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讀農莊

用開花的創意,將司空見慣,變成耳目一新。
個人資料
正文

教養是怎樣育成的

(2014-11-05 08:59:28) 下一個

讀高中時,有次去南京春遊,大街上漫天飛舞的懸鈴木果絮,紛紛飄進公交車的車窗,我這過敏人被刺激得噴嚏連天、涕淚橫流,情急之下,衝著窗外就是一口鼻水。這時,坐在我前排座位上戴眼鏡的阿姨轉過身來,遞給我幾張麵巾紙,並告訴我怎麽操作。從此以後,我一直記著這位阿姨教給我的方法,再也沒有任意噴嚏,隨地吐痰過。 

我後來想,人的教養的確不是天生的,首先要有人教,爾後自己堅持,久而久之才能形成良好的教養。如果沒有遇到這位有教養的南京阿姨,我可能這輩子都不知道打噴嚏和擤鼻涕要注意些什麽。這些東西看似小節,實際上它們就是構成一個人教養的最基本部分。 

1999年出國後,我經常出入商場、圖書館、球場、遊泳池、快餐店等公共場所,打工時免不了乘坐公共汽車,看見西方民眾的彬彬有禮和井然有序,我覺得中國人欠缺太多,差距太大。

2005年開始,因為家庭原因,我又常常奔波於中港台三地,發現與中國大陸同文同種的港台同胞,不論在公共場合還是在私底下,個人教養都很好,與西方民眾無異。對比國內的“鴉雀”轟鳴和“豬猴”爭霸,簡直是懸若天壤。我在鬱悶的同時開始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著手記錄與采編。  

2006年國慶前,秋季風暴將省委大院糟踏得一片狼藉。我受園林局的委托,帶著幾個小弟兄去現場視察花草樹木災情,並提出一個整改方案。在省委辦公廳的答謝宴席上,文明委的負責人跟我談起了國人的素質問題,並希望我能把國外和港台的“他山之石”給他們介紹介紹。我回家後利用國慶假期整理了一份《教養是怎樣育成的》材料,節後親自送到省文明委辦公室給他。他看後隻說了兩句:“沒想到你這出國的人還很愛國,這份東西可操作,比我們的公約、守則和口號強。”  

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半年,省文明委領導被臨時借調到國家文明委,要參與編撰奧運禮儀方麵的教材。他在臨行前單獨請我吃了頓飯,說我的那份材料給了他很大的啟示。後來,他又從北京打電話給我,告知我為他們這次的編撰工作提供了重要參考。一個出國並加入了外國籍的人,還能借著工作之便為國家做點小事,幫點小忙,也算是“位卑未敢忘憂國”了,我心悅然。 

這篇東西跟現在雨後春筍般的德育教材和禮儀守則相比,實在是醜小鴨一隻。附在文後,供大家飯後一笑。

                                                教養是怎樣育成的

 ——沒有優雅、尊貴的國民,就不可能有優雅、尊貴的官員;沒有優雅、尊貴的官員,就別指望有文明強大的國家。

——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必須從個體教養著手;個人教養的培育,應當從行為小節開始。 

第一章  在交通工具上 

如果你不想乘坐運豬車的話,那就改乘運人車吧。同樣一輛車子,既可以運人,也可以運豬。你願意搭乘哪一輛,那是完全由你自己決定的。

11在公共汽車上 

——上車要自覺排隊,主動問詢隊尾是誰;見到自己前麵的乘客攜帶沉重行李,應主動幫忙提攜。——上車時向司機說“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下車時說“再見”、“晚安”。

——夏天乘車,男士們應盡可能把北麵的一排座位讓給女士們,或盡可能讓女士們坐到靠裏側陰涼的一麵。男士們千萬不要怕曬。

——遇到孕婦、長者、殘疾人和抱小孩的乘客,無論如何都要讓座。

——在開、關窗戶前應預先征求前後左右的意見,不要隨意開關窗戶。

——不要從車窗向外吐痰,可以吐到衛生紙裏,再丟進垃圾簍裏。

——踩、碰倒別人,哪怕再輕微都要說一聲“對不起”、“傷著沒有?”

