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祥禪

時時自覺,念念自知,事事心安,秒秒安祥!
正文

耕雲導師講詞:禪的特質(視頻及文字)

(2014-11-07 05:12:14) 下一個
耕雲導師講詞:禪的特質--視頻鏈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cyMjE2NTc2.html


禪的特質

~一九九一年七月廿四日講於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首先我要感謝方立天教授和博士的安排,使我有這麽寶貴的時機來就教於各位。

談到禪,的確是“向上一路,密不通風”,你找不到一點縫隙可以鑽進去。禪是很難入的,入了禪就得大解脫。禪也的確像壁立萬仞,無徑可攀、無門可入。



一、禪超越了宗教

禪是宗教嗎?禪不是宗教,禪超越了宗教。因為丹霞天然禪師冬天烤火,把佛像劈了當柴火燒。有人問趙州禪師:“佛是什麽?”答:“佛是老臊──是洋鬼子。”有人問雲門:“佛剛生出來,周圍走了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是什麽意思?”雲門說:“我若看見了,一棍子打死喂狗吃。”這哪裏像宗教呢?所以說禪超越了宗教。

禪不是宗教嗎?但在《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裏麵的確記載著:“佛在靈山會上,手拈著一朵金色花朵,不言語(不說話),百萬人天俱皆罔措。”大家都不知道“佛拿著花不講話”是什麽意思。隻有金色頭陀迦葉尊者破顏微笑、心領神會。然後在百子塔前,佛分一半的座位給迦葉坐,然後告訴他“你以後傳承禪宗”,並且指定阿難副二──阿難尊者協助他辦理這件事。所以禪的特點就是“超”,既是宗教又超越了宗教,因此,禪是一種“不一般”的宗教。一般的宗教都不是這樣的。

禪的“不一般”,就是說它打破偶像、沒有崇拜,它說一切眾生與佛平等,大家都跟佛一樣。隻要向佛學習、向佛看齊,不要向佛崇拜,不要向佛祈求什麽。既然如此,那麽“眾生與佛平等”,口號是如此,但是禪所表現的並不如此。怎麽“並不如此”呢?眾生,誰也沒有說誰要把誰打死喂狗吃,誰也沒有說把誰的像燒掉,但是對佛“特別優待”──燒他的像、要打死他喂狗。可以說對佛不但不崇拜,表麵上看起來還有一點兒糟蹋佛,這就是禪宗的特色。

禪宗不念一切經典,不規定的規定──不念經。禪宗不但不念經,而且誰若在禪堂念了一聲阿彌陀佛,就罰他挑水三擔來洗禪堂。說你這一句佛號,把我的禪堂給念髒了,所以要罰你挑水三擔把禪堂洗一下。大家都知道,禪實在是超宗教的。

禪對宇宙萬物的形成,不同意創造說,它說無造者,無造物。在邏輯上,禪也不同意這是神造的世界。因此禪是典型的無神論。

禪既然是無神論,為什麽又承認宗教?禪是既宗教而又超宗教;它既寫實而又升華了問題;它的藝術既具象而又抽象;它既存在而又超越。所以禪就充分表達了“平等”的精神,宇宙平等,一切理、一切事平等。誠如剛才方立天教授所說的“禪是直覺”,六祖也說:“直心是道場。”但是禪的要求,直覺要經過訓練;不經過訓練,這個直覺往往沒有用。各位如果不笑話我,我坦白說,我現在跟各位說話都是靠直覺,我沒有分別心;我若有分別心,那我說的話一文不值,浪費各位的時間。方立天教授講的“直覺”,六祖開示過“直心是道場”,反分別、不分別的心,就是直覺。所以方立天教授一說到“禪是直覺”,我感到非常歡喜、非常高興,遇到知音了。禪是反分別心的,“不分別”你怎麽知道一切事物的真相?但是它靠“不分別”而能洞察表裏精粗,毫無遺漏,這是禪的特色之一。



 二、宗教的種類

一般的宗教有很多種:

第一是理性的宗教:如佛陀時代的婆羅門研究《吠陀經》與《奧義書》;現在的哲學家研究宇宙人生的真理……,這跟真正的禪沒有什麽關係,為什麽?因為理性的宗教流於冷漠,它不是大眾化的,也不能在血肉的現實生活裏生根。

