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術,地產投資,信仰家園,時尚生活
個人資料
正文

沒信仰的人最後抵達的地方:虛空——評韓寒《後會無期》

(2014-10-14 02:03:24) 下一個

2014-10-10 嚴行 ijingjie

《境界》獨立出品【靈光掠影】

沒信仰的人最後抵達的地方:虛空

 

——解讀韓寒《後會無期》

 

文/嚴行

 

韓寒這位當代中國文壇最著名的80後,在郭敬明之後殺入影壇,亮出他的第一部影片《後會無期》。這部帶著濃重韓寒風格的影片,選擇了中國罕有的電影類型——公路片。這倒也頗符合韓寒是作家兼賽車手的身份。

 

於是,韓寒讓片中幾個與他年齡相近的青年,驅車遠行,一路向西,從而將當代中國年輕人的理想與追求,信任與與欺騙,堅持與失喪,醒悟與迷惘……融入他們奔波的旅程中,讓漸行漸遠的輪跡一點點印證他們生命成長與挫敗的經曆,殘酷地提示,人生從開頭,就已經注定後會無期。

 

人生上路第一天,就把純真樸素的心丟了

 

影片從浩漢、江河與胡生三人的家鄉東極島開始。根據政府規定,“大島建,小島遷”,這個小島將被撤掉。於是,三個年輕人的命運,起初就處在一種失去生存之根的狀態中。小島的老師江河因此被重新分配到中國最西部的地方教書,浩漢和胡生決定一起送江河赴職,他們開始了一場橫穿整個國土的行程,啟動了一係列始料不及的故事……


韓寒所設計的三個人物,具有很強的象征意義,胡生代表了少年般的純真樸素本性,浩漢代表了年輕人的盲目的理想主義精神,而江河則代表了人走向成熟而有的腳踏實地的現實主義態度。


他們出行所駕的汽車,是當年浩漢所購現在已經蒙塵的車。幾年前他將車艱難地運上東極島,才發現島上的路還沒有車寬——所以此車從買來就未開過一次。


這個隱喻,約略表達了年青人的理想與現實的嚴重不和諧,也暗示汽車所代表的現代文明與東極島所代表的傳統社會之間的錯位。西方的體製可以引進,但在東方的土地上卻難以通行。


臨行前,浩漢決意炸掉自己的房子,一去不回,結果卻是胡生的房子一起倒掉了。韓寒想說的是,衝動的理想,常常具有破壞性,你以為毀掉的隻是自己的東西,其實,那個結局不是你能把握的。


他們上路了,然而第一天,就把胡生丟了,胡生從此與另外兩人不再相逢,這即是影片名所表達的“後會無期”。


這仿佛在告訴人們,從人生上路的第一天,我們就把純真樸素的心丟失了!浩漢和江河曾發廣告尋找胡生,但沒有結果;而他們發了廣告之後,也並沒有在原地等待胡生,好象知道胡生再也找不回來。


在人生不斷老去的日子裏,每個人都曾回望少年時代,但那段陽光燦爛的日子,那份可愛的傻乎乎的純情,後會無期了。

 

“小孩子才分對錯,成年人隻看利弊”

 

後麵的路程,隻剩下浩漢與江河繼續走下去,一路上,遭遇許多人,許多事,無一不


具有某種符號意義,層層剝開生活的多重表象。

 

周沫的故事:她一出場,身姿綽約,優雅動人。直等她一轉身,才知道不過是明星的替身。漂泊演藝圈裏的她,分明沒有出路,卻在家鄉來的浩漢、江河麵前,講述她的夢想或謊言。之後,她換上不合身的戲服,去演另一場戲——一排被槍斃的女學生的背影之一。

 

槍斃,意味著她尋夢的路不過是死路一條。

 

蘇米的故事:因錯愛而未婚先孕的蘇米,夢想讓孩子擁有外國籍,為籌措移民費用她與家人編導了一場賣淫與抓嫖的騙錢把戲。有趣的是,飾演蘇米三叔的是以拍攝現實影片聞名的導演賈樟柯,影片中這個唯一的長輩在一班年輕人麵前顯然閱曆深厚、見多識廣、人生智慧豐富。

 

他一開口,就把滿嘴是非對錯之理的浩漢給滅了:“小孩子才分對錯,成年人隻看利弊” 。他還忠告他們“汽油車不能加柴油”,意思是說,理想不能當飯吃。

就這樣,代表理想的浩漢,敗在了三叔所代表的老成世故麵前。可惜,瀟灑抖擻的三叔被卻車門夾住了大衣一角,一時不免尷尬狼狽,消減了他的牛氣烘烘;他毫無文明意識地隨手丟掉的煙頭,也給他這個長者的形象抹黑:人的智慧並不可靠,也無榮耀。

 

劉鶯鶯的故事:浩漢專程去看望未曾謀麵的多年筆友劉鶯鶯,及至見麵才知道,原來她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姐姐,她與浩漢通信隻是為了詐稱死亡的老爹想知道兒子浩漢的情況而已:又是一個騙局。

 

在劉漢心中,已死的父親,輝煌偉大;而在深知實情的劉鶯鶯眼裏,還健在的父親,卑鄙無恥。韓寒藉此喻指近年來以愛國為名的複古之風。鼓吹古典文化的人,相信古代傳統已死,因此以緬懷的感情極力讚美他們想象中的古代的一切;而知道舊思想舊文化其實從來沒死,還活在今天,他們卻是知道這個老而不死的東西是什麽貨色。於是,他們這兩類人就這樣在今天的中國社會對立著,影片中,浩漢與劉鶯鶯的手隔著台球桌無法相握。

 

人性和人生都是,錯!錯!錯!

