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料記載,早在1881年,英商怡和洋行向法租界公董局倡議在租界內行駛有軌電車,法公董局開始著手研究在法租界內行駛有軌電車交通的計劃,這是上海第一次籌辦有軌電車工程。但由於英法美等國的利益分配等原因,直到27年後,即1908年3月5日,上海第一條有軌電車線路才正式開通。這條由英商經營的1路有軌電車, 線路長6.04公裏, 自靜安寺至廣東路外灘的上海總匯。據說,剛開始市民們誤以為坐電車會觸電,一時沒人乘坐。為此,英國人雇用了一批失業者當專業坐車人,還向乘客贈送花露水、牙粉、香皂等禮物,生意才逐漸好轉。19天後,白渡橋至楊樹浦路勒克諾路的2路有軌電車也投入運營,兩個月後,法商也開辟了從善鍾路至十六鋪的2路與十六鋪到盧家灣的10路有軌電車通車。1913年,華商也開始從事有軌電車的業務,有軌電車1路通車運營, 自小東門至高昌廟, 線長4.97公裏。 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直至解放後的五十年代,有軌電車已遍布上海市區的東南西北各個角落,並成為公共交通的主要生力軍。雖然鐵車輪與鐵軌的隆隆摩擦聲、叮叮當當的腳踏鈴聲,是不折不扣的城市噪音,但那時的人們似乎把此看作是繁華與熱鬧的一種象征,常常會向來自農村的人炫耀:儂鄉下有伐?
上海的有軌電車電車的車輛,都是下綠上白的統一式樣,現在已經沒有實物可看。如今人民廣場城市展覽館和東方明珠下設的城市曆史陳列館所見到的有軌電車,不是更早一些時候的模型,就是都按比例縮小過,與我們記憶中都不同。50年代後的有軌電車,都是兩節,車門原來是鐵柵,靠售票員拉推開關。由於是鏤空的,夏天熱冬天冷,乘客也不安全。 到60年代後,先後換上了封閉的4扇氣泵門。一般是前一節帶動力的有前後兩扇門,後一節拖掛的隻有一扇門,開在中部。車廂也略短一些。隻有5路不一樣,兩節車廂都有動力, 所以一輛車有4扇門。隻要把車頂上的受電弓換個方向,車子可以倒方向開。
很有特色的是有軌電車的車站。與公共汽車不一樣,車站不僅僅是一塊牌子了事,除了在人行道上有牌子外,像火車有月台一樣,馬路中央鐵軌旁都有高於馬路的站台,站台一頭還有一人高的站燈,晚上會亮出昏黃的光。
圖1為1908年,靜安寺路鋪設電車車軌。
圖2為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鋪設電車車軌。
我們小時候弄堂裏有一家的爸爸是開有軌電車的,說到他們家,我們就簡稱他們為電車公司。平時看到他們爸爸穿著製服,冬天還有大衣穿在外麵很神氣。
早年電車公司工作人員合影
早期的有軌電車
有軌電車通過白渡橋
有軌電車的頭等車廂的乘客,他們再擁擠也不會去坐後麵的二等車廂
有軌電車行駛在路上,前麵是紅頭阿山警察
1955年以後有軌電車行駛在南京路的鴻翔公司前(可見公私合營四個字)
有軌電車靜安寺終點站(是50年代中期),可以看到左右兩側的站台。
這是1路從四川路開來行向外白渡橋方向(後麵是郵電大樓)。
有軌電車從靜安寺終點站發車左轉彎後走在南京西路上,後麵的列寧畫像下麵是正章洗染店。右側是靜安寺八景之一的靜安古井(沸泉)
8路電車行駛在天潼路大名路口
進入1960年代有軌電車逐漸被無軌電車所取代下麵這張照片記錄了1963年拆除南京西路新華電影院前的電車軌道。後來拍的電影“霓虹燈下哨兵”中已經看不到南京路上的軌道了。新華電影院老年朋友看到這電影院牌子想必會很熟悉。
應該是在六十年代早期的靜安寺已經看不到有軌電車的終點站,行駛的應該是15路無軌電車,從徐家匯經衡山路靜安寺再到北站火車站。
有軌電車和無軌電車經常會遇到辮子翹離電線的情況。那時,一般是售票員下車去把辮子再搭上。見上麵的漫畫:我又翹辮子了。
珍貴的老電車票
當年拆除電車車軌一定也是很大的工程吧?
會做那麽多好吃的,應該是個MM吧?
這是舊社會的上海的一個方麵。
現在經常看到講講上海老克勒的文章,把這些都忘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