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夫雜文

閑時,一杯茶,一支筆, . . .
正文

小城故事 - 撫順

(2023-04-24 08:32:11) 下一個

小城故事

小時候經曆很多事,盡管是在一個波瀾壯闊史無前例的時代,但是仍有無數平凡的小故事。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故事能給人帶來的是一種懷舊的溫情和講述的愜意。

* * *

小城留給我的印象大多是在圍繞迎賓路方圓數公裏的地段。六十年代到九十年間(除去下鄉幾年)數次搬家,從五委三十八組,四委三十四組,一號樓,南一小路,最終到四十方塊,都是在迎賓路兩側。平時獨自或和小朋友玩耍時也主要是在附近的街道上,所以對周邊的每一條路每一個街景都有一個不可磨滅的童稚印象。

迎賓路是在賓館前的一條很寬的馬路,行車很少。夏天時,常常被用來晾曬陳糧。大概是因為備戰備荒,大量玉米被長時間囤積而變質發黴,所以需要晾曬。工人們在馬路上鋪上厚厚的一層玉米,再用木板鍬來回翻撥,晚間再將玉米回堆在路中央並用草席蓋上。那個時代,很多人家缺糧,但是從來未聽說哪一家到路上去偷玉米。當然晚間肯定有人看守,但對於滿肚子玉米窩頭的人們來說,玉米實在沒有很大的吸引力。

* * *

賓館和電台之間有一條小路。近百米狹長小路下端便是數十級石頭台階。這是一條南台最最寧靜漂亮的一條小路。小路兩側是賓館和電台修建的漂亮的圍牆,將周圍的一切都隔離開來,仿佛那些圍牆是為小路而修建的。下端石階左側是市長院的後花園,鐵欄杆門內仍能看到一片園地和防空地道。記得一次和小朋友翻牆鑽進地道去探險,隻走下數米,便已經毛骨悚然了,急急退了出來,打哪兒就再也沒敢去。也許是從那時起知道自己有幽閉恐懼症。

每到春暖花開的季節,石階上便常常有學生坐在那裏在美術老師的輔導下作畫寫生。因為石階下馬路的另一側是電影放映公司的小樓房,比鄰是一個典型的和式建築庭院。從高處看去,房屋建築和院內植物花卉相互輝映,是美術寫生教學的好素材。(現迎賓一路)。

與之平行的是一條通往市區(七條)的下坡馬路。因為路麵漸低,馬路上端的兩側建築多在很高的平台上。這些建築也都是典型的和式對稱雙體二層樓房。從路邊到建築地表,有Y字形的台階,拾階而上,才能到門前小院。院內有高大的楊樹柳樹,樓上有非常寬敞的露台。一個方形小區,整齊地排列著十幾棟。鄰裏院子之間有著很大的空地,可以供孩子們玩耍。時至今日我還能記得住在三十八組時的一張在露台上媽媽和我們四個孩子的合影。

通往七條的路段是一個較斜的長坡路,右側是市長院的大門,左側是天主教堂。小時候這段坡路走起來總是感覺很長很長。夏天時,路兩側密密的參天大樹覆蓋著整個路段,非常涼爽。從城裏逛街回來時,常常在這裏歇腳納涼。抬起頭來,也會看到從樹葉間透射下來的一束束陽光,喚起對光線的奇妙感覺。(現迎賓二路)。

* * *

如果你在長坡路段前左轉,你就會經過工程處中學後院順著十條走到總醫院。這段路我不知走過多少遍。工程處中學曾是一所小學“戴帽”的中學,這所破舊的中學僅有兩個籃球場,課間操皆是在馬路上的進行。我當年就是因為父母不同意轉學而在這裏讀完中學。(現迎賓西街和東十路)