——坐在座位裏側的乘客進出座位時都要向坐在外麵的乘客說“對不起”、“麻煩您”、“勞駕”,注意,最好不要說“借光”,因為“借光”聽起來像是江湖俚語,不僅粗俗,而且帶有匪氣、流氣。

——專座區最好留給專座人,不要擠占;見到需要讓座的人,坐在就近的、特別是外側座位上的乘客應當讓出自己的座位,遠處和裏側的乘客最好不要讓座,以免勞動太多的人,影響大家。

——需要向司機問路或打聽信息,應盡可能站在司機身後的過道旁邊,不要阻擋後上車的人往後移動。

——盡量不接聽手機,更不要“安排工作”或“發號施令”,如實在需要,應放低音量,簡短應答後迅速停止通話。(呼叫一方如得知對方正在乘車或開車,也應長話短說,不打攪對方乘車或開車)

12在長途汽車上

——自己需要開、關空調風孔前,應征求鄰座的意見,不要私自獨行。

——在將自己的座位靠背往後放倒前,應跟後麵的乘客打聲招呼,征得同意。萬萬不可隻為了自己舒服,而不考慮別人的方便,讓自己躺靠著,讓後麵的乘客別扭著。

——如果自己暈車,不僅需要告訴乘服人員,也應該告訴鄰座,並準備好衛生袋。

——有女士和兒童坐在自己的周圍,不要口無遮攔地大講髒話、粗話。

——乘車前盡量不要飲酒,以免影響鄰座。

——不要脫去鞋襪,更不要打赤膊。

——在封閉的車廂裏抽煙,是自私、自踐、自戕而又戧人的差勁行為。

——不要嗑瓜子、飲酒,尤其是男士。

——不要躺臥在座位上,或是困睡時將身體倒靠到別人身上。困睡時應當身體前傾趴伏埋臉而睡,切忌不要“閉著眼睛,昂著腦袋,張著大嘴,流著口水”,因為這是犯“苦相”和“死相”,女孩子尤其應當注意。

——不要在鄰座已經困睡時,大聲講手機,開啟手提電腦,或播放音樂。

——有少年兒童在車上,不要播放暴力和色情錄像片,否則是對未成年人的侵犯。

——不要把自己的行李放在空座位上,免得後上車尋位子的人感到為難。

——停車方便時,司機應盡可能將車子停在公廁附近,方便乘客如廁,不要隨處亂停,“露天作業”,男士們更不要“就地抖摟”,應盡可能到避靜處方便。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車子隻能停靠在前不靠村,後不著店的地方,司機應組織乘客下車方便,先女後男,女士們方便時,男士們轉身背對;男士們方便時,女士們亦然。

