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術,地產投資,信仰家園,時尚生活
個人資料
正文

一個月內從平民變部長?解密新加坡式火箭擢升

(2015-10-02 13:36:24) 下一個

 歐訓國 新加坡眼

2015年新加坡大選,內閣換屆——9月1日提名,9月11日投票,9月28日宣布新內閣名單,10月1日宣誓上任。一個月,從平民華麗轉身為部長!真是新加坡式的火箭擢升!

 

 

這屆內閣成員最大的話題就是,新人上任直接做代部長!——先前倍受矚目的新人黃誌明(47歲)和王乙康(45歲)受委為代部長,徐芳達(41歲)受委為政務部長。前三軍總長黃誌明中將出任教育部代部長(學校),負責學前教育、特別教育、小一至初級學院等教育學府,以及三年製高中。

 

過去曾在新加坡勞動力發展局與全國職工總會擔任要職的王乙康出任教育部代部長(高等教育及技能),重點規劃教育部在未來技能(Skills Future)計劃下的工作,並負責所有工藝教育學院、理工學院、大學和私立教育學府。

 

曾在2008年受委為時任內閣資政李光耀的首席私人秘書徐芳達,2011年5月時曾任職能源市場管理局局長。去年12月他受委為貿工部第二常任秘書。17年的公務員生涯中,他曾在內政部、財政部、交通部和教育部任職。原來在新加坡,公務員職位也能輪轉,有點大企業管理培訓生(Management Trainee)的感覺啊。

 

看完以上的新人履曆,許多對新加坡政壇不熟悉的朋友覺得很驚訝,為什麽沒有政治經驗的軍人和政治新人可以直接當代部長?他們不需要證明自己嗎?他們初入政壇,不必得到人民的信任和委托就能委以重任嗎?

 

今天咱們就分兩頭來說說新加坡的“官場晉升法則”

 

首先要介紹一下背景知識,說說人民的信任和委托。新加坡執行的是西敏寺(Westminster System)議會製度。在這個製度下,人民通過大選,選出國會議員,得國會議席最多的政黨成為執政黨。執政黨黨魁成為總理,並在當選的議員中委任部長、政務部長、政務次長。

 

隻要是在大選中當選成為國會議員,就視為得到人民的信任和委托,無論得票率高低。因此,從法理上說,哪怕是政治新人,也視為獲得人民的信任和委托,也就是傳說中的“mandate”。總理可以委任他們以官職,不必另外再尋求信任和委托。當然,如果總理所托非人,那麽,他和他的政黨在下一次大選就可能要為此付出政治代價。

 

介紹完背景,再來說說新人是否有資格擔任高職。

 

在英國文官製度下,有一類官員叫“行政官員”(Administrative

Officers),他們從屬行政服務(Administrative Service)。這個聽起來好象是倒茶複印幫老板訂機票酒店的,其實不然。Admin Service在英國製度下是政府官員中的頂尖人物,遠遠有別於其他公務員。這個製度在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印度等是共通的。

 

新加坡的Admin Service一共隻有300多人,從入門的(大學剛畢業)的處長(沒錯!入門就是處長了)、副司長、司長、副常任秘書、總理或資政首席私人秘書、局長(總裁)、常任秘書,一直到公務員首長。人數雖然不多,但是所有部門(如外交部、國防部等)和法定機構(如EDB經濟發展局、CPF公積金局、IRAS稅務局、STB旅遊局、IE Singapore國際企業發展局等)的一把手(部的一把手是常任秘書,局的一把手是局長、總裁或主席)都是行政官員。

 

以IE Singapore企發局為例,局長是行政官員,副局長以下一般不是行政官員,而是IE係統的官員。同樣的,以旅遊局為例,局長是行政官員,但是,他底下的絕大多數官員都隻是旅遊局係統的官員,而不是行政官員。

 

行政官員從一開始就是重點培養的,政府會給他們特別的機會,委以重任,看看是否值得繼續培養。行政官員大多數是在考過A Level之後就得政府獎學金出國留學的,而且很多是總統獎學金、武裝部隊獎學金、警察獎學金這三個最有價值有地位的獎學金的得主。

 

政府給行政官員很好的培養和機會,對他們的要求和待遇也很高。這可以從兩個方麵看出來。第一,行政官員到32歲時應該能夠升到正司長這一職務(是職務,不僅是空銜);如果表現不符合這個要求,就必須從行政官員係統中清除出去。知道了這點,你就不會意外為何李顯龍、楊榮文、張誌賢等當年30出頭就已經是國防部的司長、總長這個級別。