第二是感情的宗教:什麽是感情的宗教?“信”即得救,盼望人愛他。把“信”看成是足夠和必須的條件。隻要“信”就得救了。感情的宗教,它的好處,可以使人的心靈得到暫時的慰藉,它的缺點,盲目、固執、著相。過去的宗教戰爭都是感情的宗教引起的,如果沒有感情的執著,就沒有宗教的戰爭。

第三是肉體的宗教:專在肉體上下功夫,這種修煉方式很多,為了避免“瓜田李下”,不舉例了。肉體宗教的好處,可以鍛煉人的意誌力;它的缺點便是對肉體的執著,而“我執”便是解脫的最大障礙。佛法講“斷惑”,說對於一切存在、一切事實、所有的問題都不會有疑惑,如佛的名號“如來、應供、正遍知”,什麽都知道,沒有不知道的。你若修煉肉體,做不到這一點,而且有了問題就不灑脫、不自由,你就被拘束了。所以肉體的宗教,不是我們所需要的。

第四是拜物的宗教:河北有人拜五大家──胡、黃、灰、白、柳;原始民族拜蛇;印度人拜牛;日本有人拜生殖器……;這都太離譜了。像這些宗教,我們把它列在最後麵。它連理智、感情宗教都望塵莫及。這是原始宗教、原始人的信仰,這反映出沒有文化、沒有自尊、沒有自我、自我否定,根本毫無價值。

因此,說“禪”不是宗教,那是肯定的。如果說禪是宗教,那它又是哪一種宗教呢?它是生活的宗教。何以見得禪是生活的宗教呢?龐蘊居士說“神通並妙用”,這如何顯示呢?下一句說“運水與搬柴”,挑水和搬柴就是神通,除此之外不找神通。



三、禪必須落實在生活裏

我們了解,中國禪宗的目標,原本是要在現實的生活裏紮根的,但是,禪的表現太奇特了,一直不能紮根,就變成了士大夫跟深山古刹高僧們的專利品,你、我大家沒份。為什麽呢?如果說有邏輯可尋的,那麽我們就會去推理。

比如說“什麽是佛?”“麻三斤”。麻三斤跟佛有什麽關聯?

“什麽是佛?”“幹屎橛!”幹屎橛跟佛有什麽關聯?這是沒法理解的。那麽,各位若問我:“你理解不理解?”我若不理解的話,我不敢出來弘揚禪。那別人問我,我卻瞪眼又該怎麽辦?那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是理解”,是從直觀、直覺而來。

中國的禪,它是個幽默的化身,種種的一切都講求幽默,如果幽默感不夠的話,就不行。比方我們大家都知道禪宗的兩位大德,一個是德山的“棒”,你問話,話還沒有說一半,他的棍子已經打到頭上去了(當頭棒喝);第二個是臨濟的“喝”,臨濟的祖庭、發源地就是在我們河北,而且我們河北今天來講就是禪宗的故鄉,這句話怎麽講呢?因為現在的禪宗是“臨濟兒孫遍天下”,都是臨濟的,其他的如日本曹洞宗,傳到台灣、傳到大陸的都很少,而且不太受禪宗的重視。

因為六祖與弟子都反對打坐的。六祖說:“生來坐不臥”──你活著的時候,固然可以打坐;“死去臥不坐”──你死了還是要躺著。“一具臭皮囊,給誰立功課”──人追求解脫,你執著非坐不可,那是不解脫更加不解脫──本來不解脫,再加根繩子,所以六祖不讚成打坐。

六祖的大弟子南嶽大師,他也反對打坐。南宗沒有打坐的,隻有曹洞宗打坐,它的口號:“隻管打坐”。打坐有什麽好處呢?打坐可以強身、可以使人心平氣和、可以打通氣脈等,有很多好處,但那不是禪!禪所追求的不是這個,而是追求人生的徹底解脫,所以禪宗反對打坐。

我們了解:禪是一種生活的宗教,它也不打坐,你昨天怎麽過,今天還是怎麽過;以濟公活佛作典型來看,就禪來講,你能吃的,我也能吃;你敢吃,我就敢吃。出家人為什麽還是吃素呢?那是“北傳宗教”留下來的。雖然我不是專攻佛教史考據的,但是我也略懂一二。因為佛陀說法四十九年,他說法三十年以後才開始說戒,原來沒有戒律。而佛陀本身也是百無禁忌,化緣化到什麽,就吃什麽。《金剛經》上不是講嗎?“爾時”──這個時候,“世尊食時”──到了吃飯的時候了;世尊是很講禮貌的,“著衣持缽”──在房內他也穿衣服,出去再穿外出服,拿著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一家、一家地要飯,一家都不漏;“乞已”──要飯要完了;“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由《金剛經》的這一段可知,佛不問你家有沒有葷的,你有沒有專程給我做素菜?或缽有沒有洗幹淨?佛陀不計較這些,修心不修口,所以吃什麽不頂重要。“吃什麽”,對於禪宗來說一向不頂重要。



