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素

清清白白做人,平平淡淡生活。
個人資料
匆匆客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生活中曾經不可或缺的老行當

(2015-08-09 21:55:45) 下一個

 魯迅先生在他那篇《弄堂生意古今談》的文章中,曾對弄堂裏的叫賣聲有過這樣的描寫“這是四五年前,閘北一帶弄堂內外叫賣零食的聲音,假使當時記錄下來,從早到晚,恐怕總可以有二三十樣。而且那些口號也真漂亮,不知是他從‘晚明文選’或‘晚明小品’裏找過詞匯呢,還是怎麽,實在使我們的初到上海的鄉下人,一聽就有饞涎欲滴之慨” 。魯迅說的弄堂內外叫賣聲是指那些賣零食的,其實在弄堂內外的叫賣聲又何止這些呢,一種行當就有一種吆喝聲。 
 

 



老鞋匠

 
清晨,等待買生煎饅頭的人們
  
 
掏耳朵,修腳

 

 石庫門弄堂本身就是一個小小的社會,社會上有的在這裏也基本能找到。從泡開水的老虎灶到修自行車攤,從夫妻老婆開的胭脂店到修皮鞋修陽傘鋪,從賣大餅油條粢飯糕到修鋼精鍋子配鑰匙等等等等,當然還有每天推著車挑著擔走街串巷的商販和手藝人,凡生活上的基本需求大都能一一對應。  

   所以,石庫門弄堂從清晨倒糞工第一聲吆喝“馬桶拎出來嗬”開始,各種吆喝聲就川流不息,常常聽見的有:“削刀——磨剪刀”、“箍桶嗬”、“阿有壞格棕棚修筏?阿有壞格藤棚修筏?”、“梔子花——白蘭花”、“甜酒釀——小圓子”、“爆——炒米花嘍”,……。


修棕棚磨剪刀,弄口修水壺、鋁鍋的師傅老虎灶.可以想見,那些回蕩在石庫門弄堂各個角落裏的吆喝聲是一曲多麽美妙的生活交響曲,給曾經生活在弄堂裏的人們帶來了多少方便和快樂。  

隨著時代的發展,有的行當已經消失,有的也增添了新的內容,但不管歲月如何,這些弄堂裏曾走過的老行當不會淡出人們的記憶之中,因為文字還在,圖片還在,它依然會勾起人們的弄堂情懷。

 

 


 
剃頭修麵



箍桶匠



爆炒米花

 
穿街走巷吆喝”修洋傘“的就是這個營生,不過現在業務擴大了。攝於90年代望雲路



修家用電器

 
弄堂口的公用電話。
(信息收集自網絡)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