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自多維人文2 015-03-10 21:19:33
從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自大陸出國留學、工作、探親的群體中,有一批人因逾期未歸,被注銷戶籍或作為“自動離職”處理。據加拿大中文網介紹,他們出國時往往已年齡不小,如今跨入退休年齡。他們一方麵因遭“工齡歸零”而無法領取國內退休金,一方麵在國外工作時間有限,退休待遇也差,不少人落到老來生活窘迫,乃至貧病交加的局麵。
中年出國退休金無著落
本人就是這個群體中的一個代表。由於人近中年出國,到美國後,我經過多年奮鬥拿到博士學位。那時再參加工作,工齡短,退休金和社會保險金都有限。我無奈認清一個現實:“此生不得不活到老,工作到老了。”查詢中國的各種退休政策,我本已符合退休養老條件。不過,回到中國申請退休福利,卻麵臨戶口、國籍、檔案和單位的一道道障礙,至今未獲進展。
1980年代末到美國自費留學的老李情況也差不多。老李在1960年代初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國家部屬的某研究所工作,於1980年代調動去上海某大學任教。後來他到美國留學,是經校領導同意,並獲得大學人事處開具自費赴美留學證明的。當時,他在中國的國家事業單位已有近26年工齡。
在中國服務期間,盡管工作條件艱苦,又處於文化大革命特殊年代,老李作為課題負責人完成了三個國家研究課題,獲得國家部委和上海市政府的書麵獎勵。“當時,除了每月幾十元人民幣(1人民幣約合0.16美元)的固定工資外,沒有任何其他的收入。獲得的科研成果,除了書麵獎勵之外,也沒有得到任何物質或金錢的獎勵。”老李表示。
在美國留學期間,老李曾多次接待中國赴美技術考察團,並於2006年受邀去福建省有關部門講學一周,為中美兩國間的民間科學技術交流盡了一份努力。他希望在認定“本人出國留學前是中國公民,累計工齡15年以上,目前年齡65歲以上”的基礎上,準予補辦在中國的養老退休手續。
科研需要赴美找經費
高龍生和李瑞瑄曾在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工作30年。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雲南發生強烈地震時,高龍生前往災區實地考察,建造了研究地震發生內在機理的高溫高壓設備。由於高溫高壓設備本身可將碳粒轉變為重要工業材料金剛石,因此該研究獲得當年科學院一等獎。夫婦倆的工作,還對國家地震局編寫長期科研規畫作出了一定貢獻。他們曾被推選為五屆全國人大代表,也先後赴美國、法國、義大利和德國進行學術交流。
“由於我們的科研工作屬於開創性的探索,從深遠的角度來考慮地震預報,從而造成申請研究經費的困難,特別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這種困難造成我們不得不選擇暫時留在美國工作。”夫婦倆表示。後來他們收到“被解除公職”的通知,雖多次向單位問詢,但回答都是“等待文件”。
1958年出生於廣東某僑鄉的鄭女士,雖不是改革開放初期的出國留學工作人員,但經曆也頗有相似處。1976年,鄭女士高中畢業作為知青分配到廣東一個林場鍛煉,之後,回原籍就職於供電局,直至1998年10月辭職。那年她40歲,在中國工作了22年,也曾參加社會保險。鄭女士聲稱,出國時她被迫取消戶籍,以獲得公安局簽發護照。因無戶籍,如今她無法在中國領取退休金。
祖國棄養子女難理解
“我還是八十年代計畫生育政策的親曆者,依靠兒女養老,也難指望。”鄭女士無奈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