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術,地產投資,信仰家園,時尚生活
個人資料
正文

即興發揮的人生,注定痛苦?——評奧斯卡6項提名電影《少年時代》

(2015-01-25 22:38:39) 下一個

《境界》獨立出品 熱點影評

文/石衡潭

將進大學的梅森向父親討教人生經驗時,老梅森說:“我也不知道,每次都是即興發揮。”殊不知,這就是他和許多人婚姻與人生失敗的根源。你不滿意身邊這個伴侶,以為下一個更好;其實未必,從前不好的可能會變好,現在好的也可能變不好。離來離去,還不如原配。

111日,《少年時代》獲金球獎劇情類最佳影片等三項大獎,115日,又獲87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6項提名,這是電影史上的一個偉大的實驗。

這是一部同步拍攝的電影,記錄了一個少年從6歲到18歲的成長過程,銀幕上的時間跨度是12年。這部戲在銀幕外的拍攝同樣跨越了12年。在這12年的時間裏,劇組每個周末都會聚集在一起拍攝,以致於被導演理查德·林克萊特戲稱為“為奴12年”。

可以說,影片濃縮了時代,讓觀眾在不到三小時內,看到了12年的個人成長經曆與美國社會變遷。片名是《少年時代》,但其涵蓋的不隻是少年,還有少年的成長環境——婚姻、家庭、學校與社會。

影片最後以全家人慶祝梅森18歲生日、順利考上大學作為結束,似乎一切都很圓滿。可真是這樣嗎?這裏的全家人包括梅森的父親、母親,繼父、繼母,還有繼祖父、繼祖母,當然,還有一些朋友。

這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全家福嗎?梅森的成長過程真的健康嗎?如果不是,那麽問題出在哪裏?

婚姻需要妥協,也需要耐心


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是家庭,第一位教師是父親與母親。在片中,我們看到,盡管梅森的父母都是善良的普通人,但他們卻並沒有給兩個孩子提供良好的環境。他們的童年在父母的爭吵中度過,他們也盡量避著孩子們,可孩子們還是聽到了,看到了,或感受到了,想象到了。

他 們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原則。父親富有創造性,不習慣遵守陳規陋習,他更多地想去參加朋友的活動,也鼓勵孩子們多去戶外,親近自然,發展興趣,如捉蝴 蝶,躲迷藏,看球賽,拍照片;而母親奧莉薇亞則更願意堅守責任,她寧可放棄看電影、會朋友的機會,也要每天給孩子們講故事,讀書籍。隨著一次次的爭吵,他 們夫妻越來越生疏與淡漠。

老梅森的失誤在於沒有盡早承擔起養家糊口的責任,過於遷就自己的天性了。他沒有在妻子麵前樹立足夠的權威,也沒有體恤妻子照顧孩子的艱辛。這樣,他在家中逐漸走向邊緣。後來,由於妻子的持續冷淡,他失去了耐心,也就移情別戀了。

就 他們的分手而言,奧莉薇亞負有主要責任。梅森與薩曼莎很愛自己的父親,跟父親相處也特別高興。可是在跟父親度過了一天快樂的時光之後,奧莉薇亞卻說丈夫打 亂了自己的計劃,不僅沒有留他過夜,還跟他大吵一場,讓他悻悻而去。她太相信自己,太自以為是了。她輕看了丈夫,搶奪了丈夫在家庭中的領導權。

其 實,丈夫雖然長時間沒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但他有自己的夢想,也一直在努力。最後,他也變得成熟穩健了,也有了工作和事業,可是卻成為了另一個女人的丈夫 了。女人作為幫助者,應敬重自己的丈夫,“然而你們各人都當愛妻子,如同愛自己一樣;妻子也當敬重她的丈夫。”(《以弗所書》5:33)可惜這點她沒有做到。

