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最愛是丈夫還是孩子?親子重要還是夫妻重要?
聖經說: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聯合,二人成為一體!
愛與分離,是生命中兩個永恒的主題。健康的家庭,充盈著愛,也懂得分離。
健康家庭的父母,深愛孩子,將他養大,不是為了自己分享這一結果,不是為了永遠與孩子粘在一起,而是要將他推出家門,推到一個更寬廣的世界,讓他去過獨 立而自主的生活。而他,則勢必會找一個伴侶,也會有自己的孩子。等他的孩子長大後,他也會向父母學習,把他的孩子推向更寬廣的世界。
愛,就在這樣的循環中不斷地傳遞,從我們的原生家庭傳遞到我們的新生家庭。
孩子,不該是你的最愛
家庭是傳遞愛的載體,從父母傳給孩子,再由孩子向下傳遞。不過,家庭中居第一位的,不應是親子關係,而是夫妻關係。對此,國內知名的心理學家曾奇峰形容 說,夫妻關係是"家庭的定海神針",在有公婆、夫妻和孩子的"三世同堂"的家庭中,如果夫妻關係是家庭核心,擁有第一發言權,那麽這個家庭就會穩如磐石。
相反,如果親子關係(包括公婆與丈夫、丈夫與孩子、妻子與孩子)淩駕於夫妻關係之上,就會產生最常見的兩個問題:
1.糟糕的婆媳關係;
2.嚴重的戀子情結。
這兩點是相輔相成的。其實,在新家庭中,如果有一個糟糕的婆媳關係,那麽一般可以推斷,在婆婆以前的那個"新家庭"中,也曾有一個糟糕的婆媳關係。而那 個糟糕的婆媳關係,讓婆婆與其兒子建立了非常密切的關係。對這個婆婆而言,兒子,而不是丈夫,是她最親密的人,是她最割舍不下的人。
於是,當兒子要分離,去找一個愛人,並建立一個自己的新家庭時,作為婆婆,她會是多麽難過。她會覺得,自己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所以,她會有意無意地阻止兒子與媳婦建立最密切的關係。
而兒子,他以前就知道,他是母親心目中最重要的人,對於母親而言,他比爸爸還要重要。以前,他為此而自得,現在,他要"回報"母親。於是,他也不忍心"背叛"母親而與妻子建立最親密的關係。
這是很多婆媳關係難以相處的心理秘密。
相反,如果婆婆心目中最重要的人一直是丈夫而不是兒子,那麽兒子的分離,就不是那麽難受。相反,她會欣喜地看到,兒子找到了他最愛的人,他可以擁有他的家庭、他的人生了。這時,這個婆婆會祝福媳婦,祝福媳婦和兒子即將走上她和丈夫曾經走過的幸福之路。
溫馨提醒:
不健康的家庭關係模式
模式1.煩丈夫,愛兒子
模式2."沒"丈夫,愛兒子
模式3.太愚孝,輕妻子
勢必要分離的,不是最愛
要想營造一個健康的家庭係統,必須將夫妻關係置於家庭中最重要的位置。不過,我們的文化傳統的確有這樣的傾向:重親子關係而不重夫妻關係。就仿佛是,夫妻關係隻是完成傳宗接代的工具,隻是給長輩和晚輩服務的載體。
但是,不管你多麽敬愛父母,你終究要離開他們,去過你自己的生活。不管你多麽愛兒女,他們也終究要離開你,去過他們自己的生活。
而配偶,才是那個真正陪伴你一生的人。並且,為了父母的健康,我們不要太戀父母的某一方,認為自己與他(她)的關係勝於他們的關係。為了兒女的健康,我們 也不要太戀他們,認為自己愛他們勝於愛配偶。因為,最愛的我們都必然是最難割舍。所以,勢必要割舍的,不要讓它成為最愛。
當然,這並不是說,我們要把最多的資源留給配偶。相反,當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顧時,我們必須要把更多的資源給他們。但是,我們一定要懂得,配偶才是真正陪伴我們一生的伴侶,才是我們最重要的心理寄托。
如果是兒子,就要對自己說,爸爸才是媽媽最愛的人,自己不是;
如果是女兒,就要對自己說,媽媽才是爸爸最愛的人,自己不是;
如果是父親,就要對女兒說,我愛你,但媽媽才是能陪伴我一生的;
如果是母親,就要對兒子說,我愛你,但爸爸才是能陪伴我一生的。
這才是健康家庭之道。
情景一:
女孩A與男友B吵了一架。B覺得很煩,披了件外套走出房子打電話給哥兒們C找他去喝酒;A哭著打電話給姊妹淘D,她在電話中開始抱怨『我覺得他根本就不愛我!他每次都不聽我說話…』
此時在酒吧內(場景任選:球場、釣蝦場…看你高興)B喝了一口悶酒,
微醺的他對哥兒們C咕噥了幾句:『喂,我問你一個很嚴肅的問題。』
C:『什麽問題?』(喝一口酒之後把杯子放到桌)
B:『女人到底都在想什麽?』
C:『…如果我知道的話,我就不會坐在這裏陪你喝悶酒。』(無言對飲)
為什麽男人總是沉默寡言、討厭陪另一半逛街購物、麵無表情、熱衷球賽(記得兄弟象每一個球員的名字、打擊率,卻永遠記不得你的生日)
為什他們看電視喜歡不停地切換頻道?