13在火車上

——用廁所要排隊,見到女士要禮讓。

——男士們不要在廁所裏抽煙,女士們不要在廁所裏化妝。

——用完廁所要記著放水衝洗,並隨手關門。

——盥洗處是公共空間,使用時應動作迅速,不要在此喬裝打扮,用時太久。

——不要在座位上打赤膊和裸腳,更不要穿著鞋子踩踏別人的座位。

——不要“飛象過河”,把自己的腳前伸到別人的座位上

——不要在眾目睽睽、眾耳聆聽之下大快朵頤或嗑瓜子。

——離座如廁需要從鄰座經過時,最好告知對方,讓對方主動為你讓道,不要好心圖省事,招呼也不打就從別人的腿上“跳過去”或“跨過去”,否則很不雅觀。

——打撲克或下棋以不影響別人為宜,切忌大聲喧嘩。

——在火車上大聲說方言俚語是粗魯沒有教養的行為。

——夜間熄燈後不要大聲說話、講手機,以免影響他人休息。

——在臥鋪車廂裏,從走廊裏的彈簧座位上離開時應用手將其緩緩輕放。

——就便坐到下鋪上要預先征求鋪主的意見,不要以為別人應該給你坐的

——端著開水杯行走在過道裏,應盡量彎著腰,並小聲吆喝告示,以免潑濺傷人。

——向垃圾箱裏投放帶有剩餘湯水的麵碗,應盡量就近輕放,切忌遠投。

14在小轎車上

——緊急刹車或突然加大油門導致乘客前傾後仰的,司機要主動說聲“對不起”。

——關車門要輕,以關上為宜,不要太重。

——如果自己帶孩子搭乘別人的車,最好不讓孩子在車上吃零食;不小心弄髒的地方,一定要主動打理幹淨。

——要讓女士和兒童坐在中間或右邊座位上,不要自己“明爭暗搶”。

——遇到地方狹小、空間擠迫或倒車困難的情況,要主動下車幫助司機“導航”。

——上車後應自覺係好安全帶,鎖好車門。

——開窗要告訴司機。任何時候都不要朝車窗外扔東西,吐痰。

——在荒郊野外的公路上看見拋錨的車輛,要主動上前去詢問是否需要幫助,哪怕隻是借個手機打個報警電話。

——遇見車禍,要立即停車幫助救助傷員,維護現場秩序,等待醫務和公安人員的到來,千萬不要不聞不問,一走了之。

——發現需要幫助的司機、傷病員或急難中人,一定要給與幫助,不能敷衍搪塞。

——問路應由坐在副駕駛位子上的人負責,最好親自下車,不要在車上“喂”問。如不便下車,可探出上半身來笑問,問完要豎大拇指或抱拳以示感謝

——任何時間或場合都不要輕易鳴笛。

第二章  在餐館

吃飯講究的是有品有相,有時有地。

21在自助餐館

——自覺排隊,按順序取餐,不可搶食。

——取餐寧少勿多,吃完再添,不要一次拿太多,吃不完當垃圾扔掉,造成浪費。取奶和飲料也一樣,酌量而取。

——取餐時餐具從哪裏拿還放回原處,輕拿輕放,不要亂用餐具。

——用完餐將殘剩集中到盤碟裏,並用餐巾紙拭幹淨桌麵,離開時勿忘將殘剩倒進垃圾箱,然後離開。

——不要讓幼童自己取餐,以免汙濺或燙傷。

——人多擁擠時不要多占席位,也不要長時間在自助餐館裏聊天。

——吃飽了就不要再硬撐,不要有自己飯量小吃虧的念頭,要知道節食乃是惜福。

——實在吃不完的殘剩,可向餐館大堂講明原委和自己願意另付的誠意,然後打包帶走。

22在一般飯館酒店——進出門時應向服務生、服務姐微笑答禮,不要昂首闊步,旁若無人。

——就座時應服從安排,不要挑近揀遠,自作主張。

——說話以同桌能夠聽清為宜,切忌高聲喧嘩。

——不要當眾猜拳行令,賭酒鬥飯。

——對為你提供服務的服務生、服務姐要禮貌相待,不可大聲責問、喝斥,更不可辱罵衝撞。

——需要提供服務時,應以舉手的方式召喚服務員,或者親自走到服務員跟前去,告訴他/她你需要什麽,切不可大聲吆喝。

——口裏說話不含飯,含飯不說話,噴飯、噴酒,最傷大雅。

——當眾不剔牙,剔牙不當眾,用完牙簽後折斷並用餐紙包好丟入垃圾箱。

——每一位有機會點菜的人,每點一道菜都要問明規格和數量,吃多少,點多少,寧少勿多,不夠再加,盡量不要多點。剩餘的飯菜一定要打包帶走,不要浪費。 

第三章      在購物場所

購物不是分贓。當一回上帝,就要展示一次上帝的風度。 

——若是自己開車購物,應將車子停靠在離商場入口處盡可能遠的地方,將方便的地方讓給不方便的人士,不要一窩蜂地搶占門前一席之地。——將購買的商品裝入車箱後,應將手推購物車送回原處,不要隨用隨扔。

