我行我素

清清白白做人,平平淡淡生活。
個人資料
匆匆客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腦梗是有先兆的

(2017-05-08 10:03:32) 下一個
日前,聽朋友講道:一高中同學,住加國,熱心於氣功研究。時常回中國與國內同行交流。去年,應中學同學邀請,赴同學會聚餐並參加氣功交流。在餐桌上老同學相聚(以前也時常聚會),把酒言歡,盡興而歸。誰知回到賓館腦梗發作,昏迷不醒,送往醫院救治。家人從加國趕來,忙前忙後地搶救。老同學們也紛紛前去醫院探望,人人都在祈禱上蒼能大發慈悲挽救她的性命。然而一切皆為時已晚,一星期後駕鶴西歸,令家人徒生傷悲。
作為她來說並沒有經受多少痛苦。昏迷之後,倍受煎熬的是家人和朋友們。腦梗似乎沒有前兆,突然發作。但是究其所以,任何疾病都會在事前有些跡象提醒。如果能在平時多加注意,也許就可以避免產生這種悲劇,至少讓親友們有個思想準備。
腦梗塞(腦梗、缺血性腦卒中)是指由於腦部血液供應障礙、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腦組織的缺血性壞死或腦軟化,腦梗死的臨床常見類型有腦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腦栓塞等,腦梗死占全部腦卒中的80%。它是由腦動脈硬化引起的後果。
腦動脈硬化是全身動脈硬化的一部分,是各種因素導致的腦動脈管壁變性和硬化的總稱。
近日看到健康上海上有一篇談到如何早期發現動脈粥樣硬化的文章,現節選如下:
文中提到: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慢性退行性病變,在中老年中較為常見。目前的研究表明,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吸煙、大量飲酒、遺傳因素、年齡、肥胖症和不良飲食習慣、運動缺乏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等10種危險因素均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
當年齡≥40歲,有以上一個或多個危險因素的,就屬於腦動脈粥樣硬化的高危人群。
如果在“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心房顫動、吸煙、明顯超重、運動缺乏、中風家族史”8個危險因素中有3項者,就屬於“中風高危人群”了。
由於腦動脈硬化的形成過程相當緩慢,多數病人最初沒有明顯的自覺症狀,因此更需要提早重視。
腦動脈硬化症初期多呈現一種神經衰弱現象。
1頭腦不舒服
如果經常覺得頭發沉、發悶(頭部有緊箍和壓迫感),頭暈、頭痛,常伴有耳鳴,視物不清,往往存在提示腦動脈硬化。
2睡眠不好
最為常見的有入睡困難,易驚醒,醒後不易再睡,多夢且夢境清晰。有時則多眠、嗜睡、精神疲乏,或與失眠交替出現,毫無規律。
3近記憶減退
如果對人名、數字和最近發生的事情容易忘記,或者平時注意力渙散,動作變得遲鈍,反應不靈敏,與他人交往減少,喜獨處,性情較孤僻,難親近,此時,千萬不要忽視腦動脈硬化的評估。
4綜合判斷能力下降
如果對新事物的領悟能力減退,工作效率降低,自感不能勝任工作。隨著病情的加重會逐步出現表情淡漠,對周圍事物缺少興趣,對人缺乏熱情。這往往不是年齡的問題,很可能也是腦動脈硬化的表現之一。
5情感異常
如果常常因為生活中的小事激動、發脾氣、憂傷、情緒波動大,性格反常表現為熱情變淡漠、慷慨變吝嗇,還有些病人可出現焦慮、抑鬱或恐懼等情感障礙,5060歲左右的人最常見,此時,血管問題不能忽視。
6偏側肢體麻木無力
如果出現短暫的肢體麻木,一側肢體或肢體的一部分麻木、無力、感覺異常,往往提示“小中風”的發生,應趕緊到醫院神經科急診,或在48小時內到專業的“中風預防門診”評估。
7步態不穩
如果出現走路及轉身不穩,表現為步態緩慢或行走不穩,容易摔跤,往往提示腦功能減退,盡早評估腦動脈硬化的情況。
如果有人屬於風險人群,並且出現了以上征兆,那麽最好及時評估腦動脈病變,可以尋找專業的腦血管病醫生,借助常規的體格檢查、實驗室指標以及頸動脈超聲、CT或磁共振血管評估等手段來評估腦動脈病變情況。排除各種可能性,提早預防,治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