為什麽男人喜歡看女人收集色情雜誌光碟VCD?
為什麽他們總是不聽別人的意見(當然包括你的意見)?
為什麽女人話多得不得了、喜歡逛街shopping、表情豐富、沒事就串門子找三五好友去咖啡店(燈光美、氣氛佳)坐著一聊就不知今夕是何?為什麽她們講話總是沒有重點?對小嬰兒和玩具熊沒有抵抗?為什麽女人總是迷路?
答案是:數千年來的演化,造成了男女大腦結構的差異。
現在,請你開始想像幾萬年前的人類老祖宗們的生活情境在洞穴中的是母親(猿人?)們和小孩子。她們在等待男人們獵鹿、羊、象…等高蛋白質的大型動物回 家。女性會利用空檔采集洞穴附近的水果野菜等富含纖維質、維他命等菜類;男人(父親)們扛著今天的獵物回到洞穴裏之後,因為累了一天,他們就坐在岩石上看 著烤食物的火堆發呆。媽媽們則是交頭接耳、討論育兒經…
有聽過這麽一個說法吧?男生擅長數理推演,女生專精語言記憶。
為什麽?
因為數千年來,男人扮演的角色是「獵人」。獵人需要什麽條件?在遠處就能發現獵物且能準確地殺死獵物。當獵物逃命的時候,有夠快的腳程能追上它、當獵物垂死掙紮時能與它搏鬥…所以男人演化出專司空間推理的大腦。
男人的優異空間概念、幾乎不會迷路的原因是:那是他的天賦。
男人聚在一起時不講話是因為,出聲可能會嚇跑獵物。(現在你知道為什麽男人不喜歡逛街了——女人繼承了‘采集蔬果野菜’的天性,喜歡東看看西逛逛,男人隻想著快點把獵物殺死帶回家。)
男人為什麽冷血、殘忍、喜歡看摔角動作戰爭片?沒辦法,殺獵物如果不狠心怎麽下得了手啊?(不然就沒肉吃)
經過一天(甚至長達兩、三天)的狩獵之後,男人帶著獵物回到洞窟中,看著妻兒女們滿足地吃著他帶回來的肉,他累壞了,他現在隻想坐在石頭上看著營火發呆。 等等。這個場景好像很熟悉對不對?聽說你家也有一個下班回到家就把襪子亂丟、坐在沙發上不會動(石化)、看著電視,不停地換頻道的老爸?男人休息的方式是 發呆。什麽都不想,發呆。對,就是這樣。不管是釣魚、看電視等維持坐著不動的姿勢,這表示你的男人正在休息。
根據統計,女人一天平均可以說(約)兩萬到三萬個字。(為什麽?我等一下會告訴你)當女人今天在工作場所(學校…都可以)隻說了幾千字的時候,她會想把「剩下沒用掉的兩萬字用完」;而這個時候如果碰上她的男人回到家,悲劇就發生了。(以下不是假想狀況)
情景二:
A:『嗨!親愛的,你回來啦。怎麽樣?你今天過得還好嗎?』
B:『還好。』(真正的意思:我好累。我要去找個岩石坐在上麵發呆)
A:『你的提案有被接受了嗎?同事好嗎?上司沒有為難你吧?』
B:『…嗯。』(他不能理解為什麽她會一次問三個問題,隻好含糊其詞)
這時B心想要快點把話題結束,但是又不能顯得冷漠;於是他反問:『公司還ok,你呢?』
A(逮到機會終於可以說了):『我跟你說喔,今天啊我本來要趁午休的時候和D一起去百貨公司買那一件套裝就是上次我們去逛街的時候看到那一件啊誰知道我的信用卡忘在梳妝台氣死我了後來我們決定去看鞋子本來要跟同事借錢的可是好貴喔你知道那雙鞋跟我有多搭嗎你一定不相信…』
B(腦中有什麽東西斷裂的聲音):『我就跟你說信用卡不要亂丟,你就不聽!』
A(一臉錯愕):『可是…人家真的不是故意的啊。你幹麽那麽凶?』
B:『我哪有很凶!』
A:『你上次也是這麽凶!你每次都不聽我說話!』
B:『我哪有「每次」都這麽凶?』
……
接下來我想大家都知道會發生什麽事。
根據X光片顯示,女人的大腦中負責處理語言的部位大概是男人的六倍。因此不要問女人為什麽多話,她們就是這樣。(男人隻有在喝了酒之後多話:那是因為大腦亂成一團)而男人在狩獵時除非萬不得已,不然男人是不會交談的(理由前麵有說)
男人隻有在需要的時候說話。也就是說-男人說話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女人說話隻是為了說話。而這兩種迥然不同的思考邏輯遇上時,就發生很多歧異了。
A、B的對話裏,我們可以發現幾個特點:
1. A(隻是很單純的)想分享她一天的感覺給B,但是B聽起來是在「問他的意見」甚至是叫他解決問題、給他壓力。