從這裏走下去便是總醫院,總醫院的圖書館幾乎可以說是我個人的圖書館,記得當年我竟然將那裏所有的幾十本文學書籍都讀完了。醫院的兒科、院部、圖書館、門診部和住院部也都是當年閑逛的地方。記得當年醫院最神秘的地方就是太平間。來往太平間的路上,總是見到一群悲傷的男人和哭號的女人。偶爾也會看到年長的女護理員拿著一個包有沉甸甸物品的床單,步履姍姍地走到冰冷的太平間,那是病逝的孩子。可憐的人們!可憐的孩子!感受之強烈讓人終身難忘。那時的教育,從來沒有教過孩子們什麽叫同情和憐憫,孩子們學到的隻有狂熱和仇恨。

* * *

七條一般特指七條東端的一家副食商店。因為位於七條和民主路匯聚點,商店呈三角形,室外賣菜室內賣其他副食。店內充滿著各種氣味,以至於不大的店鋪,竟開著三四個門。至今還能回味到那裏鹹菜櫃台和魚類櫃台分別從南北兩門散發出來的鹹腥味道。

盡管是副食商店,它也有一個文具櫃台,買一些紙筆墨水,有時會利用課間休息的時候跑過來買些文具用品。如果時間充裕,定要再街角處再買一根三分錢一支的冰棍兒。記得還有幾個同學住在這個商店後院的三角院內。

順著民主路走百餘米便到了四條。左邊有幹鮮果品店,右邊有大來飯店,飯店邊上是一家名叫曲藝廳小影院。幹鮮果經常去但是很少能買得到新鮮水果,想來人們收入有限,水果屬於奢飾消費,買的人固然少一些,人們隻有串門問病才買些水果作為禮物。那時商店沒有冷藏設備,結果水果在櫃台上擺放數日後,不是嚴重失水便是腐爛,導致店員們竟用刀削除腐爛處後再拿去賣。每次路過,店內水果的香甜味道從門中散出,讓人情不自禁地進去買上一兩樣東西。那時候,蘋果是可以一個一個的買的。

* * *

水果店對麵便是大來飯店。那時候去飯店買飯多半是為了買細糧,如米飯饅頭。飯店實行粗細搭配和主副食搭配,以防止人們套購細糧。最常見的是買半斤飯必須要買一個炒菜。你放心,炒菜多是那種無肉無油無味的炒白菜。買到家裏可以進行自行調味或加肉。若是搭配湯菜那可就糟糕一點,一路走到家時湯已經灑了一半兒了。

大來飯店隔壁便是曲藝廳,當年那裏早已成為一家小電影院。小小的門臉,左邊一個海報櫥窗,右邊是售票室。售票口是窗戶下邊半尺高木板上開的兩個小洞洞。盡管那時看電影是少有的高尚文化生活之一,但人們在買票時卻是采取極其野蠻的方式。不是排隊而是擠。當你擠到那個小洞洞前麵時,先要用手指鉤住洞口,然後伸手入洞口,當售票員從你的手中拿到那張被手攥得褶皺和布滿汗水的紙鈔時,你要及時地報出你要看的電影名稱、時間場次和票的數量。聲音小的人,那則隻能讓售票員猜讀你的口型了。

* * *

離開四條便到了百貨大樓。這是小城最大的綜合商店,東西貴一些。因為買東西需要先開票再交錢最後取貨的三個步驟,加上店內空間有限,所以大家都很規規矩矩地排隊。即便這樣,糖果糕點這些不需要開票的商品櫃台前,仍然常常見到擁擠購物的人們。當然,三樓銀行辦事處那裏從來沒有人去擠著存款或取款。

這裏最喜歡去的櫃台無非是文具體育糕點櫃台。鍛打的小足刀既好看又鋒利,美術用橡皮又大又軟,這些小文具容易被偷,所以需要經常買。1B2B的軟芯鉛筆,藍黑色的墨水,各種圖案的作業本,乒乓球,羽毛球,在這裏可以都有挑選的機會。走出商店前,偶爾也會到一樓糖果櫃台前買上幾粒糖果。

再小的時候,則是喜歡百貨大樓樓梯。一口氣跑到四樓,然後一條腿搭在樓梯扶手牆邊沿滑下來。

* * *

倘若順著四條繼續西行,並在穿過中央大街到五條,然後經解放路即可到達歡樂園。四條和五條的街上有新華書店、科技書店、電子商店、三聯、大明眼鏡店、人民電影院、一百和勝利電影院。周末或放學沒事自然當起“小街溜”一路殺入城中。“見門就進”,不管有錢沒錢。“見門就進”就是當年天真幼稚、無憂無慮、百無聊賴的童年的活靈活現的描述。

