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90多年前,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四大百貨”在上海灘崛起,“四大老字號百貨”爭奇鬥豔,撐起了中華第一街上海南京路的繁華。
近一個世紀的風雨滄桑,如今南京路上幢幢獨具風韻的歐式建築仍在,但先施、新新、大新的字號已經不複存在。屹立在南京路的,唯有“永安”這一家碩果僅存的百年老字號。
永安公司的曆史照片與現實的拚接(圖片來源:新華社記者張铖 於2016年5月23日)
永安創始 郭氏家族
說到“永安”,就不得不提其背後的郭氏家族。
郭氏家族的大家長姓郭,單名一個樂字。
1874年出生在廣東中山,迫於生活,16歲從老家去往澳大利亞謀生。一開始在同鄉水果欄,也就是“先施”的創始人馬應彪的果欄幫忙。幾年後與人合資開設永安果欄,由郭樂出任經理。同時,郭樂又經營華僑匯款業務,在廣東設立永安銀號,所以能吸收閑散資金,為以後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郭樂
眼光長遠郭樂在發現果欄業務再難有大突破後,決定向馬應彪學習,進軍大型百貨業。
1907年8月,永安公司在香港皇後大道開業。香港永安開業後,郭樂即把目光瞄向了上海。
1920年代初的永安(左)與先施(右)
由於先施公司的先發效應,令郭氏決定同馬應彪一樣,也在南京路開店。但究竟是將新店開在南京路路南,還是和先施一樣開在路北,這個問題著實困擾了郭樂和他的弟弟郭泉。
為此,郭樂采取了“黃豆”選址法一一特地雇用兩人,一個站在路南,一個站在路北,每當他們身邊走過一個人,就將一粒豆放進自己的袋裏去,到晚上根據袋裏豆的數目,統計南北兩邊行人的多少。
這項工作一連進行了好幾天,郭樂和郭泉才肯定路南行人比路北多,最終覓定了鋪址。這個充滿商業智慧的“袋子+黃豆”組合,後來被奠放在永安的地基底下。
而事實也證明,郭樂等人的判斷極具前瞻性,眾多的消費者都被永安公司“截”在了路南。永安開業比先施晚了近一年,但在日後的競爭中,卻一直力壓先施,很長時間內稱霸上海百貨業,原因之一就在於永安的“地利”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916年4月,郭氏家族與地產主哈同簽訂30年地皮租約,年租金五萬兩白銀。
永安、先施比高之爭
當月,永安大樓便在南京路先施公司的對麵破土動工。大樓建築平麵呈正方形,東北部外延為弧形。外牆采用汰石子飾麵,建築立麵用圓柱與貼壁方柱墩做裝飾,給人以西方文藝複興建築的感覺。陳列窗口采用進口大玻璃,做成了
10個大玻璃櫥窗,這也成就了“永安是第一個利用馬路櫥窗展示商品的百貨商店”的佳話。最終,大樓共造了七層,花費226萬元。
永安公司櫥窗
除了1至4層的百貨商場外,永安的其他樓層還設酒樓、旅館、彈子房、跳舞廳、遊樂場和戲院。其屋頂花園名為“天韻樓”,西北端的塔樓由柱式和券拱構成西洋古典建築造型,呈現出永恒的莊嚴與和諧之美,名為“綺雲閣”。
說到這“綺雲閣”,還有一段插曲不得不提。
綺雲閣
永安開始動工之際,先施公司正處緊張施工期,先施一聽永安正式上馬,便派人暗暗“偵察”,當了解到永安的樓層比先施高一層後,就連忙將原來設計的五層改為七層。而郭樂對先施的工程也是非常關心,同樣是天天派人打聽,當聽說先施加層後,就決定在大樓頂部加一座塔亭,高聳的塔尖遠遠的超過先施的樓頂,起名綺雲閣,意思是塔亭之高已挨著飄浮的白雲。
先施一聽說永安樓頂建閣,高過自己,當即決定,好吧,來而不往非禮也,我也加一個塔樓。你叫綺雲閣,我就叫摩星樓,你隻是挨著雲,我可以擦著星,照樣比你高。
“顧客是上帝”
1918年9月5日,永安公司正式開業。開幕當天,顧客進門須先購買二角一張的“門票”,這在當時的普通市民看來,是一比不小的花費。采取這種辦法,一方麵有利於營業的增加,另一方麵又對沒有購買力的民眾加以限製,減少擁擠。據老年營業員回憶,開幕那天,永安的銷售額就達一萬多元。
永安公司在銷售策略上瞄準富有階層,定位於經營“環球百貨”為主。永安從世界各國搜羅的商品達三四千種。從英國的棉布、法國的化妝品、德國的玩具、美國的絲襪到瑞士的鍾表、捷克的玻璃用品、瑞典的搪瓷、日本的毛巾,世界各國的名牌產品,永安幾乎應有盡有,引領著當年上海灘的時尚。
郭氏家族在福煦路(今延安中路)寓所合影
除了在貨品上做足文章,郭樂還首先提出並倡導“顧客永遠是對的”服務信條。他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得罪一個顧客,就等於趕走了10個顧客。接待好了一個顧客等於從競爭對手處搶來了10個、100個顧客。”
郭樂還經常巡視商場。一看到有顧客空著手出去,就要向營業員尋根刨底,探究買賣未成的原因。他一再強調,售貨服務要使顧客稱心滿意而去,下次樂於再來。因此在商場大門口和樓梯口都有笑容可掬的接待員“導買”。顧客選購時,營業員務必彬彬有禮,不厭其煩地回答顧客提出的各種問題。永安還規定,營業員若得罪顧客,輕則警告、記過,重則開除。
郭琳爽
1929年,永安公司新來了一位年輕的高級管理人員。他的名字叫郭琳爽,33歲,是郭樂的弟弟郭泉之子。他畢業於廣州嶺南大學農學係,曾在香港永安公司任職,初出茅廬就顯出其獨特精明和幹練,深得大伯父郭樂的賞識。