——在商場裏購物時,不要將自己的購物車停放在過道上,以免阻擋別人通行。

——不要用自己的髒手隨意抓拿、翻檢散裝食品,像葡萄幹、提子、花生米、瓜子等,特別要管好自己的孩子不這樣做。

——挑選物品時,哪裏拿、哪裏放,特別是冷凍食品,不需要的物品放回原處。

——對雞蛋、玻璃製品和其他易碎的食品、物品,不要反複挑選,以免弄破、弄碎;自己搞破弄碎的商品要自己買下,不要掩藏或抵賴。

——發現有從貨架上掉落的商品,特別是因自己不小心碰落的,要自覺地撿起來,放回原處。

——隨時留意周圍,發現有別人等候在旁邊想察看自己正在查看的商品時,應主動讓出一定的空間給別人,並說聲“對不起”。

——空手的人要讓推車或提籃的人先行,特別是要隨時讓道給幹重體力活的商場配貨員。

——付款時應排隊,不要加塞。需要補購物品時,應主動離隊,站到一邊,不要將購物車堵在出口處,自己或同伴跑去挑選商品,讓後麵的人都等著你。

——不要在大商場裏大聲吆喝同伴或兒童,找失尋散應向總服務台尋求幫助。

——不要在商場有限的座椅上逗留太久,發現上年紀或帶小孩的前來尋座,應自覺讓出座位。這和在公共汽車上讓座是一樣的道理,不要在公共汽車上知道讓,在這裏就不知道要讓。如果你一幅懶散的樣子坐在商場的座位上,而老人或帶小孩的婦女蹲在一旁的地上無處歇腳,你比做賊還要丟人。

——未經允許不要隨意品嚐散裝食品、水果和其他樣品。 

第四章      在宴會或聚會場所 

宴聚乃是朋友、知己或其他召集人破費操心為我們帶來歡樂的義舉,我們應當帶著珍惜、歡快、投入和感激的心參加。要知道,這個世界向來是花不常好,月不常圓,知己不常聚。

·        參加宴聚活動最忌諱遲到或早退,如遲到了或必須早退,一定要向大家和召集人雙方說“對不起”或“非常抱歉”等歉語,以免掃大家的興。

·        需要攜帶伴侶、小孩或朋友參加宴聚的,最好預先問明召集人,是否合適,如不預先問明就帶來了,不僅自己尷尬,別人也覺得唐突,非常失禮。

·        不要在聚會、特別是宴會中途臨時邀約朋友參會,否則被邀約的人會覺得自己不受重視,或者認為自己純粹是為別人助興而被召集來的。

·        在宴會或聚會過程中,要專注別人的發言或表演,不要三心二意,尤其不要和鄰座竊竊私語,否則會給人以不感興趣、搗鬼或搞小團體的印象。

·        宴聚召集人千萬不能遲到或提前退場,如萬不得已,一定要安排好接替人。

·        宴聚召集人除了要登記人數,預定餐份,確定地點和準備招待物品以外,還要預先定好聚會主題,不要為了省錢、省時或省事而把互不相幹、甚至互相有過節的人召集到一起“一鍋燴”。

·        帶孩子赴宴,不要隻顧往自己孩子碗裏夾菜添湯,要時刻把注意力放到宴會群體上,否則別人會以為你們這是吃大戶來了。

·        宴會結束散席時,不要忘記向召集人致謝。

第五章       在影劇院

當觀眾就不要當演員,這跟當裁判不能當運動員是一樣的道理。

? 不要嗑瓜子、吃東西。

? 不要和自己的鄰座交頭接耳,嘀嘀咕咕。

? 每演完一個節目都要熱烈鼓掌;鼓掌應有誠意,掌掌相拍,不要指掌相擊。

? 捧場要得體,不要大喊大叫,得意忘形。

? 對自己不滿意的節目仍然要耐心等過,不可發出尖叫或噓聲。

? 對演員的失誤要報以掌聲,以示寬容和鼓勵,不要嘲笑起哄。

? 演出進行中千萬不要退場,需要離席如廁的應彎腰俯身,不影響他人。

? 和情侶一起觀看演出,不要在座位上有過分親昵的動作,以免有傷風化。

? 進入影劇院之前,不要飲酒,不要吃大蒜等味重食品。

? 衣著要整潔、得體,不要穿拖鞋或奇裝異服。 

第六章       在公園、風景名勝和紀念場所 

如果你已經過了上幼兒園的年齡,那就請收起孩童的好奇心吧。

? 不要在禁止拍照的地方拍照。

? 不要拍攝有關別人隱私的內容。

? 在有行人穿過的路段拍照,要速戰速決,不要讓別人為你們駐足等候太久,完了不要忘記向為你們駐足等候的人說聲謝謝。看見別人正在你將要穿過的地方拍照,要駐足等候片刻,或繞行,不要裝作沒看見貿然闖入鏡頭。