 

阿呂的故事:如果說前麵三段故事表現的是不同的騙子的話,那麽阿呂這個騙子則是他們中間最複雜最危險的。他戴著蓬蓬長毛的帽子出現在公路上,麵部幾乎全被遮蔽,影片以此講述這是一種麵目不清,難以描述的人。

 

他看上去有理想:堅守在家鄉;但其實又是因為他酷愛摩托,城裏不許騎。他經曆傳奇(遍遊中國,寫遊記為生),愛情動人(銘記亡妻,永世不忘),理想超越(不膜拜明星,而向往一顆將要飛出太陽係的人造衛星)……然而這一切又都是他的敘述,無從證實。

 

他的能力來源於他話語的力量,讓理想的浩漢和現實的江河都信任了他,然後,他就在這兩個人的的充分信任下,當著他們的麵騙走了他們的汽車,差點他倆就在戈壁灘上完玩了。

 

韓寒透過阿呂這個人警告人們,最要提防的就是這種兩張口的人(阿呂),他說出的是一套迷人的話語,甚至達到了“終極關懷”的信仰層麵(由飛向宇宙深處的衛星所代表),但是在現實中,他們隻是唯我所用,唯我所需,把跟隨他的人晾在險惡之中。

浩漢在江河接近任教學校的地方與他分別,從此他們也後會無期了。影片追隨他們一路西進,卻在目的地即將到達前終止。西進,是影片中幾個青年的一段漫長旅程,何嚐不是近代中國的曆史?

 

百多年來,中國的求索不就是不斷與西方接軌的曆史嗎?影片不曾出現他們的目的地——江河的學校,喻指中國西進也是尚未走完的路,沒有下文。

影片的尾聲是江河以成名作家的身份重回麵目全非的東極島。江河成名了,眾人擁躉;東極島蓋滿了醜陋建築,參觀者無數。

 

多麽像大國崛起的今日中國,一方麵繁華熱鬧、讓世界眼熱;一方麵環境破壞,人心浮躁,唯利是圖。韓寒在不置一語中,用一係列蒙太奇鏡頭,寫出他眼前的世界,抒出他心底的歎息。

 

若選擇一個詞來概括整部電影《後會無期》,那就是:否定。影片具有強烈的否定性,所有人物以及他/她所代表的精神,都在自身的發展中,迅速露出底子來。

 

更準確地說,影片的故事和人物都不是韓寒塑造他們的目的,是韓寒拿來說理用的,因此,能穿越表象,就會看到電影痛苦地講述人性和人生都是,錯!錯!錯!


純真是傻的。所以,胡生丟失後,浩漢和江河曾兩次發出尋人啟示,在性格描述上麵都標明“智力低下”。


理想是無能的。發生抓嫖事件後,江河很有辦法,帶著周沫跳窗逃出,而浩漢毫無行動能力,他那條腿是麻的,讓他寸步難行,說明了理想的失敗。


三叔的經驗與睿智,聽上去令人一震,也僅止於此,他是禁不住看的,再多一分鍾,他真實的自我形象就開始垮台。

 

“我們聽過無數的道理,卻仍舊過不好這一生”

 

近乎正麵形象的阿呂,終於邪惡畢現;唯有現實的江河留到了最後——他其實是電影中唯一的人物,胡生和浩漢是他的不同側麵,也是他成長過程中遺失的部分,“後會無期”不是對朋友而言的,是對自己說的。

 

電影的最後,江河在失去一切後,隻剩下世人眼裏的“成功”。

 

《後會無期》的片名和內容,都充滿了淒涼的意味。這是沒有真正信仰的人最後抵達的地方:人生與世界的虛空。


上帝安放在人心裏的“永遠”,隻能引導他們到此為止。胡生、浩漢、江河,最終彼此失聯,隻有江河還在,這意味著純真永失,理想也漸漸失去,隻剩下現實,而這現實,也不再是曾經的現實了。


蘇米替韓寒說出他的困惑:“我們聽過無數的道理,卻仍舊過不好這一生。” 影片藉那個掉落在戈壁灘上的火箭殘骸,說明宗教性的終極追求也無用,還是掉下來了。

 

韓寒是對的,一切從人而來的努力,一切從世界出發的探索,都將落空。因為人從一開始就是“錯”的。

 

《後會無期》的意義在於發現那個“不是”,但卻找不到那個“是”。人的根本罪性在此,亞當以後,人就陷在罪中,人就生於“不是”。而“是”,是上帝的名,上帝是那個“是”,永遠的“是”。

 

上帝一直透過他的聖言《聖經》,通過道成肉身的耶穌向人啟示這個“是”,隻是如聖經所一再宣稱的——“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因為人“油蒙了心,耳朵發沉,眼睛閉著”。

唯有信靠耶穌基督,才能超越這一切,看到真正的生命之光。主耶穌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裏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

 

上帝杜絕了人自我回歸的可能性,在上帝所定的道路之外,人的一切尋找“是”的努力,都是最嚴重的醜惡、欺騙、和犯罪。因此,宗教性的錯誤,將是比其它人類罪惡都嚴重的問題。

 

從未學過電影的韓寒,導演了這部應該稱為“文人電影”的《後會無期》,影片個性化十足,如他的小說和雜文一樣,不斷跳出他思想的火花,名言雋語疊出,哲理性偏強,唯電影感稍欠。無論如何,韓寒此片的深度是難得的,他的這部處女作,超越媚俗的《小時代》,直逼七億票房。


聰明的韓寒,已經看見了人性的深淵;但唯有謙卑的韓寒,才可能看見希望。


而希望,就矗立在人生的廢墟和虛空的真相之上,需要憑信心的眼睛看見。

 

微信掃一掃
獲得更多內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