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素

清清白白做人,平平淡淡生活。
個人資料
匆匆客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永康路上的上海石庫門人家

(2015-11-08 07:51:39) 下一個

 

耳聞目睹上海許多石庫門裏弄因城市建設和房產開發等原因,被一個個拆除了。除舊立新本是好事,但遭到許多市民指責,把不該拆的石庫門裏弄拆了,把有百年曆史的列入不可移動文物目錄的石庫門也拆了。石庫門是上海量大麵廣的主要住宅形式,是上海近代城市發展史上重要的篇章,承載著上海從一個江南名邑發展為國際大城市人口激增後市民是如何居住的曆史,記載著我們許多父輩曾經居住過的回憶,記錄著許多革命誌士身居鬥室胸懷革命奮鬥的曆程,上海石庫門住宅不僅僅是老房子,而是上誨老曆史,不能因把老房子拆了,把老曆史抹去了。

有人說老房子拆了,拍照、著書也可記錄曆史,沒錯,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畢競是間接的,由於拍照人、撰稿人取舍不一,不可能原汁原味地反咉。保留各個時期優秀的石庫門裏弄,讓上海的城市標誌保持下去,不然新房子都是國際化,很難識別是那個國家那個城市。

喜聞在永康路38弄35號還保存著原汁原味石庫門人家風情,去參觀了果然親眼目睹在現實生活中的上海石庫人家,比以往各種展覽會上搭建的石庫門場景更生動更貼切,我說小小-個門牌石庫門,賽過了規模很大的展覽會。

永康路38弄,弄名興順北裏。興順裏規模大,嘉善路兩邊有興順東裏、興順南裏和興順北裏,都是法商中國建業地產公司建造,北裏建於1926年,東裏1928年,南裏1929年,是法租界規模超過建業裏、步高裏的最大石庫門裏弄住宅區。這裏人口密集,永康路嘉善路口自然形成馬路菜市,十分熱鬧,沿街店餔賣魚賣肉賣菜的一個接著一個,擺地攤的滿街都是,我家離這裏不遠,這裏貨多又便宜,有時也來。我小時候生活在山海關路附近,一到永康路,山海關路茱場人山人海的熱鬧場景又重浮在眼前,我喜歡這種市井的氛圍,有人氣。1999年建造明園世紀城商品房拆除了興順北裏東邊24幢石庫門,永康路38弄隻有西邊石庫門,還存下48幢。


 

永康路前幾年整頓馬路菜市後改為時尚休閑街。永康路38弄沿街弄口進去笫三排石庫門有個35號。房主達世平,他家四代人居住在這裏,走進客堂間,牆上一塊大玻璃鏡框內一組老照片反映這是個書香人家,他祖父是個讀書人,1921年曾出版書;父親迖應鶴大學畢業後在華豐印染廠當英文秘書,愛好繪畫,以後從事花布圖案設計,1951年與謝采琴創立千葉出版社出版連環畫,與程十發、賀直友合作過,倆人成家後生二子一女。在這殷實人家裏,室內布置中西合壁,底層客堂間,有西式沙發椅和鋼琴;二層前樓西式床、西式書櫥,還有中式八仙桌,一層半亭子間有西式簡易書桌和木板箱牛皮箱。除了傢俱外,外文書籍、文房四寶、打字機、結婚證、畢業證、字畫及生活用具華生電風扇、銅燙婆子、木盆、馬桶等都自然地存放在那裏,洋溢著濃濃的生活氣息。

說建築是單開間老式石庫門,立帖式木結構,客堂間牆中央有根主柱,有下段曾被白蟻蛀了,現在用玻璃罩著。石庫門兩扇對開的實木板門不象通常較原實而顯較單薄,六扇天井通客堂間的落地長窗兩邊各二扇改為砌矮牆,客堂間上方有擱樓木檔柵。沿著又暗又陡的小木樓梯拾級而上沒幾步,即可見暗擱樓,睡地鋪的地方。亭子間在一層半樓梯後邊,讀書人往往將此做書房。二層前樓是石庫門最好房間,窗前是天井上空光線通風都最好,房間麵積也大,是房屋主人居住的地方,寬厚的洋鬆地板至今仍十分平整。前樓走道沿牆處有個狹小木樓梯,走上去是前後擱樓,低處一個人也站不直,也是睡地餔地方,前擱樓為了釆光通風設置老虎天窗。三層擱樓對麵是曬台,涼曬衣被的露天平台。

在這幢石庫門人家裏,我們看到了石庫門完整的全貌,石庫門木門、天井、客堂間、前樓、灶頭間、亭子間、擱樓、曬台、老虎天窗等都全了,睡地鋪也是石庫門特色,居住人多了後擱樓是木地板上麵鋪張草蓆就當床睡覚了,除了書夲外能見到如此完整的石庫門全貌,從專業角度由於客廳落地長窗改動,後麵屏木牆改動,灶頭間全改了,估計百分之八十是原物,也是罕見的。不是說沒有,而是房主擁有獨幢的很稀少,你能看-個房間二個房間巳經不差了,要驚動一幢房5-6戶人家甚至更多戶是不可能的。要感謝達家全家的奉獻,他們每周六免費向公眾開放,傳承石庫門曆史文化,以真人、真事、真物、真景展示給大家,這種慷慨的氣度令人敬佩。

石庫門裏弄是上海的特色建築,如何保護是大家關心的議題。永康路達家的實例給我們有許多有益的啟示:1.石庫門保護不僅要保留好建築原貌,還要保護它的人文曆史;2.僅保留幾幢石庫門會成為樣板房,隻有在原有建築群體中才會自然、親切;石庫門保護不能離開周圍環境的保護,弄堂口、過街樓、狹弄堂不能少,為什麽我在夲文開始就說小小一幢石庫門,賽過許多大型展覽會,包括世博會上的上海石庫門人家展示,因為它劄根在有近八十年曆史的土地上,這卻卻是任何展覽會的短處。

目前上海有了個有看頭、值得看的石庫門家庭博物館,開了個好頭,希望今後有更多的石庫門人家展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匆匆客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齡齡媽媽' 的評論 : 應該是繼續住在裏麵,不是說房主達世平,他家四代人居住在這裏。能堅持下來不受外界變化的影響不容易。
齡齡媽媽 回複 悄悄話 好奇問一下,那麽平時他們住在裏麵嗎?真是不容易,鄰居也要諒解才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