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一家華人超市買菜,聽到背後一聲“ SORRY ”, 隨意應了一聲“ IT’S OK”。扭頭一看,一個頭發摻有許多白發的中年人,用叉車拖了木架子,從旁經過。他一轉身,進入了豬肉櫃背後,塑料簾子搭就的門裏。這中年人,笑容和神色,似曾相識。哪裏見過?莫不是他?
九年前的冬天,我在一家西人工廠做重體力活。那印巴工頭“快點,快點”的吆喝聲,經常讓我墜入窮途末路的感覺。此廠有三男二女中國人。親不親,故鄉人。在休息的空檔,大家經常聚在一起,發發牢騷,說說打算。原來,他和我同歲,八五年和我同年跨入大學校門。不錯,他進入了的是一所名校,全國數一數二。畢業後,順利成章地分配到有關國家部委。偶爾提起國內經曆,他說曾經數次陪美國專家去西藏羊八井,考察地熱。“西藏真的很美”,他說,很向往的樣子。在國內結的婚,跟一個學藝術的。來多倫多後,老婆改行,很順利地找到了工作,收入還可以。而他,卻難以找到專業工作。隻有另圖良策,複回此地的學校,再讀了一個工程方麵的碩士學位。卻依然找不到專業工作。一番折騰後,終究來到這家工廠做工。我遇到他時,他在那廠已有兩年,拿著十二元的時薪。
彼時,他的婚姻已經觸礁。妻子已經準備搬出去住。一個上小學的兒子被送往國內的爺爺奶奶身邊安頓。在聊天時,聽他說起,最近他看中國式離婚的電視劇,並推薦給太太一起看。太太的回應是,有意思嗎?我們不就是這樣嗎?
他加班很多,經常白班下午班一起上,星期六也不放棄。據工友說,為挽救他們的婚姻,雙方家庭的父母各自出力,為他們墊付了房屋的首付款。所以他必須應付後期房貸的壓力。我問他,中午飯晚飯,你哪有時間準備?他說很簡單啊,淩晨回到家,豬肉丸子往鍋裏一丟,一邊上網看新聞,第二天上班就有帶了。還迷全美藍球賽。看樣子,他的睡眠時間似乎不多。提到兒子,他說馬上要上初中了,必須接回來,否則英語跟不上。我暗想,這兒子回家,他有時間照顧嗎?青春期的孩子是多事之秋,父母關係又在動蕩。後來聽說,已經準備搬出去住的妻子,答應會定期回到舊居,照顧兒子的日常起居。
不久之後,我離開了那家工廠。偶與他聯係,或偶爾在電話中聽工友提及他的情況。再後來,斷了音訊。正如魯迅在他的文章故鄉中所說,他和同鄉的夥伴閏土,各自為生活而輾轉奔波。
心裏有疑惑,我在簾門外徘徊。看到他埋著頭,拖著滿了貨的木架子出來,我小聲叫了他的名。他停住,看見我,笑。叫我過去的英文名“ROBERT”。簡單跟他聊了幾句,得知他每天工作十二個小時,從早晨九點到晚上九點,從星期一到星期六。華人超市的時薪,不需要多少想象,我也不會好奇。他在工作時間,不便細談。我們彼此用手機留了號碼。
在回家的路上,想到他和我同齡,盡管笑容依舊,看不出苦澀,但頭發告訴我,不如意的歲月,所留下的風霜刻痕。
回到家,坐在窗口,我把他的電話記在筆記簿上,以免不經意刪掉。窗外的梨樹颯颯有聲,風卷著殘葉徐徐飄落。想起林黛玉葬花詞中的一句,零落成泥碾作塵。心中微歎。他和我那個年代,時代開始給予了個人奮鬥的機會。能在莘莘學子中勝出,坐在那所令人肅然起敬的校園裏,除了必須的聰明,當然少不了勤奮,熱血和理想。許多年以後,他可曾想到,曾經的理想和奮鬥,原來是如此的結局,是否過於嘲諷和冷酷?他來加後,複又讀書,不停加班,不可謂不努力。但似乎時運不濟。在他人生風光時結識的太太,又在他黯淡時琢磨著離去,再給他不易的人生飄風灑雪。留給孩子的,是無父母搖蕩的,冷落的千秋架。他的心裏,又作如何之想?
大學時,曾經讀過戴厚英寫過的一本小說,“人啊,人”。如今再度想起,心中黯然不語
恢複高考是1977年。85年已經很後麵了,早沒了工農兵學員的一說。
“85 年進大學的, 是工農兵學員。文革後第一批正規大學生是88年。“
這就是我們這第一代移民的悲哀,連基本的交流—語言關都過不了,不做苦力還能做什麽?這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悲哀—高分低能,專業局限,離開了自己曾經的工作領域,就不知所措了。我相信作者,就是因為自己深有體會,就是因為帶著無限的同情,才將此文public的,就是想呼籲:下一代不要再做高分低能的人;伸出你溫暖的手,握住那些,還需要幫助的人的手。
再者,替你的朋友說句話,他能讓你知道他們家那麽多細節甚至隱私的東西,說明他是把你當朋友的,你把這些東西放網上,對他來說是不是有失公允呢. 還是那句話,成功的標準在每個人的眼裏都是不同的,他不一定就不快樂,不一定需要你的同情。 另外,您文章的這標題起的實在不好
1,當年64綠卡有10萬人受惠,現在也念老布什的恩典。不敢說這些人全是精英,但很少有人吃政府救濟的。
記得64之後沒拿到綠卡的許多人在移民局外集會抗議,說我們是吃人血饅頭。嗬,嗬。2,曾經什麽活沒幹過?擦屎的活都幹過!別的就不提了。那時真心懷念我的全套 史記, 資治通鑒,以及 日下舊聞考,東京夢華錄等閑情小冊。還是那句話,知恥近乎勇!讓那些東西成為曆史吧。
我是讚成老朽的話的!自己不去改變不去適應是沒有機會的。
張益唐也是國內名校畢業的,也作過苦力,不知道他所謂的朋友有沒有寫過類似文章
其實不必把什麽學曆名校看得太有意義,都是普通人而已,普通的生活而已。
嚴重同意。賺錢多少和混得好壞沒關係,外人無法也無權衡量。
不過他工作難找估計和他的語言水平有直接關係。加拿大技術移民一直有工程師的空缺,說明是有人才需求的。如果他有國內工程學位又有加國工程學位還是找不到任何像樣工作,說明他的語言不過關,即使做技術工作人家也不放心,怕他解釋不清楚。如果他的語言真很成問題,那還不如回國算了。
人生的路總在走,自以為的“成功”標準也就在改變中,靠的是自己去領悟,而不是外界的褒貶。就像樓主的標題,“頂級名校”無非也是你自己的標準而已,按李誌文先生介紹的標準(網上可閱),清華、北大、浙大剛剛進入世界的三流水準,離“頂級名校”還遠著呢。眼界放寬了,標準就不一樣。
作為同胞,作為朋友,應該做的是了解他的希望,幫助他實現他的希望。
評論中看到有人自以為自己二十幾年下來,雖沒大富,也發展成幾十棟房屋的業主,這輩夠用了。看別人是;
多少年過去還在賣苦力,那是你沒本事,怨不得別人。還有一句話叫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就算你沒幹過可恨之事,這麽多年輪落這個地步也夠衰的。這是同胞的話嗎
確實不明白樓主想說什麽。小人就扯遠了吧,動不動躲在暗處出言不遜,你這樣的才是小人
他過的未必就不快樂,你未必就比他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