書店裏的書是多。但是你不交錢買書,人家不讓你看。於是便到人民電影院對麵的一家租書攤去租書。交上一筆押金後,每本書每天隻要幾分錢。書攤上挑書時,上手先掃一下提要,然後一目數頁擇優租書。回到家後,則是寢食俱廢、一目十行一天一本。租書最好的時間是周六下午,周日裏你便有了一整天屬於自己的時間去讀一些大部頭的小說。盡管那時書中主題多是無產階級的革命英雄主義,但你會在諸多“反麵人物”的描寫中體會到“小資產階級”的浪漫、纏綿和溫情。那個年代裏,江姐劉胡蘭是一代年輕人的高大上的夢中情人,而簡愛冬妮亞則成為被人批判或拋棄的心中偶像。當一代人拋棄書的時候,時代也將一代人玩弄了。

* * *

如果從曲藝廳回轉,你可以到三條的副食商店轉上一圈。大多時候你可能隻想買一樣東西,但走上一圈已經是一個必須的儀式。出了北門,就是三條冰果店,隻有這裏能買到真正的牛奶冰棍兒和小豆冰棍兒。那時候還沒有冰激淩,牛奶冰棍兒是最豪華的雪糕了。冰棍兒剛剛從模具中拿出來後,要馬上用紙包好,然後立即放在保溫盒子裏,最後放在賣冰棍兒的小車裏。天暖時保溫不易,買到的冰棍兒往往已經是半融化狀態。盛夏時節,常常是張嘴咬下第一口時,餘下的便突然掉在地上。

從城裏回家,自然要抄近路。離開三條,便是自由路。因為一個反特電影裏接頭的人手拿一本《自由之路》,於是這路名便記得特別牢固。經過同學家的樓房後麵,爬上一個陡峭的土山坡,就到了北台小學的操場。每次爬上山坡,都是滿身灰土爆塵的。多少年過去,竟無人去修一條像樣的石階小路。為了孩子,義務勞動也應該把路修出來。那個時候,大人們時時處於各種“運動”中,哪裏有精力去照顧孩子們事情?

* * *

北台小學邊上是露天遊泳池。它大概是東北唯一個休閑比賽兼用的遊泳池:它有一個五十米標準比賽池和跳台,兩個供兒童玩耍的休閑淺水池和一個曬日光浴場地。小時非常喜歡遊泳,夏天隻要天氣好定會約上幾位小朋友來遊泳,冬天則是到體委的室內遊泳池。記得當年遊泳限時間,夏天遊泳時通常是一直玩到四肢冰涼渾身發抖時才算作罷。回家後蓋上被子,在陽光中美美地睡上一覺,你會感到另一種“家的溫暖”。

露天泳池的好處是它有限製進入的跳台前的深水區。很難想象那些比我高大的人被禁止進入深水區,竟是因為他們不能連續遊蛙泳一千米。想來必是因為泳姿不正確而被禁止。

中年時遊泳是一個很好的健身方式,同時也教會了孩子們遊泳。但遊泳最大的樂趣則是在人過中年才發現,那就是海邊光浴避暑消夏。麵對陽光沙灘碧水,遊泳會給人帶來的巨大慰籍和享受。即便是進山遠足,如在寂靜山間遇到一潭清涼的湖水,它將為你洗去的不是一身汗水而是滿心憂愁。

前些回去看到遊泳池早已被拆除,並被改造成為北台小學的操場。非常可惜。

* * *

小時候,買菜常常是寒暑假時的家務勞動。常去有四家商店:礦專、南台、北台和七條,還有就是南台糧店。那時候買菜無非就是擠。看到馬路上一架裝滿蔬菜的馬車,便去問車老板往哪裏送菜,然後回家取錢和網兜,飛奔到商店的台秤前等待。通常時在一陣擁擠和呼喊後,滿身汗水地便提著一兜戰利品回家。回家後多半是不洗澡。(一笑)

想來當年售貨員都是非常緊俏的職業。盡管收入不是很高,但是“實惠”很多,令人向往。其實人類生存的衣食住行都非常重要。重要到時至今日,一頓免費的午餐仍然有著無限大的吸引力。人啊,人。我們又有誰不是在我們自己的五鬥米折腰哪?

