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有個朋友對我說,今年過年似乎沒有了過年的心情。原因是,她的父母已經都相繼過世了,她感覺沒有了家。過年本是要看父母的,如今回國沒地可去了;而在加拿大也如無根的浮萍,沒有任何親戚,所以看到過年中國超市熱熱鬧鬧的景象,琳琅滿目的年貨,反而提醒了自己的孤獨。我勸她想想兩個孩子和丈夫,我們不能為已經逝去的而停止生活,也許給孩子們當初父母給我們同樣的家的感覺,傳承下家的溫暖和安寧,是我們可以做到的。
她的那番話讓我不禁想起家鄉的一個朋友。那位朋友已經是一個3歲女孩的媽媽了,我認識她不久就到了新年。也是年前兩天,我問她準備了什麽年貨,她說,她沒有過年的習慣。看我不理解的眼光,她解釋,她父母去世得早,她是一個孤兒,所以過年多年都是一個人,也沒有關係很近的親戚,而平時一起玩的朋友們過年都要回各自的家不能陪她,她過年感覺最孤單,所以她最不喜歡過年。後來她和一個台灣人結了婚,可是又夫妻兩地分居,直到我出國還沒有辦好去台灣的手續。我對她的話雖感到有點傷感,但是還不擔心,因為她已經成家,有了丈夫孩子,我相信他們的團聚是早晚的事情。
而我曾經擔心過的孤兒是我初中的一個同學。我上初中時候的很多事情我都忘記了,但是有一件事情記得很清楚,我想很多當年的同學可能和我一樣有這份記憶。就是我們在上著語文課時,一位阿姨急匆匆來到教室門口探頭,老師停止講課走向門口,還沒接近門,就聽見那位阿姨似乎說了什麽,然後老師喊了一位女同學的名字。女同學出去和那位阿姨交談了幾句,然後低著頭手抹著眼睛往座位上走。大家都奇怪地看著她胡亂地收拾了桌子上的東西,很快地塞進急急忙忙從抽屜裏拉扯出的書包裏,趕緊跑出了教室,和那位阿姨離開了。
後來我們才得知,女同學的父親病危了,那位阿姨來通知她去見父親最後一麵。到此時,我們才知道,這個在班上一向默默無聞的女孩子,她的母親已經去世幾年了。而因為她的父母都是獨身子,所以,在父母都離世後,她沒有了任何親戚。來通知她的那位阿姨是和她父親一個寺廟裏的。從此,她就由母親生前的師妹照顧,而寺廟就是她的家了。
不久,她默默無聞地回到學校,依然像從前那樣不起眼地悄悄地生活在同學們中間,很快這件事情就逐漸地淡化了。我想同學們開始並非毫不關心,隻是那時候自己年紀還小,不明白孤兒的感受,也不懂得能夠幫助她什麽,索性不去打攪她;又或許她本人不知道是習慣還是有意地總是讓人感覺不到她的存在,於是大家就在無憂無慮地讀書作業考試玩耍中,似乎把她忘記了。我注意過她一段時間,始終沒從她的臉色和情緒中看出電影裏的那種悲悲戚戚,但是我一直特別記得她,即使我高中和她不同班了,在學校裏碰到她還是會很自然地看她是不是難過傷心。
等隨大流按部就班升高中考大學後同學們也就漸漸少了聯係。直到大學畢業後剛工作不久的一次同學聚會有人提起了她,並拿出一張畫過妝的照片,我才聽說她辭職去新加坡唱歌了。得知這個消息,我們都以為自己的耳朵出了問題,再眨眨眼睛,難以把記憶中的女學生和照片上的女歌星在腦海中合成為同一個人。再後來,我就出國了,忙於家庭孩子生活工作,無暇去想起她後來怎麽樣了。
今天忽然想起,在微信裏問了其他同學,得知她後來不唱歌了,有了一份安定的工作,不過婚姻狀況就不清楚了。我很希望她有了家生了孩子,從此結束了孤獨的生活。
可是,不是所有的孤兒都能夠最後幸運地有個家的。想起小時候住我家對麵的鄰居有一家三口,一個婆婆和兩個大小夥子。那時候不懂得,很多家庭的組成沒有血緣的關係。我長大了有一天問起父母才知道,兩兄弟父母雙亡,那個老婆婆照顧他們,他們一家三口生活在一起好些年。後來我們搬家了,老婆婆去世後,進工廠的兩兄弟有一個結婚了,另一個因為工廠不景氣,經濟條件不好,雖然他人很老實,卻始終找不到老婆。現在他估計也是自己過年。
不自覺想起了沒有人陪伴過年的人們,心裏有點失落。今天是BC省的家庭日(Family Day),正好也是我們中國農曆猴年的正月初一。不管是家庭日,還是春節,主題都是團圓。和家人在一起互相關愛是大多數人共同的願望和情懷。可是,這世界總有些人沒有家沒有人關心他們,這很讓人沮喪。
每當看到各種膚色的家庭在一起野炊,在一起說笑,在餐館就餐,在各個地方一起出現,我都會感慨,他們好幸福!好希望那些沒有家的孤兒都能夠找到一個家。
在今天這個重視家庭的日子,我祝願所有的家庭都溫暖和睦,不管家庭的人口是多是少;祝願所有的人都不感到孤獨,無論身在何方和誰相伴。
謝謝博主,也為你的文章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