四、禪宗的悟是無字天書

而禪宗的開悟有沒有呢?確實是有的。悟是什麽?有人打坐以後,很興奮地站起來說“我悟了”,到處嚷嚷“我悟了,你們大家來,我告訴你們”,然後發表一篇論文,這簡直荒謬絕倫。那個絕對不是禪宗的真悟!禪宗悟的是“無字天書”,有一個字就不叫悟,無一個字也不叫悟。因為法是圓滿的,是無欠無餘,既不缺少又不嫌多,恰到好處的。

禪這麽好,我為什麽不把過去的禪拿來弘揚,又提倡安祥禪呢?你要知道,過去的禪確實是沒有人懂的。譬如德山禪師,他很驕傲,專門研究《金剛經》,他是四川人。他聽說江西法席很盛,龍潭崇信禪師聲望很高,他不服氣。他說:“修行人千劫學佛的威儀,萬劫學佛的細行,都不能成佛,你們這些南方魔子說什麽見性頓悟就能成佛?我不信。”於是挑著一擔《金剛經》的注解《青龍疏鈔》,由四川劍閣到了湖南,他去找龍潭,盛氣淩人,信心十足。半路上肚子餓了,想買個點心,看到一個老太太賣點心。他說:“老太太,我買個點心。”老太太問:“你擔的是什麽東西?”他說:“是《青龍疏鈔》。”老太太說:“我有一問,你若是答對了,我就賣給你;你若答不對,你到別處去買。”老太太說:“《金剛經》上‘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你點哪個心?”這下子把德山問愣了!真的,“我點哪個心?”這老太太說:“你既然答不出來,你到別處去買。”這德山的氣焰就挫了一大半。你說這裏麵有什麽道理?這老太太幽他一默,“將他一軍”,他就傻眼了。德山是不錯,他對佛教的義理、學問很有研究,但是幽默感不夠。

德山到了潭,周圍轉了一下,說:“來到龍潭,潭也不見,龍也不現。”龍潭崇信禪師說:“你真正到了龍潭了。”他又不知道怎麽說。

德山到了龍潭以後,他就心服了,每天侍奉龍潭崇信禪師。

有一天侍奉崇信禪師到了深夜,崇信禪師說:“夜深了,你該回去休息了。”他說:“外麵太黑。”崇信禪師就點了個紙撚子給他,他剛要去接的時候,就被崇信禪師吹滅了,德山當場大悟。他悟了什麽呢?你打死他,他也不說,你也不知道。

你要從這個地方找訊息,這個是大麻煩。這個除了直覺,沒有用。你想得愈多,離主題愈遠,你想用這種方法接引現代人,根本行不通。過去參話頭,參個十年、八年的大有人在。一個葛藤扯不完,皓首窮經,頭發白了,一輩子研究經典沒有開悟的人大有人在。



 五、禪可以變化氣質、轉凡成聖

現在是工業社會,西方人說:“時間就是金錢。”柏克萊說“時間就是生命”,浪費了時間,就是浪費了生命。現在如果還是沿用以前的方法,能接引誰呢?所以,有一個老禪師說:“我若一向舉揚宗乘──我一向按規矩,把禪宗的法拿出來說;法堂前草深三尺──這表示人家不來了。”禪宗是這麽銅牆鐵壁,高不可攀,高不可仰,而且高踞大雄峰頂,嗬佛罵祖──坐在山巔上,佛也罵,祖也罵,隻有我最大,這種人叫人怎麽能接近?在這個情況之下,實在很討人嫌。但是,你想變化氣質、轉凡成聖,非“禪”不可。離開禪,這幾幾乎是不可能的。

各位都知道“理學是從禪來的”,這是有脈絡可循的。理學興起的時候,儒家正步上了僵化的末路。有了“禪”的新血注入,儒家的思想、學問複活了。所以,王陽明說:“我的良知猶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他不是誇讚自我,他是讚美禪。王陽明朱熹陸象山程頤程顥這些人都是一天到晚罵佛教、罵和尚,人家說他們“披著袈裟罵和尚”,他們的罵其實是讚美。

