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139)
2016 (71)
2017 (59)
2018 (47)
2021 (1)
剛來加拿大的時候,有位台灣朋友建議我,要在異國他鄉生存下去,並且活得象樣兒,那就一定要認真研究猶太人,好好地向他們學習,因為猶太人是世界上最有經驗,最成功的移民。
我後來還真的花了不少時間研究猶太人。可是,我越研究越發現,猶太人竟然跟咱們中國人非常相似。他們的所謂經驗和成功,不外乎就是讀書、經商、從政三條路。
攤開來說,讀書可以掌握知識,運用技能,有助於在社會上謀得要職,賺得高位;經商可以積累財富,改善生活,增進自己和他人的自由;而從政則能夠擴大族群的話語權,提升族群的地位,保護族群的利益。
讀書、經商、從政,三位一體,相輔相成。其實中國明清時代的徽商早就這麽做了,而且也很成功。他們甚至還總結出一套經驗:“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
然而,讀書也好、經商也好、為官從政也好,這些都不過是移民謀生、求發展的外在手段,它們所能實現的目標,也就是恢複移民前的社會地位,接近本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大不了再稍稍超出本地平均家庭年收入的標準,僅此而已。
作為移民,不僅人數上處於相對的少數,而且政治、經濟和文化上都處於絕對的弱勢。這樣的社會情勢,和平發展時期是沒有問題的,可在風吹草動的多事之秋,定然堪憂堪虞。所以,移民的最大問題,不是外在的物質保障問題,而是內在的“心理安居”問題。對移民來說,哪裏心安,哪裏就是故鄉!
猶太人的勤奮工作、廣積錢財、掌控媒體、操縱政治,歸根結底都是在不同層次上尋求心安而已。海外華人的買房炒地、投資理財、進進出出、來來往往,其實,也都是為了尋求財安、業安、身安和心安。
所不同的是,華人因為長相、語言、習俗、文化傳統和政治背景與西方人差異太大,移民後的焦慮不安情緒比猶太人更甚,因而尋求保障的願望更強烈,用於“深挖洞,廣積糧”的套套也更多。
然而,聚財置業並不能讓移民心安,因為財富一直在世人的爾虞我詐中消長,物業始終於自然的風霜雨雪中興廢,世事無常,財物也無常。那什麽才能讓移民心安呢?
猶太人靠的是聖經,是信仰,是神,我們華人完全可以跟進,因為猶太人的神也是我們的神。不過,如果你不願意,或者不習慣跟從猶太人,那你完全可以依靠我們自己的文化、傳統和聖賢。文化雖然不如信仰那麽神聖,但有血有肉的人,有憑有據的事,有時候更能貼近人,打動人,影響人。
有一首詞牌叫《定風波》的宋詞這樣寫道: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教分付點酥娘。自做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裏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注:“不”念“否”通“否”)
這首宋詞很多人都會背誦。它的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蘇軾、蘇東坡。“心安便是故鄉”一說,正是由這首詞流傳下來的。
根據詞的《序》言記載,說這話的居然是蘇軾朋友王鞏的侍妾,歌女柔奴,一個地地道道的草根小人物。她和王鞏在嶺南賓州度過了五年遠比現代移民艱難得多的流放生涯,回京途中路過黃州,也就是當時蘇軾的流放地,來看望蘇軾,當蘇軾問她嶺南苦不苦時,她說了這句至理名言。
下下人,有上上智。由此可見,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有多神奇!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環境汙染和社會矛盾的加深,華人大本營的生存狀況,一定還會越來越惡劣,出來當移民的同胞也會越來越多。不管你是在英國、美國、澳洲、加拿大,還是在日韓、中東或非洲,也無論你是一技傍身,還是腰纏萬貫,出來了就是踏進了江湖,雖有車房之奢,衣食之豐,但也難免勞作之勤,寂寞之苦。
更有甚者,你在海外“長亭更短亭”的漂泊之後,也會有鄉愁,會有“何處是歸程”的無奈與感歎,當此之際,“此心安處是吾鄉”可能就是你最好的安慰了,不管你是空中飛丈夫,還是留守孤太太。
逸者自安安
在哪裏心安,哪裏就是家。
按照我的理解,人的故鄉隻有一個,就是長大的地方。而成人後建立的家可以隨地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