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古老的,而又朝氣蓬勃的國家。這是一個快速成長,但是發展不平衡的國家。這是一個充滿機遇,卻又麵臨無數挑戰的國家。這是一個有13億人口,每個人都有不同夢想的國家。”這是中國對外宣傳片《中國共產黨與你一起在路上》的開篇話語。其實,觀之下這短短的三分鍾的宣傳片,製作者們既談到了中國現有的成績,又不回避問題,也注重手中的需求,不再以傳播者為中心。外界輿論普遍認為,形式和內容都達到了較高的水準。
但是,外界對中國此番新宣傳片褒以嘉獎的同時,不要忽略中國外宣上仍存在不足。眾所周知,中國在近些年來,政治、經濟和各種重大國際事務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也逐漸成為世界舞台主角之一。可是,中國的國家形象和軟實力實則並未提升與硬實力相匹配的水平。有分析人士甚至認為,一方麵國家形象模糊、欠佳,自我形象認知與其國際認知差異較大,這對中國國際政治、經濟、人文方麵形成越來越明顯的製約;另一方麵,中國國家有關政府部門和機構試圖通過大外宣、國家形象廣告、孔子學院等多渠道、多手段、多媒體等方式,力圖清晰定義、改善、闡述國家形象,但隨著有關措施是否能夠達到預期效果?難道僅僅隻是通過傳播的硬件建設和花錢做廣告?
中國脆弱的“國家形象”
中國的自我形象和西方世界看待中國的形象似乎存在著巨大的、危險的反差。回顧曆史,有著深厚學術背景的鄭必堅,被外界看作是鄧小平的智囊,在1970年代後期,他應鄧小平的要求到西方進行考察,之後他提出了新理論即是“中國的和平崛起”。這“和平崛起”(Peaceful Rise)即是對那些推崇“中國威脅論”的某些西方學者和政策製定者做出的回應。不難看到,中國威脅論認為,中國在21世紀初的崛起和20世紀初的氣勢洶洶,與充滿仇恨的德國崛起完全不同。那些西方學者大肆鼓吹著,中國和美國的衝突甚至會爆發戰爭,就如同德國和英國難以避免的戰爭成為20世紀的序曲一樣。一位北京的政經學者分析稱,在西方看來,和平崛起或許根本就是不可相信的。因為它和西方幾十年來對中國的看法相矛盾。於是,人們覺得這更像中國的包裝宣傳,而不是真誠的看法。
從這分析的話語中能揣摩出,西方的國家對中國的報道,仍然是把中國當成危險和不確定的國家。有“因”才會有“果”,西方不相信中國,所以討論“和平崛起”反而更進一步破壞了人們對中國的信任。有評論曾比喻,這就像是有人試圖一再證明他親身經曆“和平的地震”,結果這個人肯定會被貼上“不說實話”,甚至是“瘋子”的標簽。因為“地震”哪有“和平”一說?陷入此矛盾的不僅僅隻是中共的高層,更是每一名普通的中國民眾。所以,北京麵臨的挑戰是巨大的,中國從成千上萬農民遭遇都市化衝擊,到沒有退休金保障的下崗工人安置問題等都是人類曆史上從來沒有過的大問題。但是每一個問題的解決都需要得到世界的支持。
況且在很多時候中國對世界講話的方式讓人聯想到它古老的過去,而不是充滿希望的現在。比如,中國的國家英語電視台中央電視台第9頻道就開始為世界塑造一個更加真實的中國。但是該台的波段中大量充斥著老式的宣傳節目,不能反映中國的新變化,新活力。部分的原因是當問到談論中國的問題時,中國領導人自己常常塑造出要麽刻板拘謹的公眾形象,要麽在談論中國崛起的時候回到陳腐的思想和語言中去。中國政府仿照德國的歌德學院,計劃在世界各地開辦幾十個“孔子學院”來幫助向世界解釋中國或許是個好注意。但是學院似乎不僅應該弘揚老聖人傳統的教導,更應該多吸收中國新一代的藝術家,思想家和政治家振奮人心的革新。世界已經了解中國曆史悠久,但那些信息並沒有幫助任何人加深對中國的了解。由此,如何改變中國的負麵形象是中國最大的挑戰。
多維新聞 (潘安 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