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鹿文叢::

我的心是曠野的鳥,在你的眼睛裏找到了它的天空.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人以群分

(2023-01-13 12:54:54) 下一個

如同植物生長的三要素:水,土壤和陽光。人類的成長也離不開三個基本要素:時間,空間和語言。時間性指生活的年代,空間性指地域性,鄉土觀念的土壤;最後是語言性。這三樣東西成為了人不同歸屬感的起因。同鄉會由地域形成,其中語言因素最重要,其次是年代性,哪一屆的畢業生,戰友(同袍)也形成了自己的群體,其中共同的曆史事件成為共同的記憶。

語言是人類社區形成的基礎,也是文化的基石。由此形成的語言社區(種族社區)也因為不斷提供的精神價值,強化了社區的凝聚力,也擴張了其文化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

對語言進行的哲學思考,是深邃的,也是令人興奮的領域,二十多年來,我一直斷斷續續地在閱讀維特根斯坦的作品,試圖把握他的思想核心。

早期教會是否也無法擺脫“人以群分”的文化羈絆,語言成了各個族群最大的界限,等級製度化的教會(天主教會)試圖統一敬拜的語言(拉丁語),不過文化上的界限是否能跨越呢?

教會是一個敬拜的社區,是否能超越語言文化的羈絆呢?

舊約為何需要分十二個支派來管理以色列這塊土地,而非一個單一部落實行,其精髓就在於能分散罪惡,不平衡和分別,可以各自的文化圈有自己的優劣,如啟示錄中的七個教會。

人類社會總是在獨特性及統一性之間徘徊,如三國演義所稱:“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戰國群雄,文字習俗各異,秦統一後,成為單一社會,無長期內戰,不過又實行暴政,焚書坑儒,禁錮個人自由。

拉美社會是個例外,統一語言,宗教,但各國經濟及政治迥異,餘生不可不查!或許還是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理論能解釋,物質決定意識,物質生活相似的國家,基本上人民的思想水平也一致?

人是個複雜的動物,由億萬人組成的人類社會更是複雜,曆史學家,社會學家們試圖這些現象中厘清後麵的規律,不過最後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古今之事,都負笑談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