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鹿文叢::

我的心是曠野的鳥,在你的眼睛裏找到了它的天空.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奶酪,歌劇和普契尼

(2014-09-29 07:41:08) 下一個

在天堂和地獄大門口,一個法國藝術家和意大利廚師來到彼得麵前報到, 這兩個人都戰戰兢兢地等候彼得的盤問。 彼得首先問法國人:“你一生最大的愛好是什麽?”法國人說:“吃奶酪”。彼得皺起眉頭,打開一扇門說道:“請這邊走”。隨後隻聽一聲慘叫, 這個法國藝術家掉進了火湖。
輪到彼得盤問意大利廚師了,這位廚師不敢再說任何意大利的美食,而是哆哆嗦嗦地唱起一段歌劇詠歎調。 彼得聽得喜上眉梢, 慢慢打開了另一扇門。 就在這時,一隻公雞叫了三遍。彼得突然醒悟過來,發現還有一個關鍵的問題還忘了問,立即叫住往天堂直奔的意大利人…..

對大多數國人來說,聽歌劇就象吃奶酪,如果讓你一口吃掉,恐怕今後你聞到奶酪味,就會逃之夭夭。 對吃奶酪還沒有經驗的人來說, 先配著別的食物吃,比如漢堡及比薩餅等,或許你會慢慢對奶酪感興趣。
歌劇對西洋文化來說就如奶酪,是他們精神食物中不可缺的一部分。可惜因為歌劇大部分用意大利文演唱,隻能明白旋律而無法明白劇情和歌詞。 金秋時節普契尼的歌劇《蝴蝶夫人》將會在多倫多四季劇院演出, 對我這歌劇門外漢確是個現場欣賞的好機會。普契尼是一個把東方元素揉入西方藝術的大師,正是因為有這些東方元素的存在,使我們欣賞歌劇起來不陌生。這也使我想到我們的傳統藝術家,是不是也可沿用這條思路,讓京劇也能唱出《仲夏夜之夢》,秦腔吼出《阿伊達》……
人們對普契尼的認識,可能大多是從他歌劇中許多的出名的詠歎調開始的,人們可以不知道他歌劇的情節,不過但這些歌聲響起時,你肯定會為之動情並感動。下麵是普契尼在1918年創作的歌劇《賈尼.斯基基》中的詠嘆調《親愛的爸爸》(O mio babbino caro),幾乎成了一首經典的意大利歌曲。被不同年紀和背景的歌手所演繹。

對於歌劇這門西方獨特的藝術,美學家蘇珊.朗格用她獨特的視角寫道:“人們在歌劇中愈是徹底的保存戲劇的原則,把音樂美的空氣抽掉,那麽歌劇就會像氣機裏麵的鳥兒似的奄奄一息地死去,人們就必然回到純粹的話劇上去,這倒會證明一件事,即音樂原則如果不在歌劇中占上風的話,歌劇的存在確實將是不可能的。”
所以不難理解普契尼的成功就在於把握了這個歌劇中音樂至上的原則,這些使得即使不懂意大利文的人也能欣賞歌劇。相比之下,那些不重視這個原則的作品,可能就不會太受人喜歡。
比如1987年在休斯敦大歌劇院上演的< 尼克鬆在中國〉,這個故事情節是中國觀眾所熟悉的,但其中江青的詠歎調就太難人接受。


不管奶酪和歌劇也好, 其實都是人類發明的物質和精神上的享用品,需要經過一定訓練的味覺和聽覺才能品味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