大刀闊斧 拓展革新
1933年,郭樂終於把上海永安公司全權交給郭琳爽,任命他為永安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從此,郭琳爽就放開手腳,對永安公司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和拓展。
郭琳爽首先想出了顧客可憑“折子”購貨的賒銷服務辦法,用“VIP”的方式來固定忠實客戶。當時,凡持有折子來商場購貨,無需當場付款,隻要在上麵記筆帳。據說,當時上海灘的上層人士,幾乎都是永安的“折子戶”。得到了折子的人感到自己的身份高,買了東西到期結帳,從不拖欠。且這些折子的擁有者層次高,購買的商品檔次也比較高,而高檔品的毛利率要比大路商品高3-5%,由此永安獲利更豐。
鑒於送禮人指定的禮品有時不為受禮人歡迎,於是郭琳爽又“發明”了禮券。憑禮券可到永安任意選購他自己滿意的商品。加上禮券上還印有“永安”二字,表達了送禮人的良好祝願,更是深受顧客歡迎。許多人拿到禮券後,並不急於馬上換取貨物,有的甚至長年存放起來,這又使永安公司獲得了一筆無息貸款。
永安公司高級職員合影
有人說: “郭琳爽經商細胞特別發達”, 這話不是沒有道理的。就在他發行折子、禮券取得成功後,一個小小的生活細節竟引發他又一個商業行為。
一天,郭琳爽為給一位朋友賀喜,在公司禮物櫃買了一份禮品,叫一位職工送去。 職工回來時帶來一個紅包,這是“腳力”,郭琳爽自然把它給了這位職工。但這件事在他的腦子裏一閃,產生了一個念頭:何不辦一個代客送禮業務。
過了幾天,他向禮物櫃交代:到永安公司購買禮品,可以代送,價格打九折。職工們感到奇怪,代客送禮品免費送貨也就罷了,為什麽還要給顧客打九折?郭琳爽就說了個中道理。原來,當時送禮品,凡是差人送去的,受禮人照例要給一個紅包,叫做“腳力”,而一般的“腳力” 都是貨值的十分之一。
永安公司商品廣告
郭琳爽的“代客送禮, 貨價打九折”實際是把這筆“腳力”錢在你買禮品時先返還給你。這一招果然厲害,“到永安公司買禮品既省錢又省力”的輿論很快風靡滬上,永安禮物櫃的生意也立刻扶搖直上。
在平時的工作中,郭琳爽是個嚴謹的人,不苟言笑,但並非整天擺出一付凶相。他自己不抽煙,也最痛恨上班抽煙的員工。如果讓他看到,他也不發火,而是一聲不吭,站在你麵前,直到煙蒂燒到你的手指,他才離去。郭琳爽的厲害可見一斑。所以,盡管他不發火,但職員看見他也像見了“雷公”。
永安回歸
1935 年,郭琳爽出重金收購了永安大樓東邊相鄰的“樓外樓”茶樓的產權,拆除舊樓後,請美商哈沙德洋行設計摩天大樓。新樓是一座塔形建築,樓高超過先施、新新和永安老樓。因與老樓隔條馬路(今浙江中路),就多造了一條跨街樓道,使之與老樓相通。新樓內設“七重天”賓館和遊樂場,是當時滬上首屈一指的酒樓。裏麵火車座椅,沙發軟墊,每張桌上小燈一盞,舞池內樂聲嫋嫋,場景醉人,達官貴人紛至遝來。七重天之名,似虛而實,一說指是該處設在樓內第七層。
這幢新樓工期兩年,耗資500萬元,於1937 年建成,稱為“新永安”(今上海華僑商店)。新永安占地麵積僅老永安的三分之一,代價卻是老永安的兩倍。
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者對上海發動全麵進攻。8月23日,日本飛機轟炸上海,永安公司未能幸免,永安新廈的門窗玻璃全部被震碎,商場的裝置、設備、商品等成為一片瓦礫,損失約40多萬元,死難職工15人。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當時永安公司地下黨組織將迎接上海解放的紅旗插上了永安公司天韻樓的樓頂。現在,這裏成了參觀“迎接上海解放南京路上第一麵紅旗升起的地方”,是“青少年教育革命基地”之一。
永安公司公私合營第一天
1956年公私合營後,永安公司在“文革”期間一度改名為“東方紅”百貨商店。1969年更名為“上海第十百貨商店”。1988年1月改建成“華聯商廈”。
2004年底“華聯商廈”回歸為經典的“永安百貨”。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Guo的故事,留在大陸,丈夫被鎮壓
永安百貨的後人在解放後有沒有離開大陸去台灣或美國的?我有個朋友聲稱是永安百貨的後代。我不熟悉老上海的這段曆史,一直想查查看呢。謝謝分享。我那個朋友真是很有大家閨秀的氣質。
===================================================
郭家傳男不傳女。男的解放前後統統走掉了。女的有二個留在大陸。後來非常不好。有本書的,可以查一下。70年代末,郭家留在大陸的二個小姐聚首有張照片,查的到的話可以看看, 看看什麽叫做苦難, 什麽叫做命運。看完了就會理解為什麽會有人一出國門,從此再也不回中國。
解放前部分郭家家屬離開了上海,但是還是留下人繼續經營,1955年還參與了公私合營。
有機會分享一下?
永安公司過去在上海是有名的高檔公司,吸引著男女老少前去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