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素

清清白白做人,平平淡淡生活。
個人資料
匆匆客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水陸要衝——吳淞炮台

(2016-03-06 07:41:06) 下一個

上海在靠近長江和黃浦江交接處的西岸是寶山。原來叫寶山縣,現在改為寶山區。我曾在這裏生活了好幾個月。那裏有一個很出名的地方叫炮台灣, 在上海的曆史上,此地原名楊家嘴,地理位置扼黃浦江和長江入海口咽喉,素有“水陸要衝、蘇鬆喉吭”之稱,具有重要的經濟與軍事意義。

沿長江和黃浦江的岸邊築有一條高出地麵的堤岸,當地人習慣把它叫成”海塘”。沿著海塘種植著一排排的樹木,專門有個寶山縣的林場在管理。

我非常喜歡一個人,或帶上三五好友漫步在堤岸之上。迎麵微風吹來,放眼看去,水天一線,令人心曠神怡。

如今,當市民們在寶山長堤上遠眺,浩瀚無垠的吳淞口濱江之水洪波湧起、水天一色,群鳥飛弋,一派綺麗壯闊的自然風光。

上世紀60年代,敵情觀念很強,實際上也確實有台灣的派遣特務在這一帶登陸,偷渡。所以那時的吳淞人民公社民兵力量很強。許多男女年輕農民是“基幹民兵”,真槍實彈地裝備有步槍,自動步槍,輕機槍。每天晚上還有民兵在海塘上輪流值班。平時這些槍就放在擁槍民兵的家裏。沒有出現過任何問題。這個地方曆來是軍事重地。

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江南水師提督陳化成率部守衛吳淞口,築有半圓形防線,沿塘設鐵鑄大炮135門(一說154門,即西炮台)。1842年6月16日,在指揮抗擊英軍入侵的戰役中英勇就義。現此地仍存有一門當年陳化成曾使用過的千斤鐵炮。

炮台灣公園內的清代鐵炮

臨江公園陳化成紀念館的清代鐵炮

據介紹:早在南宋時期,名將韓世忠在吳淞附近駐軍抗金,後隨吳淞口航運門戶地位不斷突顯,軍事門戶地位節節提升,特別是日本倭寇騷擾頻繁以及長江沿海戰事多發,清廷於1660年(順治十七年)在吳淞口楊家嘴(現炮台灣公園)設置炮台,為吳淞曆史上第一座炮台,習稱西炮台。1684年又在楊家嘴對岸設置東炮台(現浦東淩橋三岔港一帶),形成兩座炮台夾江而守的態勢。之後又在吳淞沿江建北炮台、南炮台、獅子林炮台,但規模均小於西炮台。

清光緒年間的吳淞炮台大門

位於塘後路某軍營內陳化成曾經使用過的大鐵炮

1931年,當時的民國政府在吳淞炮台灣地區設置由德國克虜伯公司製造的後膛式快炮三、四十門,在1932年的“一·二八”和1937年的“八·一三”兩次淞滬抗戰中,均遭日軍炸毀。

上世紀三十年代吳淞炮台的中國軍隊重炮

吳淞炮台與天津大沽炮台、廣州虎門炮台、海南秀英炮台同為中國沿海四大古炮台。如今,沉默的大鐵炮,讓人們時時憶及過去的憂患曆史,從而更加珍惜今天。

照片均來自網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匆匆客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荔枝100' 的評論 : 以前外國船隻要進入上海港,需要在這裏停下,由領航員帶領才能進港。不能擅自進入。
荔枝100 回複 悄悄話 這就是吳淞口了?讀過一些外國人寫的上海,船都是從那兒進入黃浦江,必須有中國領航員導航。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