禪宗是不是能變化氣質、轉凡成聖?那是很快的,的確是真實不虛的,而且可以證明的。能證明什麽呢?因為佛法有一句話說:“學佛難,難在‘狂心難歇’呀!”你這狂妄的念頭、你這庸俗的念頭、你這無明的念頭很難停歇。什麽叫“無明”?你自己想什麽,自己都不知道!有的人散步,垂著頭想心事,回來後,你問他一路想什麽?他說“我什麽都沒想”,這是說謊。人什麽都可停止、可以煞車,唯獨念頭不能停止,無法停止。如果念頭一停止,就是“佛”。所以,禪宗有一首詩說:

十方同聚會──四麵八方來的人一同聚會。聚會幹什麽?

個個學無為──什麽叫“無為”?如果一天忙到晚,往床上一躺,說我今天沒做什麽,有這個感覺,這個就叫無為法。

此是選佛場──這個地方是用來選佛的。誰當選呢?

心空及第歸──“心空”與“不空”有多少差距呢?禪宗講沒有差距,“空”就是“不空”,它是“不二法門”。

你若不入“不二法門”,你就不能入禪,禪的門是“不二”的。比方說:“煩惱與菩提不二”,煩惱很難受,菩提是生命的覺醒,為什麽“不二”呢?因為當你煩惱的時候,證明你有覺性。如果你是泥人、是木人,你就沒有煩惱啦!所以煩惱與菩提不二。入了“不二法門”,一切都是“不二”。



六、直覺必須經過鍛煉才有用

禪,這麽好,禪的境界這麽高,禪能改變一個人,而禪又沒人能懂,這就難了。自古以來,開悟的人寥寥可數,沒有多少人。所以我要使大家開悟,要使人人成佛、“心空”──“空”與“不空”不二,“空”是體,“空”也是用。心思能不能停止?是可以停止的。現在,各位找一找心裏有什麽念頭?你在想什麽?我敢保證,各位腦子空空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沒有念頭,就是沒有念頭,這個就是成佛了,成佛就是這麽簡單。

你現在如果找出一個念頭來,我說你很厲害。你現在找不到念頭,“心空及第歸”,那你不就是“狀元及第”了嗎?難!難在什麽地方?難在保持這個心。這個心就是方先生講的“直覺”,你要保持它、鍛煉它,好比學遊泳,從一下水就沉,到趴在遊泳池邊踢水,然後捏著鼻子練習潛水,然後可以狗爬式的遊泳,然後再自由式、蛙式、蝶式……,要練習,直覺不經過鍛煉,沒有用。這種心境,外在的事物不能幹擾你。禪這麽好,可以擺脫煩惱。你們看!各位現在的心態──“沒有昨天,沒有明天,隻有現在。”把現在這一秒,延伸到無限遠,有什麽煩惱可以打入你的內心呢?這不是很美好的事嗎?

“禪”這麽好,但是你在入門的時候,你很難接受啟發,因為它的語言,你不適應,你不習慣,於是我就把禪的內涵外舉出來。禪的內涵是什麽?就是一種“安祥”的心態,也就是達摩大師帶來一本《楞伽經》所講的“如來自覺聖智”。現在各位不都是“自覺”嗎?也沒有睡覺,自己覺自己,“我覺故我在”,這是真實的。“我思故我在”是第二次的產物。於是我把禪加以稀釋,把不適應時代的那一部分暫時封存。假如有些年紀大的老禪師不服氣,把封存的部分拿出來說:“你搞得清楚嗎?”我馬上答給他看,很清楚的。假如各位以現在的安祥感受為滿足,那你立刻受用,不需要參話頭,因為六祖也沒有參過話頭,五祖以前也沒有參過話頭,他們也都大徹大悟。過去參話頭,參得“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沒關係,他“不是山,不是水”,就“不是山,不是水”;你現在“見汽車不是汽車,見樓梯不是樓梯,見火車不是火車”,那很危險。現在生活條件改變了,生活方式改變了,人際關係改變了,社會結構改變了,你的法如果不改變,就不具備適應性。所以我們安祥禪的特點,就是以“安祥”為究竟。過去安祥是禪的內涵,現在我把內涵當成外舉,表裏如一。就禪來講,這樣做是有罪過的;有罪過的話,我願意承當。隻要對人們、對大眾有福利,我願意下地獄。所以,我把禪的內涵外舉出來,就是“安祥”。你根據這個觀點去解公案,沒有一條解不開,就怕你被它吸住了,跟著它轉了,太著相,否則條條解得開。