? 在公共場合拍照擺姿勢,不能把隻能在私密場合擺示的姿勢擺出來,否則不但會遭人笑話,而且與公共環境不和諧。

? 集體在園路上行走,最好列隊魚貫而行,不要抱團結隊地橫阻在路上,以免妨礙別人通行。即便是情侶,也不要手牽手地橫行在路上。

? 發現自己對向或身後的行人行色匆忙,要主動退到路旁,讓出路麵。

? 需要超越前麵的行人時,應盡可能繞大彎,或側回頭說聲對不起。

? 無論何時何地,遇到肩挑重擔或手提重物的人,都要避讓,不可與之搶道。

? 不要在不讓觸碰的物品上動手動腳。

? 不要攀爬到樹上、雕塑或紀念性建築上麵去拍照留念。

? 不要隨便用嘴吹試商店裏或攤點上售賣的管樂器,如簫、笛子、蘆笙、葫蘆絲、哨子等,否則不但不衛生,也容易弄壞商品,產生糾紛。

? 不要在任何地方留下“到此一遊”的刻字。

?帶孩子、特別是嬰幼兒逛公園,一定要緊隨其後,不離左右,以免被行人或車輛碰撞。為了雅觀,最好不要在公園裏給小孩把屎把尿,萬不得已,大人應該找個避靜處為孩子方便,或自帶尿布。在地上方便過後,要自覺將糞便清理幹淨,不要“曝屎遺臭”。

?在公園裏溜狗、貓等私人寵物,一定要管好、牽好,不能讓它們咬傷行人。自己更應當隨身備帶衛生潔具,如報紙、塑料袋等,以便及時清理、帶走寵物糞便。

? 如果自己是醫生或接受過CPR FIRST AID等現場急救訓練,見到突然病倒、摔倒或不慎落水的遊客,一定要挺身而出,給以力所能及的救助。見難不赴,見死不救,再好的修養都是假的、沒有用的。 

第七章   如廁 

上廁所,尤其是上公共廁所,要像做賊一樣,幹淨利落,不留痕跡。

?使用公廁最主要的是要有“緊迫感”,不要像在自己家裏一樣“輕鬆自由”,一蹲就是老半天;要知道你這樣做,實際上是陷別人於不“易”呀,很可能導致在外麵長時間等候的人“破包”、“尿褲”,或真的出現“活人被尿憋死”的慘劇。