2 當B告訴她信用卡不要亂丟的時候,其實B暗自竊喜:嘿!解決一個問題了。」A則認為:「我沒有問你的意見啊!我隻是想告訴你我的感覺。」
3. 男性注重「字麵上的意思」,女性則是強調「感覺」。大部分時候,女性會誇大其詞來表達她的感受;譬如:『我告訴過你幾百萬次了!』『我打死也不會嫁給他。』(除非他很有錢又快要掛了)『你根本沒有愛過我!』(眼藥水)
找個男生來劃線吧,我敢打賭他一定在這些字底下劃線:
「幾百萬」、「打死」、「根本沒有」--他隻聽到你(善意但是誇張)的用詞,於是他會極力辯解他沒有「每次」都不聽你說話。於是…唉,爭辯的焦點不同, 火星語和金星語能溝通才有鬼。當然不是叫你放棄喔。而是你要知道怎麽和男人溝通。重點是:讓他知道「怎麽做」給他「明確的」時間、地點。一次隻講一件事, 慢慢來。男人的大腦沒辦法做複數事件的思考。(示範句)
A:『我有話要跟你說。可是我要讓你知道,你不用開口-我隻是想跟你分享我的感覺,可以嗎?』(撒嬌)
B:(很高興得到命令和確切的方向)『喔,好啊。』
如果事情有這麽順利就好了。當然,這需要兩邊的協調和溝通羅。
為什麽女人壓力一大就會拚命吃東西或是逛街購物?因為在演化過程中焦慮的原因大部分來自於食物的匱乏。因此當食物來源可能不足時,女性的本能會催促她們 獲取足夠的熱量、采集足以過冬或饑荒的食物。(不過這不代表你從今天開始可以理直氣壯地狂吃巧克力或shopping。)
而女性對看不 懂地圖或沒有方向感的原因是:她們不像男人必須追蹤「好幾天路程」的獵物;她們隻需要記得「從家裏到附近的森林采集的路線」--找路是男人的專長啊。(所 以,如果你也沒有方向感,這不是你的錯)告訴女人怎麽走一定要告訴她路標。『你車開到7-11之後左轉,然後直走看到NOVA右轉…』 如果你告訴她『你 走到第五號交流道後下去,然後走個五分鍾轉中正路…』你大概從此之後就看不到她了。
為什麽男人不聽別人的意見?
因為男人被視為「問題的解決者」。若是他不能解決問題,那就表示他的能力不足;那會傷害他的自尊。所以如果你說:『親愛的,我們還是去問路吧。』這一句話到他腦子裏會翻譯成『你這沒用的家夥,連路都找不到。』那要怎麽辦呢?讓他去試。他最後會浪子回頭的,要有耐性。
男人壓力大或有煩惱的時候,他會選擇爬到石頭上發呆或是獨處。而女人剛好相反--她會找一缸子好友吐苦水、一起數落男人的不是…所以,如果他不說話,那表示他在想事情。不是他對你冷淡喔。(至少大部分情況不是。看!你們就是想太多)
或者他會去打球或去登山,準確度、空間推理對他來說有安心的效果,很多時候男人心煩意亂的時候跑去打球就是這個原因。工業革命後,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型態。 喔,是的,男人引以為傲的狩獵本能在現代社會根本派不上用場,所以你就知道為什麽這兩百年來各式各樣的球賽、賽車等會蓬勃的原因:男人必須找個出口。(別 怪他這麽熱衷球賽,那是他的本能。沒辦法)
天生獵人,拒絕溝通、獨斷自信的男人與養育兒女,喜歡聊天、交朋友的女人在這個新世紀中要如何自處呢?我所描述的都是男女的「特質」,沒有好壞之分。我個人認為這是個「各司其職」的世界--你喜歡洋娃娃,無妨。你喜歡看摔角,那是你的自由。
重要的是我們要知道:造成男女差異的原因並非我們能控製的,而是演化的產物。我們都不完美,因此需要溝通與協調。也因為這樣,這個世界才會這麽有趣。
==☆========☆========☆========☆==
引發關係痛苦的原因——中國人普遍缺乏界限感
這個世界隻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別人的事和老天的事。這三件事已經清晰劃分了我們自己的界限。自己的事,隻能自己做,不要依附他人;別人的事,隻可以尊重和接受,不要強加幹涉,也不應該幹涉;老天的事,好好配合,天下雨就要打傘出去,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就得學會簡樸生活。
