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讀農莊

用開花的創意,將司空見慣,變成耳目一新。
個人資料
正文

回歸自然:尾巴還能長出來嗎?

(2015-02-25 06:36:55) 下一個

現代人,尤其是生活在大都市裏的人,骨子裏都想返樸歸真,重回自然,可真要拋開文明,遠離都市,住進地不長毛、鳥不下蛋的荒蠻地帶,特立獨行,悠遊自處,恐怕不見得每個人都能適應,甚至活下來都成問題。

前幾年,美國有些做IT的,因為厭煩都市的緊張、擁擠、喧囂、傾軋和身心疲憊,就辭職賣房,帶著全家人開車來到中西部的農場,自己種菜、養花、陪狗玩,就像逃出了監獄一般,好不開心。

可好景不長,拔草、澆灌、翻南瓜、摘西紅柿的體力活兒,幹不到兩個月,男的腰直不起來了,女的手臂抬不起來了,孩子們被蚊子咬得滿臉全身是包。丈夫眼光發直、有氣無力地指著地麵說:“與其死,死,死在這兒”,妻子馬上睜大眼睛、飛舞著眉毛說:“不如打道回府!”孩子們齊聲歡呼:耶!於是,農場的小路上,一輛有人無貨的皮卡,噴著滾滾灰塵,飛馳而去。

國內這幾年也時常聽說,有人從都市逃離出來,跑到深山老林學高人、做隱士,謝絕這個,了斷那個的,但不知道後來結果怎樣,堅持下來沒有。

相信這些城裏人,他們回歸的願望是熱切的,逃跑的行動也是真切的。不要嘲笑他們決心不夠大,意誌不夠堅定,而應理解他們。人類探索和征服自然需要勇氣和決心,現在要回歸自然同樣需要勇氣和決心。從高度文明的天上,一下子掉到荒蕪的地上,七仙女下凡,天蓬元帥投豬胎,畢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尾巴進化掉不易,重新長出來更難!

溫室裏麵培養的苗,從green housecold frame裏移栽到定株點,還要經過長期多次地拿出來風吹日曬harden off,何況文明已久、嬌慣成性的人類?

人類從頭頂蒼天,腳踩大地的風櫛雨沐,一步步走進高樓大廈的冬暖夏涼,日子雖然過得越來越好,可髀肉複生,適應自然的能力反而越來越差了。

既然文明的通天塔不是一天壘成的,那麽,從塔上走下來,肯定也不能模仿自由落體,得一步一個階梯地慢慢來,否則一定會出問題。這情形有點類似司馬光所說的,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更像是一個養尊處優、頤指氣使慣了的大官人,突然退了下來,無權無職,從精神到肉體都木落落的一樣。

把現代都市人這種矛盾心理說成是虛情假意,或者“有賊心,沒賊膽”,未免過於刻薄,但說成是“矯情”倒是比較貼切。馮小剛電影《甲方乙方》裏的那位遊老板,住進山裏自找苦吃的決心夠大的吧,可倆月後不是照樣鑽進車裏不肯下來,深怕再與龍蝦睡在一起嗎?


這樣的江南小鎮,誰不願意回歸這裏生活呢?


可是,回歸自然,不是在鄉村過著都市人的生活,而是像這位仁兄一樣,形容枯槁,心如死灰,你願意並能做到嗎?

北美現在迎合這種心理,趨附這個時尚的把戲也不少。什麽retreat逃城,to share式農場,COB cottage建築等等,其實都是讓人們過把癮就回的人造環境,虛擬的自然。

前幾年在國內做景觀設計,凡遇到為生態農場、農家樂遊園等選址的案例,我總是建議業主定鼎在都市的遠郊,也就是大約離城市60120公裏的範圍內,因為“唯土豪與小資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為了避免遊老板禍害鄉裏的慘劇發生,把過癮的地方設在不遠處,讓人起賊心的時候來,沒賊膽的時候就跑,而且乘11路也能溜回城裏。

我出國前在故鄉城市的幾位年長朋友,現在都已退休在家。前段時間聽說,他們經常結伴去大別山、黃山短住。出發時,他們從城裏帶些麵粉、調料和油鹽,到了山裏就向當地農家租套房子,自己開火做飯,過小集體生活。平時或去雲下踏歌,或到林間漫步,或至溪邊垂釣,不用手機,也不上電腦,周末外出挖野菜包餃子,晚上聚在一起玩玩麻將牌,悠哉遊哉得像活神仙。

我在想,中國農村的經濟改革現在陷入停頓階段,原因是除了城鎮化、都市化之外,找不出更好的發展模式。

中國政府若善於審時度勢,把現代都市人普遍想回歸自然,卻又不適應的潮流因勢利導,假戲真唱,在中國的城鄉之間,建立一種新型的城市,功能就如retreat,或者如《桃花源記》所描繪的世風景況,讓外國人和中國都市人都來作“武陵漁人”,而把相當一部分農村人口遷居其間,充當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避禍“秦人”。如此,不僅傳統手工業和手工藝得以保存並發展,農村人口的就業及環境汙染壓力,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真可謂善莫大焉。




