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源自古凱爾特民族,是外國人祭祀亡魂的節日。
很多人都知道10/31是萬聖夜,卻很少人知曉今年的10/31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祭祀節日-寒衣節。
“寒衣節”和“萬聖夜”在同一天遭遇,更加凸顯傳統節日的悲哀。在很多國人眼中,寒衣節完全無法和萬聖節相提並論,殊不知,同是鬼節,寒衣節比萬聖節更具中國特色和文化內涵。
寒衣節,又稱祭祖節、十月朝、過十月一,是中國傳統節日,為每年的農曆十月初一,是民間祭祖的日子,並且燒化紙做的衣服,或者印有衣服圖樣的紙錢。今年10/31正值農曆十月初一。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奠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古人們也在農曆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農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許多地區,還有十月初一祭新墳的習俗。
農曆十月初一,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後天氣漸漸寒冷,人們怕在冥間的祖先靈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時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一般供物外,還有一種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叫作"送寒衣"。
後來,有的地方,“燒寒衣”的習俗,就有了一些變遷,不再燒寒衣,而是“燒包袱”人們把許多冥紙封在一個紙袋之中,寫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應稱呼,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無寒衣之實。人們認為冥間和陽間一樣,有錢就可以買到許多東西。我們小時候就曾經用錫箔包了許多元寶,放在一個紅紙袋裏。到了晚上祭奠後,在後院天井裏焚化,送給在天堂裏的故人,祖宗。
十月初一燒寒衣,寄托今人對故人的懷念,承載生者對逝者的悲憫。寒衣節與春季的清明節、上巳節,秋季的中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節”。
古人視十月為“正陰之月”,陰氣正甚時祭祀亡靈,合乎時宜。早在周朝時期,就有在農曆十月初一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的習俗。
宋朝起正式有“寒衣節”之名,至明清時期,寒衣節已經成為與清明、中元並列的悼亡節,並被稱為鬼節。
寒衣節的來曆眾說紛紜,和大多數傳統節日一樣,寒衣節也有諸多傳說。
孟薑女哭夫婿
華北傳說中秦始皇征調孟薑女的夫婿到長城服役,孟薑女不遠千裏,為夫婿送棉衣,十月初一日抵達長城,卻發覺服徭役的夫婿已死,屍首壓在長城之下,所以孟薑女痛哭一場,感動上天,長城倒下,得見夫婿屍首,孟薑女於是祭夫,並把衣服燒予夫婿,從此延綿成俗。
朱元璋“授衣”
朱元璋稱帝之初,為顯示順應天時,在十月初一早朝行“授衣”之禮。南京民諺說:“十月朝、穿棉襖,吃豆羹、禦寒冷。”寒衣節由此而來。
蔡莫燒紙
傳說蔡倫的嫂子慧娘讓丈夫蔡莫學習造紙,但生意並不景氣。慧娘假裝因急病而死,蔡莫當著眾人的麵燒紙以“喚醒”慧娘。在場的人信以為真,紛紛買紙燒給自己死去的親人。慧娘“還陽”那一天正是農曆十月初一,因此,後人都在十月初一祭祀祖先,上墳燒紙,以示對已逝之人的懷念。
何為寒衣?
寒衣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民眾稱為“鬼頭日”,是中國傳統祭祀節日。
寒衣節忌諱
一般認為農曆十月初一晚上最好別出門以免撞鬼,其實這個並無科學依據。但不論靈驗與否,凡事但求心安,以下是寒衣節當天的一些忌諱:
各地習俗匯
除普遍的“燒寒衣”和燒紙祭拜的習俗之外,各地還有特色習俗,這裏就不一一敘述。隻提一下江蘇有關紅豆飯的傳說。
江蘇“紅豆飯”傳說
後人把十月初一當悼亡節來過時,以紅豆飯為奠。迄今江蘇大豐一帶還有個傳說,大意為:從前有個放牛娃,因與地主抗爭,被地主砍死,鮮血把撒在地上的米飯染得通紅。這一天正是十月初一。此後,窮人在十月初一都要吃紅豆飯紀念他,尚有童謠為證:"十月朝,看牛娃兒往家跑;如若不肯走,地主摑你三犁擔子一薄刀。"
在西方文化的衝擊下,許多傳統節日並不是在淡化,而是直接奔向消失。國人過度熱衷西方節日,忽略自身傳統節日,實為文化建設之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