當一個人缺乏界限感常常把自己的事托附他人,邀請他人跨入自己的界限,也常常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人,強行跨入他人的界限。
在這個個性彰顯的時代,竟然還有如此多的父母越殂代庖,左右兒女的戀愛和婚姻,令到兒女或選擇孝道,卻獨自品嚐痛苦和遺憾,或堅守愛情,卻在愧疚中掙紮,或左右為難,仍在十字路口痛苦徘徊。
這些都是誰惹的禍?這是中國人模糊的界限感惹的禍,就如心理沒有斷奶的孩子,既有獨立的願望,又有著與母親分離的深深的恐懼,同時很難形成對事物的判別,常處於兩難狀態。
中國是一個重親情和聯結,但缺乏界限感的社會。記得小時候,從城市返回農村的父母因習慣於關著院門,而遭到鄰裏非議,因為,麵對關著的院門,他們不能象走進自家院門一樣心無界蒂,院門這個界限令他們很不舒服。
如果界限感僅限於物理上的個人空間或家庭空間的話,隨著中國的城市化和對個人隱私的日益尊重,中國人的界限感已經大大增強。但是對於心理層麵上的個人空間和家庭空間,中國人的界限感依然是非常模糊的,而正是這種模糊的界限感引發了人際關係中的太多的痛苦和無奈。
同時,當一個人缺乏界限感,很難感覺到自己和他人的不同,然而,猶如這個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這個世界上也不會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基因不 同,早期教育不同,童年經曆不同,讀得書接觸的人不同,自然,信念係統就會不同,看待問題的角度、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會有千差萬別。
如果一個人有清晰的界限感,他會意識到這種不同,並尊重這種不同。但如果一個人界限感模糊,麵對這種差異,會非常痛苦,於是開始抱怨和不解:“你怎麽這麽辦事?”“你憑什麽這樣對我?”“你怎麽竟有這種想法?”“你的想法好奇怪!”
中國人的早期教育常常是界限模糊的。當一個孩子自己跌倒,本應該自己爬起來,那是他自己的事,父母卻看著心痛,立刻過去扶起,其實,善良的中國父母已經侵入了孩子的界限,孩子的界限感在父母的疼愛中開始一步步缺失。
孩子慢慢長大,有能力獨自上學,但因為界限模糊,他或她仍然認為那是父母的事,於是父母背著孩子的書包,早送晚接,風塵仆仆。
孩子慢慢成年了,獨立意識開始強化,孩子覺得上什麽學校是自己的事,和誰談戀愛是自己的事,嫁給誰,娶誰是自己的事,但很遺憾,和父母的界限早已被打 破,而且被打破已有很多年,而且可笑的是,孩子一邊大聲宣告“戀愛婚姻是我的事”,一邊把找自己做的工作、買自己住的房子看成是父母的事,於是父母在這種 模糊的界限中,仍然覺得“你的高考誌願是我的事,你的戀愛婚姻是我的事”,於是開始衝突,於是開始痛苦。
在中國,關乎高考誌 願、戀愛婚姻這樣的大事,也不僅僅是父母的事,還是七姑八姨的事,那份關切似乎全是他們自己的事,看似是一份幫助,一份關心,但卻是害了孩子,因為很少有 人是以孩子的角度去做考量的,而是把自己當成了那個要娶要嫁的人,把孩子的戀人當成了自己要嫁要娶的人,然後把自己的意願拿出來,努力的充滿熱情的苦口婆 心的令其意見最終得以實施。
不僅如此,孩子帶著模糊的界限感開始與戀人互動。每天計較著我愛你多些,還是你愛我多些。
不僅如此,孩子帶著模糊的界限感開始與同事互動。本不應該自己承擔的,卻不會說“不”,本應該自己承擔的,卻又常常把責任推給他人。
不僅如此,有一天,孩子也有了孩子,於是他或她帶著模糊的界限感開始與自己的孩子互動。
如此繼續,會造成很多代際傳承模式,造成家庭悲劇的輪回,關係成為一種痛苦的糾纏。
所以,明確哪些事是自己的事,哪些事是別人的事,守住自己的界限,也不要侵犯他人的界限,讓界限感清晰起來,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