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清到文革: 到底是誰在整人(ZT)
作者:沉默的火山
文革反思
關於文革,眾說紛紜。從66年5月《516通知》起到68年9月“祖國江山一片紅”為止,不到兩年半的時間,從文鬥到武鬥,全國上下造反派保皇派打做一團,最後是上自國家主席,下至廠長村長小學校長,但凡一把手幾乎都被打倒。公檢法、政府、黨委被全麵摧毀,由革委會取而代之。解放戰爭時,共產黨用三年時間推翻了國民黨的統治。而文革,則是共產黨用兩年半的時間推翻了共產黨的統治。其鬥爭之驚心動魄,其動蕩之激揚猛烈,其混亂之荒唐莫名,親身經曆者多心有餘悸。
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此劇烈的社會動蕩豈是以一人之力說發動就能發動的?文革頭兩年裏,全國百姓如火山爆發般的猛烈造反,必然有一個能量積累的過程。而毛澤東,也不可能莫名奇妙地發動群眾打碎他自己曆經千難萬苦九死一生建立起來的國家。
文革的一切,到底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的呢?就讓我們從建國的時候開始看一看吧。
49年建國之初,中國參照蘇聯經驗,開始建設社會主義。農村經過土改和合作化,城市經過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公有製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生產關係在中國建立了起來。同時,在蘇聯的幫助下,中國開始建設自己的現代工業體係。到57年,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五年內,以蘇聯幫助設計的156個項目為中心,中國建成了825個工業企業,包括化工、化肥、冶金、機械、飛機、汽車等,建立了現代工業化的初步基礎。國家建設可謂形勢一片大好。但就在這個時候,問題開始出現了。
1957年,基本上是造反農民出身的各級領導,和以舊社會成長的知識分子為主體的文職技術人員,因為外行領導內行,發生了普遍的矛盾。當一窮二白的白紙上色彩豐富起來的時候,“老革命碰到了新問題”,老革命們的水平普遍開始跟不上了。毛澤東開始在一些地方發現這樣的矛盾的時候,鼓勵大家向黨提意見,搞大鳴大放,希望能夠由此提高領導水平,戒除“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官僚主義”。毛澤東很清楚他手下這群山大王的水平,並認為虛心接受群眾意見就能在短時間內得到足夠的進步。但當幾乎所有的領導都被質疑,而知識分子們普遍開始要求獲得一定權力的時候,這就變成了一場全體官員與全體知識分子之間的權力之爭。毛澤東認為這是一個全麵的奪權行動,是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的猖狂進攻。這場權力之爭的結果是55萬知識分子或其支持者被打成右派流放窮鄉僻壤,中國知識界遭到極大摧殘。接下來,平均文化水平還不到小學畢業的革命官員們帶領全國人民大躍進,“跑步奔向共產主義”,“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奔入了三年困難時期。
1962年,中國的經濟從三年困難時期中恢複了過來。但從57年到62年這6年的大起大落,讓中國人的思想開始出現了困惑,很多人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產生了懷疑。57、58年的大躍進是在老革命們的帶領下以建設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為名義進行的,結果導致了三年的極度困難,那麽,是“好好的經被歪嘴和尚念歪了”還是本來就是個“爛經”?究竟什麽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應該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是否還要繼續走社會主義道路?另外,那些極其馬列的、極左的,往往也就是那些搞浮誇、吹牛皮的各級領導們是否還適合當領導?農村的農業合作化是否還要繼續堅持下去?這些都成了問題。同57年類似,群眾對幹部的意見再次多了起來。但這次和57年不同的是,有意見的不單單是知識分子,還包括廣大勞動群眾,特別是農民群眾和農村基層幹部。並且這時提意見的知識分子(建國初,小學畢業以上被稱為知識分子。60年代,高中畢業以上被稱為知識分子), 都是根正苗紅、受黨教育多年的、在新中國培養出來的。而此時的毛澤東,開始意識到中國的社會主義製度有嚴重問題。一是毛澤東發現中國似乎還有階級,“在機關中和集體經濟中出現了一批貪汙盜竊分子,投機倒把分子,蛻化變質分子,同地主富農分子勾結一起,為非作歹。這些分子,是新的資產階級分子的一部分,或者是他們的同盟軍”。這批人和人民群眾怎麽看都是兩個不同的階級。而且這批人顯然對社會是有危害的,是應該被鏟除的。二是毛澤東認為中國從蘇聯學來的這套體製有問題。如果你開車的時候,讓它加速一成的時候它加速十成,讓它減速九成的時候它速度絲毫不變,那這個車肯定是有問題的。毛澤東在大躍進時期就是這樣一種情況。他鼓舞士氣的指示,都是被十倍百倍地誇張執行的。他降溫潑冷水的指示都沒什麽作用。因此他退居二線,派手下秘書們到基層調查研究,他本人也各處巡查了解情況,開始考慮如何調整中國的社會主義國家體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