?使用公廁還要講究“責任感”,不能光顧自己方便,還要考慮到別人的視覺和嗅覺感受,否則就成了黑狗偷食,黃狗挨打,小人犯錯,君子受罰,所以便後衝水萬不可或缺。

?使用公廁也不能缺少廉恥心和公德意識。在公廁裏發揮淫詩穢畫的天賦,不僅低級趣味,而且影響惡劣,非常可恥。

?蹲坑不僅看起來象猴子,而且簡直就是騎在勞動人民頭上拉屎——因為打掃衛生的人不知道要費多大勁埋首彎腰才能清理幹淨你留下的鞋汙。

?抽香煙驅臭,不僅跟抽刀斷水一樣徒勞,而且還可能導致臭從口入。

?用報紙“淨身”,雖然豪爽有男子氣,但卻容易造成江河堵塞,泥沙不下,進而出現可怕的“黃泛區”。

?便前便後洗手時,不要將水龍頭開到最大流量,夠用即可;用後不要忘記關閉。發現別人忘記關閉的水龍頭,要立即施以“舉手之勞”,將其關閉。

?節約使用公廁裏備用的衛生紙和清潔劑,不要將紙帶拖得太長以至脫落在地上,也不要把洗手用的清潔劑擠出太多,灑滿盥洗台麵。

?不能在盥洗池裏倒茶葉殘渣,更不能在裏麵吐痰。

?不要把吹幹機當取暖器用,長時間地為自己吹幹濕頭發、濕衣物,甚至小孩的濕尿布。 

第八章   在旅館 

旅館是你臨時的家。你在家中如何表現,在旅館就應當如何表現。

·        不要把房間裏的枕巾當揩腳布,把浴巾當地毯,把枕頭當坐墊,把茶杯當煙灰缸;更不要把毛毯或床罩之類的床上用品隨丟亂扔。

·        洗完澡後要將浴池裏的毛發、汙跡等徹底清理幹淨,以便讓同伴享用幹淨的浴池。

·        不要亂拿別人的洗漱用具。

·        講電話或使用手機一定要控製音量,以免影響同伴。

·        對待服務員要客氣禮貌,不要喝斥責備。

·        吃零食或其他東西要邀請同伴一起享用,不要自己獨享。

·        邀請親朋好友到房間見麵或聚談,一定要和同房間的打招呼,征得同意。

·        在和同伴共同觀看電視節目時,要多征求其意見,不要獨斷專行。

·        不要背地裏翻查同伴的包裹或行李箱,在同伴清理私人物品時,要主動走開、背對或轉移目光。 

第九章   在公共澡堂、遊泳池

人和猴子的不同,在澡堂和遊泳池裏最好鑒別。

1.     不要和同伴潑水嬉鬧、大聲喧嘩。

2.     不要在人多的地方“紮猛子”、“打撲通”。

3.     不要指指戳戳,議論或嘲笑別人的身體或穿著。

4.     不要向水裏投擲雜物、吐痰或小便。

5.     不要在池水中打肥皂、用香波。

6.     搓背或打肥皂的時候,最好讓出水龍頭給別人或將其關閉,不要占據水龍頭緊衝,否則既浪費水,又影響別人。

7.     不要隨便拿用別人的香皂、毛巾或拖鞋,不小心拿錯了要說對不起。

8.     發現身邊落水或病倒的人,要立即告知救生員,並主動協助救援。 

第十章  特殊地點、特殊行為 

小節影響品位,獨處最見風度。

  在任何有他人在場的地方,打噴嚏或咳嗽都要用手臂部分地擋住自己的嘴,不要讓唾沫飛濺到別人臉上。特別是不要衝著菜碗、飯碗、湯盆或茶杯這樣做。

  網絡雖然是虛擬空間,但卻是真人在運作,或圖或文,都是作者勞苦得來,網上閱讀,切不可汙言穢語,謾罵作者,留言置評一定要心平氣和,以理服人,做到彬彬有禮。要知道,罵人損德,匿名罵人損大德。別以為你躲在暗中就可以為所欲為,實際上網絡本身就是“千裏眼”、“順風耳”。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儒家“慎獨”觀最淺層的意思,即指一個人獨處時的心態。

  進出任何公共場所的大門時,都不要忽略後麵的跟隨者,要回頭看看有沒有後來者,如果有最好推門稍事等候後來者,或者曳著門站在一邊讓後來者先行通過。遇到別人為你這樣做時,一定要熱情相謝。不要看也不看就甩手,以免返回的門、簾撞到後來者的臉上、額頭上或腳尖上。推開非通透門時最好動作輕緩,以防撞上正在反麵的進出者,特別是兒童。開啟非通透門時,最好站在門板旋轉的反方向一側,以避免被撞、被擠。

  自己進入電梯後,如發現身後有人正一路小跑趕來,要馬上摁住開門按鈕等候,直到每一位都進到電梯裏,才可以關門。如果明明看見有人急趕過來卻裝作沒看見,關了門就走,不僅顯得你自私,而且非常沒有教養。同樣,當你自己準備進電梯時,如發現別人正開門停在那裏等你,你應當立即緊趕幾步,並要連聲說“謝”才是。

  會場和課堂一定要把手機調整到靜音或震動功能上,或者幹脆關閉。自己主持會議或講課的,再重要的電話都不要聽接。實在需要,可讓自己的秘書、助手或別的什麽人,以字條的方式告訴你。在什麽場合接聽手機,不僅事關身份、教養,也影響一個人的風度。

  當眾擤鼻涕、挖鼻孔、彈鼻屎或抖二郎腿,無論對誰都是沒有風度的表現。

  宴席上,手拿筷子在菜碗裏撥來翻去,吃東西時嘴巴發出響聲,都會被認為是沒有教養的行為。

  在家裏或旅館的陽台上活動時,不要忘記適當衣著,不能僅穿褲衩或赤膊站在陽台上“亮相”。女士們更不能隻穿著睡衣、睡褲就在陽台上梳妝打扮。

  無論在那裏開車或騎車與人相撞,如果不需要保留現場的話,應立即挪到道路旁邊與對方和平論理,不要占據道路大吵大鬧,影響交通。

  行走在路上,凡遇到升國旗和奏唱國歌時,應立即駐足,等國歌奏唱完畢再繼續行走。

                                                                                        