奧莉薇亞對第二任丈夫布洛克倒有足夠的敬重,因為他曾經是她的老師,一個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但她沒有想到他還有另外一麵——酗酒。在新婚旅行回來,他就顯示了自己說一不二的嚴厲,隨著喝酒的增多,就更變本加厲了。

每 個孩子都生活在他的暴力威脅之下,奧莉薇亞更是被他抓住頭往牆上撞。幸虧她還算比較及時地抽身而退了。她對人的認識不夠全麵,進入婚姻的速度太快了。她的 第三任退役軍人丈夫當父母也隻能算及格吧。他沒有布洛克的暴力,卻也沒有老梅森的幽默,在嚴厲方麵,則與布洛克相當一致。

真理與恩典的平衡,尺度多麽重要


在教育孩子方麵,需要有管教,需要立界限,但也應該有對孩子的理解與說服,還要給他們以足夠自由的空間。就是說,真理和恩典的平衡,其中有一個度的問題。

在片中,幾個父親的寬嚴尺度不一,都沒有把握到最佳。老梅森的尺度比較寬,他看重孩子們天性的自然發揮,也給他們帶來輕鬆快樂,作為父親,他似乎比另兩位繼任更成功,隻是提供給他的時間和空間很有限。

繼 父布洛克太嚴厲了。他給孩子們提出的任務與要求,不是因為它們本身有多麽重要,而是他要顯示自己在家中的權威:理解不理解,願意不願意,都要執行。他不看 重孩子們所做的藝術創作,卻一味強調日複一日的打掃灰塵。大概,就是一個藝術天才,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也會被扼殺夭折的。

退 役軍人繼父能夠給孩子們講道理,以理服人,這是難能可貴的,可他太執著於自己的經驗了,老是說自己十幾歲就掙錢謀生並以此來責怪在他看來有點吊兒郎當的梅 森。須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不能用自己的過去來要求孩子的今天。他以自己為全家提供的供給為由來迫使梅森服從,也可能損傷孩子的自尊心。

在性教育和對孩子的保護方麵,梅森的父母沒有做得很好。老梅森倒是關心女兒的成長、心理的變化,發現了她談男友的情況,也適時地予以性教育。但他所做的是防範性教育,而不是純潔性教育。他隻給女兒講要怎樣,不要怎樣,可是沒有講出背後的原因,也沒有提供一個理想的方案。

後 來,梅森初戀失敗了,老梅森也隻是盡量幫助兒子擺脫失戀的沮喪情緒,而沒有講他應該承擔的責任(梅森與希娜已經有了性的嚐試)。奧莉薇亞也有些失誤,找了 個酒鬼丈夫不說,有一次她還同意梅森在外麵過夜,結果,梅森遇到的都是壞孩子,那次,他受到了暴力、色情、吸毒等多方麵的負麵影響。父母不能隨便讓孩子在 朋友家過夜,特別是在沒有對方父母在場的情況下。

在對待婚姻方麵,大人都沒有注意孩子的感受,更沒有征求孩子的意見。每次,老梅森回家,帶給梅森和薩曼莎多麽大的歡樂啊!他們是多麽希望父母能和好啊!可母親奧莉薇亞每次根本不管孩子們怎麽想,一揮手就把老梅森趕走了。

她找第二任丈夫時,孩子們並不願意,他們長時間生活在暴力的陰影下。找第三任丈夫時,孩子們已經上中學了,也沒有見她事先與他們商量。

老 梅森也差不多。母親與第二任丈夫離婚後,梅森很想她能夠與父親破鏡重圓,可在與老梅森的露營中,他了解到,父親已經有了新的情人。就這樣,大人們一次又一 次讓孩子們傷心失望。這種傷害並不限於童年,它對青春期也有很大影響,後來,梅森對與希娜關係的處理,主要參考的是父母之間的關係。