 七、禪的基本架構

安祥禪、祖師禪與如來禪的基本架構,就是“正見”加“正受”。“正受”有“自受用”跟“他受用”。一個人學禪,若沒有受用的境界,那豈不是太苦?人生本來就苦,你學了老半天的禪,沒有受用,那你學什麽呢?所以“正受”與“正見”就是“安祥”兩個字。

安祥為什麽不叫別的呢?因為“心安則祥”。如何心安呢?你做每件事都問心無愧。宗教有很多戒條,有兩三百條戒,人活得夠苦了,受了戒以後,有幾百條不能犯,動輒得咎,一邁步就犯法,那不解脫更加不解脫。所以安祥禪沒有這麽多戒,隻有一條戒:“不可告人之事,你不要去做;不能做的事,你想都別想。”隻有這麽一條。誰若能做到,他就是光明磊落的正人君子;做不到的話,他就是小人,也沒有什麽法條去處置他,隻有國法能處置人,我們沒有權處分任何人的。用教規整人,那是犯法的,我們不幹這種事,我們一定要守法。安祥禪就是以安祥為究竟,以心安為人生的取向。我們整個的一生要求什麽?隻要求心安無愧。安祥禪要求做生意的不逃漏稅;做公務員的不貪汙舞弊;做法官的不要歪曲事實……。如果人人都這樣做的話,那天下太平,社會安定,人人團結,國家就有救了。

這兒,我插一句話。有人喜歡說“台灣經驗”,那是值得驕傲的。的確,我們五O年代到台灣,那時候很窮,小孩上學帶便當,一塊鹹魚,半盒的飯,放些青菜,沒有油;八百萬人糧食不夠,還靠進口。現在呢?兩千多萬人,糧食吃不完。耕地麵積也縮小了,因為蓋了房子、建了工廠了,沒有多少空地。為什麽糧食會過剩呢?高蛋白,因為便當裏頭放了牛排、豬排、雞腿、鹵蛋,小孩子都抗議:吃都吃膩了。這跟禪有什麽關係?乍聽之下好像沒有關係,其實跟我們安祥禪有直接關係。台灣突飛猛進,就是一個“安”字。如果四十年前沒有戒嚴令,人人上街鬧事,個個去請願、罷工,外人不敢投資,也不敢來觀光,還玩什麽?這個“安”字最重要。台灣的經濟起飛,得力於社會安定。隻有社會安定,才能有繁榮,才能有發展。



八、安祥禪的修行方法

說到安祥禪的修行,它既不燒香也不打坐,也不念阿彌陀佛。從達摩祖師西來到現在,禪的修行都是靠自力。人們常常發牢騷說“我這一生懷才不遇、被埋沒”,其實,是你自己埋沒自己,沒人埋沒你,是你被六塵(色、聲、香、味、觸、法)所埋沒。你也根本認識不了你自己,你說“我被埋沒”,那你說的“我自己”,你也搞不清楚是誰呀。所以學禪首先要琢磨、研究、認識自己,你連自己都不認識,說你認識法界,那是荒謬絕倫。要先認識自己,認識自己之後,就會大徹大悟。因為佛法是“不二法門”,你在宇宙當中,不是跟宇宙對立,你是宇宙的一部分、一個小細胞。所以,我們安祥禪要求人人安分守己、求心安無愧,不需要改變生活;人家能吃的,你都能吃;人家不敢吃的,你也別去嚐試;你昨天怎麽過,今天還是怎麽過;今天怎麽活,明天還是怎麽活;不必燒香、磕頭,不要增加生活負擔,現在的人夠忙了。

安祥禪修行的起點就是反省,反省幹什麽呢?借著反省來認識真正的自己。我們人常常犯的錯誤,就是看到太太不順眼、孩子不順眼、朋友不順眼、領導不順眼、幹部不順眼,就是自個兒好。這煩惱就來了,你每天所看到的,都是你不願看到的。這就是佛法講的八苦之一──“怨憎會”,你討厭誰,他天天在麵前給你看;你希望他死,他長得愈來愈壯;愈是仇人、愈是討厭的人,愈在你眼前晃,看你怎麽辦?這就是“怨憎會”。你愈是喜歡他,他愈跟你分開,這就是“愛別離”。