 

第二,即便是同一職務同一級別,比如,A、B二人都在貿易工業部,A是從貿易官員經濟係統內升上來的東亞司司長,B是行政官員,是美洲司司長。但是,B的工資很可能比A高,而且高出一大截。這是因為B盡管目前與A同級,但潛能比A高,而且高得多,所以得以高薪留住B。通常,普通公務員升到司長幾乎是到頂了,最多再升個高級司長什麽的。但是,對行政官員來說,司長隻是個過渡,他們的終極一般是常任秘書甚至更高,如公務員首長。

 

行政官員的培養和考驗也可以從另外兩個方麵看出來。一、他們到了局長(或部隊的總長)級別時,就會受委任到法定機構理事會/董事會擔任理事/董事,一來讓他們多接觸本職工作以外的世界,二來也讓其他領導有機會考核他們。二、新加坡的政府部門可以份三大類,一類是安全類,如國防、警察、內部安全等, 一類是經濟類,一類是社會類。行政官員通常三四年一輪,一定得一個個輪過去,讓他們熟悉新加坡各個領域。

 

下麵是幾個例子:

 

國家發展部長黃循財,出道時是貿易工業部研究與計劃助理司長(1997-1999),然後是財政部財政政策助理司長(1999-2001)、負責預算副司長、經濟計劃主管,然後調到衛生部擔任衛生財政司長,再之後,擔任李顯龍私人首席秘書(2005-2008)、新加坡能源市場管理局局長(2008-2011)。2011年從政,受委為政務部長。2012年8月升為高級政務部長。12月升代部長。2014年5月升為部長。

 

交通部長許文遠,1977年被派到衛生部。1985-1987年,擔任國大醫院首任總裁。1992-1995年,擔任時任總理吳作棟私人首席秘書,1995-2001年,擔任貿易工業部常任秘書(一把手)。2001年從政,2004年受委為衛生部長,之後擔任國家發展部長。本屆大選之後擔任交通部長。大家都說許文遠真是“我是革命一塊磚,哪裏需要哪裏搬。”

 

還有一個特點是,大家注意到,很多部長都擔任過總理或資政的私人首席秘書(Principal Private Secretary),除了上述的黃循才和許文遠之外,還有財政部長王瑞傑(1997-2000擔任李光耀私人首席秘書)、衛生部兼通訊及新聞部政務部長徐芳達(2008-2011擔任李光耀私人首席秘書)、教育部代部長王乙康(2002-2005擔任李顯龍私人首席秘書)。

 

總理和資政的首席秘書並不是給領導訂酒店訂機票訂會議室,而是協助領導處理國家政務與外交。首席私人秘書一般都是行政官員中的司長升上來的,在擔任了三四年的私人首席秘書之後,通常會調到部裏當常任秘書或到局裏當局長或主席。事實上,私人首席秘書更多的是個考察和培養的崗位。當然,也有個別人在這個崗位上被老大們認為不具備常任秘書能力而被清除出隊伍的。

 

 

至於軍官、警官,從政的也很多。目前的總理、部長就有李顯龍、張誌賢、陳振聲、陳川仁、黃誌明、王瑞傑是軍警出身。我們一直在談行政官員,新加坡還有個製度叫“雙軌製”(Dual Career)。雙軌製就是讓最優秀的軍官和警官也在行政服務下接受培養和鍛煉。他們盡管是軍官、警官,也同時擔任法定機構和國有企業的理事/董事,而且也參加許多非武職部門的跨部門工作。因此,他們對軍警以外的政府工作絕不陌生。

 

當然,行政工作不是政治工作,你之前的行政職務再高,經驗再豐富,也不能保證現在一定能擔任好政治職務,畢竟行政與政治是兩回事。但是,行政與政治到底是相通的,既然有優異行政成績為基礎,隻要經過政治上的考察(指的是能否與人民溝通,是否能接地氣等等),就可以有理由相信他可以勝任政治職務。

 

無論如何,如果無法勝任,不是還有四五年後的下一場大考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polar_bear 回複 悄悄話 腚大個地方也不長不長的
ymck 回複 悄悄話 新加坡這個地方的部長,還不如一個鎮長。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