200610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1)
評論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馬上續殘夢' 的評論 : 中國這些年,官品民風江河日下,與政府官員的道德不堪,形象不堪有絕對的關係,尤其是領導人。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學而知之' 的評論 : 謝謝。今天,促成中國迴歸文明道統的使命,海外知識分子的責任,比國內知識分子更大一些。讓我們一起努力。
馬上續殘夢 回複 悄悄話 有什麽樣的政府就有什麽樣的人民,在一個極權的社會裏,政府及其官員行為醜陋,就很難指望人民尊貴優雅。歸根到底還是民主製度才能使整個社會文明和諧。
學而知之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博文。禮儀之邦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拳拳赤子心,成就社會發展進步,完善。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yyyxxxwww' 的評論 : 言之有理。謝謝!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傻大目' 的評論 : 上個世紀二、三是年代,一大批留洋歸來的知識分子,他們脫掉西裝革履,穿起長袍馬褂,走進深山去興辦學校,開啟民智,堅信教育能夠救國。一個多世紀以來,中國社會的進步,80%的根基都是這批誌士努力打下的,而非國共兩黨的政府。所以說,對中國的現狀不必太灰心。謝謝關注!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灜客' 的評論 : 原先的題目是“教養,就是別人教自己養”。別人教,即包括親友師尊和社會榜樣的示範教導;教育的“育”本身就是非止一日的除草施肥慢慢養的潛移默化過程。謝謝您的關注!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prettysundress' 的評論 : 說的是。但心態是多年熬就的,比形式上的教養層次更高,因而更需“火候”。謝謝關注!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prettysundress' 的評論 : 那是司機的教養問題了。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少林商僧' 的評論 : 以後我們可以說:“領導請您斷後!”因為中國不缺領導。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何仙姑' 的評論 : 仙姑莫歎息,中國人知難行易,慢慢來,還是有希望的。
yyyxxxwww 回複 悄悄話 太長了,教養就是一種素質,素質就是一種習慣,習慣應該從小養成,這就是說父母的言傳身教的重要性。從小有好的習慣的大方向有了,文中所列舉的具體細節自然而然就能做好。
傻大目 回複 悄悄話 我覺得和華人談教養本身就是個笑話 100年以後再談吧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815' 的評論 : 您可以拿去運用和推廣。我會把第十章按照您的建議修改一下。非常感謝!
m815 回複 悄悄話 我可以拿來用麽?想傳遞出去,很多東西,沒人教他們,他們真不知道。如果您同意,會屬您名字。
第十章,咳嗽和打噴嚏,應該用手臂部分擋住,而不是手,建議修改
m815 回複 悄悄話 怎麽才能推廣呢?太好了,太詳細了,應該從幼兒園教育起,您有微信微博麽?
灜客 回複 悄悄話 教養與其說是育成的,不如說是一種熏陶,一種潛移默化。以日本的孩子為例,他們從小看著周圍的人長大,自覺不自覺地去模仿,去看齊,成人之後,就把文明禮貌,遵守規矩看作天經地義的事情。中國難就難在建立一個大環境上。學校裏老師教了半天,一到社會上,就統統拋棄掉了。而且今後再教他,他也不信了。
南美雄鷹 回複 悄悄話 個人感覺教養是一種心態。不是靠培養出來的。什麽樣的心態呢?就是處處想著他人,而不是自己。先人後己,我不說大公無私是因為這句話是個口號而已。如果真的時時處處心裏總把自己放在他人後麵,那麽很多事就是順理成章的了。
一個自私自利的靈魂是無法培養的。
prettysundress 回複 悄悄話 太長氣了,我覺得說的很好,但實施起來會恨奇怪的,跟公車司機問好會換來白眼吧。
少林商僧 回複 悄悄話 緊急時刻讓領導先走。發表獲獎感言要首先感謝黨和各位領導。
何仙姑 回複 悄悄話 哎,沒看完,一聲歎息。。。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