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鄉客

方言控、文字控、音樂控、影視控
正文

“僑領”淺談

(2014-12-23 15:42:23) 下一個
前幾天,俄羅斯首富阿利舍爾·烏斯馬諾夫響應普京“俄羅斯商人應該把海外資產帶回俄羅斯。”的號召,將所持產業股份從境外轉回俄羅斯公司。
“第一財經日報”發表了文章談到這件事:原標題:響應普京號召 俄首富“送金回巢”
......
是愛國英雄,還是自保?在複雜的俄羅斯“紙牌屋”中,烏斯馬諾夫的“送金回巢”引出多種解讀。
華東師大政治係教授馬奧尼的解讀更為現實。他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盡管烏斯馬諾夫一直被稱為愛國商人,但此次把股份轉回國內可能是早有打算,並非真的響應普京號召。畢竟第一個回國的人可以享受先發優勢,比跟風者獲取更多的金融和政治利益。而那些不響應號召的人也會被‘描黑’。”
......
對於上麵那一段引文的論點,明顯有不同意見,因為網上也有人把阿利舍爾·烏斯馬諾夫的舉動視之為“愛國行為”。我個人對這件事沒有什麽高見,隻是想借此談談我對“僑領”這一個特殊群體的一些感想。因為,阿利舍爾·烏斯馬諾夫並沒有放棄他的外國戶籍,對俄羅斯來說,應該算是一位“僑領”。

我對“僑領”的認知很簡單,僑居於異國而不忘故國,肯為鄉梓擔責任,做實事的領袖人物,就是僑領,我從小就認識兩位這樣的前輩。第一位是東南亞某國的富豪,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起,數十年在僑居地資助興辦華文學校、資助中文報紙、為回國參觀、學習或者參加工作的年輕人提供路費......另一位是我中學同學的父親,原來居住在印度尼西亞,是一個成功的商人。在日本軍隊占領印尼期間,組織華僑和當地人與日本侵略者作鬥爭。五十年代初,變賣所有資產,舉家遷居回國參加建設,就任省僑聯副主席。在任上勇於任事,為僑務工作做出不小的貢獻,卻因為不能迎合“潮流”而遭冷落,成了徐四民所說的“死僑”,再也不能發揮他在僑居地的作用。

在僑居地守望相助是華僑的優良傳統,由此產生出許多感人肺腑的故事。譬如“為了讓同胞落葉歸根,1883年,新西蘭知名華商徐肇開出資運送230名礦工遺骨回國安葬。1901年,徐肇開本人不幸去世。次年10月,他的兒子租用英國蒸汽貨輪“文特諾”號,打算運送包括先父在內的499名華人遺骨回家。”(新華網:新西蘭華人:從淘金到安家)

譬如:從1867年到1920年,陳達枝為華人商業及園藝業做出了巨大貢獻,而是第一批旅居新西蘭的中國商業園藝市場的先鋒。至今,陳達枝家族在新西蘭有後人近300人,其家族創辦了新西蘭第一家超市,為當地最大、最早創辦的大型超市。(中國僑網:新西蘭知名僑胞後人回廣東東莞尋根問祖)
譬如:(王玲娟女士)1994年與丈夫移民新西蘭,打過工,經營過飯館,吃過不少苦。後來重新上大學,學習社工專業,畢業後投身於社工事業,經過苦心經營,打造出了新西蘭最大的華人社區服務中心,為華人以至其他亞洲國家的移民提供移民谘詢、就業指導、道路安全培訓、社區教育、會計和稅務谘詢等社工服務,榮獲QSM女王服務勳章。她的成功表明華人新移民已經進入新西蘭的主流社會領域。(奧克蘭:華人社區服務中心 網頁)

上述的故事,同樣發生在其它有華僑聚居的地方,這些人物自然而然地就是僑界中的領袖人物。至於那些熱衷於交接官員,迎來送往,甚至為在任官員疏散資財到外國,又或者為他們安排妻子兒女到國外生活,創造了“裸官”現象的人士,所營者不過是私利,若把他們稱之為“僑領”,無疑大大降低了“僑領”的含金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雲鄉客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岸邊瞭望' 的評論 : 我相信,這位僑領如果真是僑胞們選出來的,他一定有過人之處。至於是否被“使領館”認同就是另一回事了。
岸邊瞭望 回複 悄悄話 聽一個朋友講福建某僑團選出的僑領居然是沒有身份的黑戶。
雲鄉客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周老虎' 的評論 : 百姓心中有杆秤。
周老虎 回複 悄悄話 最後一段描述的人無以名之, 姑且稱僑奸。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