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素

清清白白做人,平平淡淡生活。
個人資料
匆匆客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紙薄冰瑩的江南美食“風枵號”

(2015-10-14 08:07:28) 下一個

許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在江南有一種叫“風枵號”的小吃。風枵號,是浙江,湖州,南潯的特產。當地人稱之為鑊糍(即糯米鍋巴)為風枵號。是當地春節期間待客用的。到底叫它“風枵”,還是“風枵號”,我至今也沒搞清楚。

小時候每次有人從南潯出來,必帶風枵號。它是用糯米做的,白色的一片一片的。吃的時候把風枵放入碗裏,再放上糖,用開水一衝,一碗香糯,可口的風枵湯就衝好了。香氣四溢,十分饞人。待客或自用皆宜。

長大以後,鄉下的人漸漸老了,很少來上海,風枵號也吃不上了。現在到湖州去,或者在網上就可以買到。

據介紹:

在太湖南岸吳江市七都鎮和桃源鎮一帶,曆來有吃甜茶的習俗。風枵茶就是甜茶的一種,是用糯米飯糍幹撒上白糖泡成的湯。吃甜茶一方麵體現了當地人重人情,逢年過節或重大慶典,家裏招待來客喜歡先叫人甜一甜,圖個好口彩、好吉利,另一方麵這也是當地數百年流傳下來的一種民間風俗習慣。

傳說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也曾品嚐過這一特色甜茶,連聲稱道。有民間歌謠唱得好:“洪釣一轉天為雲,紙薄冰瑩鴨羽輕。看似平常最珍貴,隻饋產婦與親朋。”

做風枵很有講究,要做好很不容易。風枵號製作技藝本地人稱為攤風枵。攤風枵的工具主要是兩件:一是“二尺四”(或更大一點)鐵鍋一口,二是鍋鏟一把。對鐵鍋的要求是從未燒過菜肴(不能沾過油);對鍋鏟的要求是鏟柄稍長且鏟背大而光滑。攤風枵的灶一定要用農村廚房內的大柴灶(俗稱“二眼灶”),這種柴灶有大小三口鐵鍋,有煙囪,適宜燒柴草。製作風枵的人(俗稱“攤手”),除了有一定的製作經驗以外,右手的臂力和腕力都要求不錯。製作時,“攤手”和在灶口燒火的人(也稱“燒火工”)配合要十分密切。製作成的風枵不能太厚,也不能焦黃,既薄又白視為最佳。

做風枵是一種手藝,很有講究,如今鄉人也隻有少數人會做,現在的年輕人基本上都不會,隨著推手們年歲漸老、離世,技藝將有失傳的可能。

2008年,吳江市人民政府公布風枵茶製作技藝為第二批吳江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照片來自網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匆匆客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rongrongrong' 的評論 : 喜歡嗎?隻要吃過的,大部分人都會喜歡。
匆匆客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飯盛男' 的評論 : 歡迎來訪,知道這個美食的朋友不多。
rongrongrong 回複 悄悄話 : )
飯盛男 回複 悄悄話 飯薄糍---------想起來這個詞了
匆匆客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哈哈,過獎了,我是會吃,會吹。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匆匆客這麽會做,來參加家鄉百家宴的活動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