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過程中最為快樂,也是最為辛苦的一段時間是孩提時的上學時期。從小學到中學,享盡了父母的關愛,過了一段不知憂愁為何物的幸福時光。從中學到大學,以及後來的讀研。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地開始品嚐到生活中的苦澀。回顧這段經曆對我人生之路的影響,其中起著重要作用的是大學。
說到大學教育,當年我有幸能在24.3%錄取率的機會中被選中,進入大學,而且還是頂尖的名牌大學。是我人生中的一個起點。對於同期高中畢業的其它75.7%的同學來說,我是幸運的。我沒有理由抱怨。
在中國,大學還不能做到普及,也不可能做到普及。這一點在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一樣。現在無論在中國,還是美國,找工作,有沒有學曆,有沒有名牌大學的經曆都十分重要,我覺得這不公平。以學位來估量一個人的成功與否是極為片麵的,這對那些沒有機會進入大學的不公平。
俗話說360行,行行出狀元,無論一個人的學曆高低,都有可能成為一方麵的大師。中學同學沒有考上大學,後來經過自身努力成為一個方麵大師的大有人在。
大學畢業至今已有幾十年,回想起所走的道路曲曲彎彎,酸甜苦辣鹹五味俱全。對過去的回憶,我想到的是快樂多於憂愁。人生一世不容易,開心是一生,哭哭啼啼也是一生,何苦為了別人的錯誤,自己天天生活在悲憤之中呢!
大學教育有沒有必要呢?對某些職業,尤其是科技方麵的尤為重要。可是進了大學不代表你或妳已經掌握了探索科學秘密的鑰匙,它隻是提供了一個入門的機會。大學教育隻是給予學生一些基本知識,和思維方法。單靠大學教育是不能勝任日後的具體工作。盡管這樣,我還是很感謝我的母校,是她給了我日後發展,提供了入門的鑰匙。
單靠大學學到的知識是難以勝任日後的工作。一個大學畢業生如何才能滿足畢業後工作的需要呢?
一需要再教育。
大學以後的讀研就是再教育的一部分。大學是通才教育,所謂分專業,實際上也隻是教了學生一些基本知識,遠遠無法勝任實際工作的需要。隻有工作一段時間,或者進一步讀了研究生,才會有一個比較清晰的專業概念。
我工作的製藥公司,招收員工基本上都要求在碩士以上。碩士畢業進來隻能從最低級的職位開始,公司還不斷地提供進一步培訓的機會。博士學位的也不容易適應,如果他沒有經過博士後,一般很難謀到職位。博士後被認為就是個職業訓練過程,隻有經過這樣的培訓,才會被認為你具備了本專業的需要。
二事在人為。
同一個學校畢業,同樣的社會環境,有人混出個人樣,有人卻終身碌碌無為。為什麽呢?這樣的人基於天資,或懶惰,整天怨天尤人地責怪客觀條件,不去主動努力,到老了才發現一事無成,怨不得任何人,沒有後悔藥可買。
所以大學教育不是人們成功的保證書,機會隻給盡力的有心人留著。無論你走那條路,隻要努力了,人生就沒有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