我們抓住這一刻,還是這一刻抓住我們


在梅森18歲 生日聚會上,老梅森有機會與前妻奧莉薇亞說了幾句心裏話。他感謝奧莉薇亞把梅森培養成一個大學生,奧莉薇亞也覺得老梅森成熟有魅力了。就是說,這時候,他 們更可能是幸福的一對。也就是說,他們當年的分手是錯誤的,主要錯在都不願意妥協,也都缺乏耐心。可惜,當他們都明白其實不用去遠方時,都回不去了:他們 又都各自有了新的家庭。

婚姻生活處處都是這樣。你不滿意身邊這個,以為下一個更好;其實未必,至少,下一個有他/她的好,也有他/她的不好;每個人都在變,從前的不好可能會變好,現在的好也可能變不好。離來離去,可能終究還不如原來的好。

這種以離婚再婚作為解決婚姻問題的方式的根本問題,還是以自我為中心做獨立的思考,而不是以家庭為單位做統一的籌劃。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配的婚姻,每一對幸福的夫妻都免不了矛盾與爭吵,都需要磨合,都需要彼此妥協讓步,都需要耐心等候。

當即將進入大學的梅森向父親討教人生經驗時,老梅森說:“我也不知道。每次都是即興發揮。”殊不知,這就是他和許多人婚姻與人生失敗的根源,自己尚且如此,又如何能給兒女提供一個正確的引導呢?

其實,婚姻需要藍圖,人生本有劇本,不能每次都靠現場即興發揮。婚姻的藍圖在聖經中早已經畫好了。

“你 們做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順服主;因為丈夫是妻子的頭,如同基督是教會的頭,他又是教會全體的救主。教會怎樣順服基督,妻子也要怎樣凡事順服丈 夫。你們做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舍己,要用水借著道把教會洗淨,成為聖潔,可以獻給自己,做個榮耀的教會,毫無玷汙、皺紋等類 的病,乃是聖潔沒有瑕疵的。丈夫也當照樣愛妻子,如同愛自己的身子,愛妻子便是愛自己了。從來沒有人恨惡自己的身子,總是保養顧惜,正像基督待教會一樣, 因我們是他身上的肢體。為這個緣故,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聯合,二人成為一體。” (《以弗所書》5:22-31

我們的人生,神也早已經為我們定了目標與計劃,總的來說就是:“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麽呢?隻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彌迦書》6:8)至於具體的安排與步驟,在你與神同行的時候,他會一一告訴你。

影片快結束時,出現了牧師施洗證道的畫麵。牧師在講懷疑的多馬。多馬要摸著了耶穌肋旁的釘痕才相信他從死裏複活了,耶穌對他說:“你因看見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約翰福音》20:29

在影片中,我們看到的多是人生的迷惘與失敗。奧莉薇亞在兒子來告別時,突然情緒失控,因為她覺得自己學位拿到了,工作穩定了,孩子也上大學了,該做的都做完了,沒有新的目標了,剩下的就是去墳墓了。

不信的人大體是這樣回顧與看待自己的人生。真正信的人,耶穌會引導他們每天看見與經曆豐盛與輝煌的人生。

電影的最後一個畫麵是:大學第一天,梅森與同學去高山峽穀野遊,和剛剛認識的女孩在草地上聊天。女孩說,“你知道每個人都在說要抓住這一刻(seize the moment)嗎?我卻覺得,應該是反過來,應該是,這一刻抓住了我們。”

梅森回答說,“是的,這一刻似乎是永恒的。這一刻永遠都是現在。”

這句話對於誰才是真的呢?其實,不是對人而言,而是對神來說。因為,在人,時間有過去、現在、未來之分,人想把握現在,卻進入不了永恒。

而在神,沒有過去、現在、未來的區別,他永遠是現在。如果說,一個人永遠都是現在,那就意味著他每時每刻都麵向神,都活在神麵前。當然,不是我們抓住了神,而是神揀選了我們。這就是這句話的真實含義,這也就是人生的真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