人由於沒有反省自己,所以不能認清自己。人若是認清自己的話,就知道自己有太多的缺點。人為什麽要反省自己?人如果不反省自己,不改掉自己的缺點、不改正自己的錯誤的話,就不叫修行。什麽叫修行呢?“修”是修正,“行”是想念行為,修行就是修正想念行為。你以為打坐、念經就是修行,那就太離譜了,太脫離現實了。所以安祥禪就是要你修正自己的想念行為,反省過去。過去跟現在有什麽關係?有人說“眼要往前看嘛!不必回顧過去”,這不然!如果你不徹底把自己清理一番、檢討一番,全麵清理,你不能了解自己是誰,你究竟背了多少債。你如果全麵清理,把錯誤改掉了,你才有開悟的可能。

“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你不懂得“緣生”,就不懂得“空”。沒有“緣生”,佛法的“空”就不能成立。而“因、緣、果”是大自然的齊一律,也就是因果律;在形式邏輯上,它是自然齊一律。既然是大自然的法律,它就是天律、天條,人沒有力量能推翻它。也許你說這是迷信,或許你隻認為死人才會下地獄,活人不會;或者你隻看到活人扛枷,沒有看到死人受罪;其實活人也感覺得到地獄之苦。我的看法是“錯誤與煩惱同在,毀滅與罪惡同步。”也就是說:“當你走向罪惡的時候,就是走向毀滅;當你活在錯誤裏的時候,你不可能開心,你一定活在煩惱裏。”再說得通俗一點,“錯誤永遠是煩惱的原因,毀滅永遠是罪惡的結果”,這就是因果。你看那些販毒的、販賣人口、搶劫的,他不毀滅才怪!人想“反因果”,不可能!如果我繼續講下去,全部介紹,太浪費各位的時間了。



九、安祥禪的特色

由此各位也可以知道,安祥禪是反迷信的,安祥禪是尊重人的,安祥禪是在血肉的現實裏生根的,安祥禪不是虛無主義,安祥禪不是拜神、不是迷信。安祥禪雖然重視因果,但主要的是要改變自己,使自己活得心安無愧。安祥禪是工業社會的禪,安祥禪是現在進行式的禪,不是過去式的禪,安祥禪沒有崇拜、沒有佛像,不燒香、不吃齋。中國人已經夠可憐了,再吃齋,國亡無日。你看時代,中國的武器,中國人的體格,中國人“千金市骨”,以重金購買“千裏馬”,為什麽那麽重視馬?因為要打仗,自己身體很重,兵器也很重,穿上鎧甲,沒有好馬就不行了。關公打敗仗,不是關公老了、沒用了,是赤兔馬老了,赤兔馬若不老的話,能夠跳過那個障礙,關公就不會打敗仗。所以我們安祥禪不讚成吃素,我們過正常的生活,我們也不讚成獨身,獨身的人很苦,能獨身當然很可貴,但是很苦。為什麽呢?第一,他不能克製本能,第二,不能克製他的機械慣性。過去的修行人“日中一食”,中午吃一餐,早上不吃,晚上不吃,保持半饑餓的狀態,他的本能就降低了;“樹下一宿”,在樹底下不倒單、打坐,他就沒有那麽多邪思妄想,但那個也是肉體的宗教,為我們所不取。我們做個正常的人,隻是要做個好人,不敢做壞人,做一個愛國家、愛人民、很正常的人,盡責任、盡義務,求心安地過日子就好了,在日常空閑的時間裏,使自己的心態安祥,這就是幸福、快樂的人生!

但是一種新的法門的推行,需要有人讚助、資助。而且新的必須來自於舊的,我們不說昨天的不好,因為沒有昨天,我們就沒有今天。如果沒有許多的昨天,我們就不能成長為今天這樣的人。對各位是這個樣子,對我來說就不是這樣子了,若沒有太多的昨天,我不是還很年輕嗎?我是這麽看。各位了解:“法不孤起”,一個新的法門的興起是需要很多條件的,需要有人發心,出錢出力,不怕苦,不怕難,大家一起努力,共同來弘法。為什麽?盡管佛法的精神和本質永恒不變,但是在佛法的表現和入門上,則必須因應時代的變遷而進步,才能契合當前社會、文化及人群的需要,而不致步上僵化的道路,方能給眾生最大的法益。這就是一個新的法門興起的必要性,也是我個人提倡安祥禪最主要的原因。

各位珍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