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大家庭裏的人都生活在一起,那時候好熱鬧。
後來,因為社會有了變化而分開了。 我記得有個奶奶對我說,為了政治學習,她的媳婦才生孩子一個月不到就要離開家,住到學習地點。最後孫子是她喂牛奶米糊度過了最初的那段日子。連這麽小的孩子,都被迫和媽媽分開,真的是社會對家庭的虧欠。
那時候,人們被教育要以偉人為重,以工作為主。所以那個年代的小家庭夫妻分居或者父母和孩子不常在一起都是司空見慣的。後來,那種瘋狂的歲月雖然過去了,但是這種工作重於家庭的思想的在很多人的腦海裏已經刻下了烙印。我印象很深的是看演員潘虹的故事,她在新婚後不久就離開丈夫去拍片了。後來夫妻聚少離多,造成婚姻最終破裂。很多年之後,看過潘虹的采訪,她說自己很後悔。畢竟她是可以選擇多和丈夫在一起的。
相比之下,很多人是沒法選擇的,比如很多背井離鄉的民工。為了生活,人們四處漂泊,家庭的相守變得很困難。鄉村的人往城市跑,小城市的人往大城市奔。那些民工更是一年難回一次家,留守的妻子們非常孤獨寂寞,根本沒有家庭的溫暖。孩子們在家鄉跟著爺爺奶奶,監管不力,安全事故不少。
有一年春節,有歌手深情演唱號召大家常回家看看。歌聲很煽情,聽眾很感動。可是,唱歸唱,還是有很多人不能常常回家,甚至一年一次的春節也不能回家。因為票難買,因為錢太少,因為假不多。我想,很少有人不願意經常回家看看,和父母聊聊天,一起做菜打掃屋子。不常回家的人都各有各的原因。
再後來,有了移民潮,年輕的人離開了父母,妻子帶著孩子離開了丈夫,到加拿大或者留學,或者生活,或者隻是來兩年坐移民監。這樣的分離時間有長有短,有的夫妻長達十幾年都是分開兩國生活的。遠離故土遠離父母遠離愛人,移民也想常回家看看。可是打著Labour活,攢錢真不容易。辛辛苦苦攢出一些錢,又都奉獻給航空公司了。回國一趟之後,生活似乎重新開始,又進入下一輪的攢錢中。和國內民工歸鄉一樣,成本高;唯一不同的是,移民的成本是加幣。
人在有選擇的情況下,才能去問他,你是願意選擇和家人分開多掙錢呢,還是寧願放棄優厚的福利待遇,也要和家人在一起?不然一切都輪為無意義的道德評價。
這個日子,我祝福所有的父母和孩子都能夠在家庭的溫暖裏開懷大笑,也祝願孩子與父母分開的家庭他們能夠早日團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