園藝展銷會上的COB樣板房,我將它譯作“隱士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5)
評論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西方朔' 的評論 : 漢字的城、郭、郊、野都是以距離城市的遠近劃分的。但人心中距離自然的遠近卻難劃分。袁世凱東山再起前,也在山林湖澤混跡多時,儼然一副自然之子的樣子,可他重新掌權後,卻不認識天意人心了,最終落得個雞飛蛋打、眾叛親離的下場。可見,回歸自然不是也不能假裝。中國人自古就相信“生在華屋處,死後歸山林”,落了葉,才肯歸根。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舌尖上的世界' 的評論 : 要回歸自然,非得身心家國一起回歸不可,個別的山林隱士和竹林賢士,充其量也隻是榜樣,普羅大眾的回歸是不可能的,即便全球性災難發生也不可能促使人類放棄文明。聖經上講的經曆善惡樹象征的就是這個道理,人一旦經曆文明,懂得方便和舒適,就再也回不了自然了。這與處女變大嫂的道理是一樣的。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馬上續殘夢' 的評論 : 可不可以這樣說呢,征服自然,破壞自然,不以天的意誌為轉移;回歸自然,尊重自然,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
西方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農家苦' 的評論 : 說自己接近,其實是指接近三個月的那試驗,人本塵中來還得歸塵中去,死也躲不開紅塵,
條件夠不著,多些時間關在屋裏也可以少被紅塵煩心。入世而不下樓不也挺好是吧!
舌尖上的世界 回複 悄悄話 《瓦爾登湖》的Thoreau先生到了優勝美地國家公園,可把Muir先生高興壞了!Thoreau,那可是'回歸自然'的老牌標杆啊。Muir就力邀Thoreau和他一起去大野地裏野營,邀來邀去,沒能邀動梭大爺。原來Thoreau的'回歸',還是要有個小木屋住。Muir式的回歸他就有點為難。Muir常常是一個小包兒幾塊麵包天當被地當床大山密林裏一呆好幾天,是貨真價實的歸於自然。

Muir當年一到優勝美地,離開被勾了魂去再也不能自拔。沒有他,不一定能有今天這個國家公園。有意思的是,還有幾個來自遙遠東方的日本人,見了這山這水也就再也離不開。這都是些心中有自然的人,'歸',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中國人倒不一定,他們終歸還是要和人世間為伍,自然不過是個陪襯。
馬上續殘夢 回複 悄悄話 農兄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後現代社會的生活圖景,很有啟發,令人向往。不過真正做到回歸自然,建設一個和諧的、符合人性的社會,前提條件是我們的社會已經完全徹底實現了現代化才行,並且必須是一個自由民主的社會,然後才能談得上解決目前種種社會問題。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西方朔' 的評論 : 朔兄現在是有條件的,已經身在紅塵之外了吧?大多數人,在城市生存都難,哪有條件奔赴革命聖地呢,嗬嗬。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杜鵑盛開' 的評論 : 是的,現在人都跟著資本走,資本不回歸自然,個人想回也是枉然。不過,網絡經濟時代,或許能行。
西方朔 回複 悄悄話 補充,問題是如果隱的結果也沒比不隱所得多,那心誌白苦,筋骨白累。又何必呢?還不如在城裏看看熱鬧。看煩了再找個清靜處調調胃口,醉了醒,醒了醉,把這煩惱日月打發的快些。
西方朔 回複 悄悄話 隻要是真正厭倦了紅塵,又還沒找到上天的路的人就能做到。隱於市隱於野無大分別。扔掉所有帶電的東西,切斷與任何人的聯係,帶足衣服,一刀一鍋一碗十個打火機,三個月的素食幹糧(紙片書,樂器,可帶)一頂結實大帳篷,找個政府不管的無人去處貓三個月不著急難受數算天數,最好是不知道天數。而且,不思想見任何人。你就是合格隱士。
本哥就接近,曾考慮在確定沒危險的前提下去替人坐牢換遊費。
杜鵑盛開 回複 悄悄話 住在郊區最好。山裏什麽的十天之內可以。不過,過一段時間就想出去玩,。人就是這樣。回歸自然,不容易啊。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惜福666' 的評論 : 可不是麽。我這沒水就用不鏽鋼鍋煮雪取水,勞煩周折,絕對不是一般人忍耐得起。若是沒電,我還得燒柴生火,才能back up。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彩煙遊士' 的評論 : 確實如你所說,回歸自然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將來或許隻有大災變,才能迫使政府和民眾被動地回歸,靠自覺基本沒戲。我們是否可以提倡“大隱隱於家庭”呢,比如少吃肉類,少洗香波澡,少用石油,少用電器,早睡早起?
惜福666 回複 悄悄話 說得有道理。 更喜歡鬧中取靜,像宏村這樣的小鎮短居很好, 常住一定也會寂寞。農家那份草原的日子也不是一般人能過的。
彩煙遊士 回複 悄悄話 所以說,住大城市的郊區是一種折中的辦法,或者說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