改革開放後,南台沿著鐵路一帶又有了一個農產品早市。一日早晨買菜,一位蹲在攤位的小老板竟然叫出了我的名字。那是一位下崗的中學同學。寒暄了幾句,胡亂買了很多他的菜。二十幾年過去了,想必他早已創業成功東山再起了。

* * *

南台鐵路南邊便是露天礦大坑。雖然小城出生,但“下大坑逛館子進監獄”一樣都沒有做過。下大坑也僅僅在東部栗子溝一帶的坑邊下了幾十米,然後給嚇回來了。但是對小城所有的一切都不陌生。有多熟悉?可以說是做電車火車從來沒有走丟過。火車?對,當年運輸部還管著一段到拉古的小火車線路。不知道現在那些電車火車線路是否還在運行。

你知道大坑邊上最令人震撼的不是坑而是棚戶區的民宅嗎?南台鐵路南側不遠即使一片塌陷的棚戶區。自建的磚房和用木板鐵板做的棚非常低矮,狹窄漆黑泥濘的過道和流向坑邊的糞便下水,讓人感到窒息。一個城市能容忍如此巨大的反差,國家不應該是這樣建設的。後來報紙報道棚戶區改造工程,想必現在棚戶區都已經消失了。

* * *

東公園和西公園是小城的兩個重要公共設施。

西公園因被一條馬路一分為二,顯得小而雜亂。但坡上段的溫室花園和碑前小廣場是一個非常迷人的去處。因為這裏地勢高,陽光中顯得極為敞亮。周邊的樹林將小廣場包圍起來,又使它格外寂靜。盡管早晨會有很多晨練的人,但一到中午時分,這裏將是一片寂靜。登上碑座,可以放眼半個小城。

東公園以它的獨特的湖光山色樹木小橋吸引著遊人,當年曾是全城人周末休閑的最佳去處。因為園林設計修建得體,使得這裏夏有江南景色冬現北國風光。

仍能清楚地記得荷花池邊小亭和有數隻青蛙雕塑的噴水高台。湖心諸島間的幾座小巧玲瓏小橋是最精致最有情調的園林建築。湖邊的柳樹把一片綠水圍了起來,給人以世外桃源的感覺。夏天裏最美的景莫過於湖邊水麵上低垂著的細長柳枝。若得一陣微風,則見細波漣漪柳絲飄然,可謂自然之美之極。冬天裏,白雪覆蓋的湖麵和環湖的黑色鐵鏈與石柱,更是把湖的曲線美表現得高尚純潔。

隻要留意你就會注意到,冬季落地的雪總是在幾天後被一層細細的黑色煤塵覆蓋住了,在陽光照射下很快成為一片狼藉的雪水。小城賞雪定要雪中賞雪。

* * *

今日小城,舊景不再。

若得一個夏日,我會早早起床,在寂靜的的黎明中,一個人重新走進小城,去尋覓當年的聲音、味道和景象。若是一個冬日,我則會期盼在一場大雪中走遍南北台的每條街道,在雪中嬉戲的孩子中間尋找我童年時的影子。

臨近歲尾,連日的白雪已經將窗外的一切覆蓋,與正午昏暗的天色形成鮮明的灰度對比。而長桌上點燃的數支紅燭則將室內映得通紅,更給人們帶來聖誕節日的氣息。

沏上一杯紅茶,杯暖手茶暖心,讓思緒扶搖飄遠,讓窗外的白色世界將人帶回舊日小城的冬天,故地神遊。

 

2019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AmyQi 回複 悄悄話 “賓館和電台之間有一條小路”,你提到電台。文革時我父親在撫順電台“支左”,是軍代表。我們常去電台玩。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