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湖風信子

有心的日子有滋有味,有愛的生活有聲有色;用普通的文字書寫平凡和特別的日子,以樸實的語調講述平靜與心跳的生活。
正文

《12歲的姐姐有孩子啦!----六年級的社會科學課》

(2016-04-20 00:36:01) 下一個

 

    比老大大三歲的表姐,六年級的時候有一天要到家裏來做客。她提前一天打電話,說要帶她的孩子過來。我們家兩個小姑娘都興奮不已, 畢竟這跟以前是大不一樣了,她們都等待著看姐姐的孩子。我也很興奮,那小家夥該管我叫什麽呢?孩子的表姐叫我舅媽,那她的孩子該叫我舅婆,天啊,我一下子就長了一輩,怎麽感覺老了呢。

    第二天,姐姐手裏提著一個經過美術裝飾的漂亮的小紙袋,跟在她媽媽的後麵就進屋了。我們馬上圍過去看她的寶寶。在那個漂亮的小紙袋裏,放著軟綿綿的一些類似海綿之類的軟質東西,因為也是色彩斑斕的所以看不真切到底是什麽物質。我們對這些東西也不感興趣,都盯著這些物質中間躺著的一個白白胖胖的小家夥----一個雞蛋!

    對,一個雞蛋,這就是姐姐的可愛寶寶!一個按輩分管我叫舅婆的“孩子”是個雞蛋!我倒是從沒想過會是個人類,但是也沒有想到會是個雞蛋呀。

    姐姐為什麽要帶著這個雞蛋寶寶呢?原來這是姐姐學校的社會科學課的作業。六年級按照所謂的教學大綱應該教會學生有關生理衛生的相關知識。和我們家老大學校六年級的這個主題的作業不同,姐姐班上的老師是這樣設計這門課程的。

    首先,老師讓班上的孩子們自己選擇喜歡的人,結為“夫妻”。如果有同學實在不願意自己選擇的,老師會替他們配對。這個年紀的女生男生們都非常興奮和好奇,有喜歡人的就大大方方地說出來。於是,到老師點將之前已經有了好幾對。姐姐沒有“自由戀愛”,所以就由老師“包辦了婚姻”。據說,在班上宣布自己喜歡誰的時候,有些學生靦腆臉紅,不知道怎麽麵對大家。那情景想想都好玩!

    接下來,有了家庭,自然就會生孩子。老師就安排每一對“夫妻”照顧一個孩子,就是一個雞蛋。於是,夫妻就升級為爸爸媽媽啦。因為那個雞蛋被賦予了“孩子”這個柔弱而神聖的生命,所以,做爸爸媽媽的必須好好的照顧孩子。這個照顧不僅包括 “孩子”的吃飯睡覺,還要帶“孩子”多見見世麵。這就是姐姐帶著她的寶寶來我們家玩的原因,是個雞蛋也要帶出去溜的呀!不過,就我們對雞蛋寶寶的好奇目光,看起來,見世麵的好像是我們喔。

    由於每一對夫婦隻有一個寶寶(難道他們也提倡獨生子女?),所以雞蛋寶寶輪流被做爸爸和媽媽的兩個學生輪流帶回家照顧(這有點離婚的感覺嘛!)。那一周是輪到姐姐照顧“孩子”的,於是姐姐的媽媽就好奇地看著女兒這麽照顧“外孫”的啦。姐姐在家怎麽照顧她的雞蛋寶寶的呢?雞蛋寶寶的臥室在冰箱裏一個特定的位置,為了避免和做菜用的雞蛋混在一起被錯誤地投下油鍋,雞蛋寶寶的床是特別的美麗的,讓人一眼就可以注意到與其他雞蛋的不同,這一點可以看出姐姐對她的寶寶是很用心很寶貝的。而姐姐在家時不時要打開冰箱門看看雞蛋寶寶,更看出姐姐對寶寶的在意和時時刻刻的關心。

    這個作業是要打分的,而能夠得到成績的第一點就是:雞蛋不能破。所以,我們也就明白了做媽媽的姐姐對雞蛋那麽緊張的緣故。我問姐姐有沒有同學的雞蛋打破了的,她說有兩對同學的雞蛋不小心破了,其中有一個是爸爸媽媽帶著雞蛋寶寶在學校操場上曬太陽的時候,不小心雞蛋掉在了地上。可憐的雞蛋寶寶,曬個太陽就掛了!按照動畫片的情節,雞蛋受熱應該從蛋殼裏走出來一隻毛茸茸的可愛小雞才對呀?雞蛋破了不能再複原,作為懲罰,那兩對沒有照顧好“寶寶”的“爸爸媽媽”,這個課就隻能掛紅燈了。

    這個課程其實和其他學習是不矛盾的,每天帶“寶寶”上學放學,課間帶“寶寶”在外麵玩,中午帶“寶寶”一起吃中餐。就像日常生活中我們大人帶孩子一樣。這樣每天帶娃的日子終於到課程的最後一天,學生們要把寶寶帶去學校“聚會”。其實這個亮相就是檢查寶寶是不是還安全地“活著”。你說,這麽個易碎 的娃娃,能夠在曆經折騰之後依然安然無恙,容易嗎?!

    而就是這個不容易,可以讓學生有一個非常直接而親身的體驗;這個不容易也讓學生們更好的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身體成熟的男女可以生孩子,但是那隻是自然規律。真的如果有了一個孩子,卻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一個孩子需要費心費力費時,是思想還沒有成熟,心理還比較幼稚的爸爸媽媽們還沒有能力去麵對的困難。比起老師囉囉嗦嗦地對學生說你們不要過早的有孩子,那樣是不負責任的等等大道理,這樣的一種方式,是不是讓孩子更容易明白對於懷孕生孩子這件事必須非常慎重。這個課程,有些學生說不定一生都會記得。

    這樣的教學方式,非常有意思,這是我們從來沒有想過的很有趣味的學習過程。後來有一天,我對一個移民前在國內做老師的中國家長說起,對方一聽說12歲做媽媽就大呼“不得了啦,他們學校的學習風氣怎麽這麽差!”我無語了,還沒等我說完後麵的就要開始評判了。看看這個國內老師的反應,可以預想,這樣的課程設計,要在中國的學校裏出現,可能還需要很長的時間。按照學生的心理成長,采用符合學生年齡,喚起學生興趣的方式去設計課程,是值得中國的學校好好借鑒和學習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