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二年二月五日講於台北市
一、“臨終助念”效果不大
問:淨土宗有所謂的“臨終助念”之舉,以幫助未曾修行或是修行未臻圓滿的眾生免墮三塗之苦。在安祥禪的立場,應如何幫助有緣人在臨終的那一刻也能離苦得樂,免墮三塗,常保人身,不知以何方便?
答:你這個動機很好,希望幫助所有的人,但是效果難講。廣欽老和尚臨終以前,別人問他:“念佛會不會帶業往生?”他說:“不帶業,未必往生。”能帶業往生嗎?沒有這回事。
一個人心靈的慣性是很強的,一個人的個性是改不了的,除非他得道 —— 見性,經過生命的重塑(也就是重造),否則是改不了的,所以我講“完成佛法人格化的陶冶和熔鑄”。這個辭匯是我想了很久,認為這樣表達比較合適。什麽叫陶冶呢?就是去除雜質;什麽叫熔鑄呢?就是給他定型。一塊石膏你給它做成維納斯以後,你說打碎它,再做成別的,行不行?不行。不去雜質不成佛,不熔鑄不定型,也就是不得果。小乘四果、菩薩十地,他們都有很大的差別,他們每一果都有個定型 —— 都有一定的形式,都有一定的典範。
你說“平常心裏不念佛,臨終念佛”,我看這個想法很危險,這是“不耕耘,想收獲”。人心靈的慣性比物體的慣性(也就是惰性)還要強十萬倍,人的個性是很難改的,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平常他沒有佛的念頭、沒有累積那個功德、沒有種往生的因,他卻得往生的果,我們不敢說不可能,把話說死了,就不好,但是這個想法很危險,恐怕很容易失望。
你說臨終助念,所有的助念也隻是提醒他(臨終之人)。人死的時候,在理論上是不需要助念的,為什麽呢?一個修行人要死的時候是很快樂的。“淨五眼,得五力,唯證乃知難可測”,《證道歌》說過這句話,也許我們現在五眼沒有開,但是有的時候天眼偶爾會開,睡午覺或晚上睡覺時,沒有睡著,似睡非睡,偶爾會看到一種莊嚴華麗、非常美好、絕對好的景色 —— 一片綠草地,沒有一片黃葉子,也沒有哪一朵花的花瓣是破的。那是什麽境界呢?那我們也不知道,也不要亂講。但是你們就知道,修行人到了快要死以前,他的諸根猛利,他可以發露五通,絕對可以發露五通,沒有離開肉體以前五通就發露了。若是他證得漏盡通,無所謂離不離開肉體,這個妙得很。我本來想詳細講,但是恐怕講了傳出去,走了樣子,大家誤會了,流傳出去,不好。若有機會在不傳六耳的時候,我們可以閑聊。在這個地方,我不敢講。
你那個辦法(臨終助念)多半是會落空的。古人形容人死的時候,“刀風解體”—— 吹那個風就跟刀子一樣刺你全身,那很痛苦。凡夫要死的時候是很痛苦的,不想死,又眷戀,又不舍,那個時候你跟他講“阿彌陀佛”,他放不下,他放不下(強調),他認為他兒子比阿彌陀佛還重要哩!我們作了這個心理分析以後,就可以知道,助念的效果不大。與其死的時候助念,不如活的時候勸他。
我們要知道,你在世界上所有世俗的業,將來到死的時候,業的影響力跟著你走,所謂“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這裏講的“萬般將不去”,包括你所練的國術、氣功、禪功,都是帶不走的,沒有用的,但是你的安祥心絕對不會退失。你修行到了某種火候,不會因為你生病,你的心力就很薄弱了,也就是說你就沒有加持力了。他病得最厲害的時候,你去看他,他還是有加持力,而且加持力很大。所以你就知道“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染業固然是隨身的,你修的是淨業,它還是隨身的。你想修行的成果將來不會被人偷走,也不會遺失,就是你修的安祥,你要常常保任,它就會使你活得很好。
我隻能講一句話,大修行人修得很好的時候,他是沒有靈魂的,沒有靈魂的(強調)。為什麽我們看那些鬼都是很恐怖的(牙齒露在外麵,嘴唇很短,嘴皮很薄)?我執造成的。你們講“我們埋風水,有時候過了幾年挖起來,人(屍體)沒有爛,說這是風水的關係”,因為那個人(死者)當作這是我。如果他生平沒有做過大善,也沒有做過大惡,死了以後他的魂還在追隨他的肉體,還在戀戀不舍,那個肉體在變,他說這是我,他就跟著變了,變得很快,所以鬼看起來青麵獠牙。那當然青麵嘛!人慢慢脫水、發黴、萎縮了,屍體都沒有爛,那臉是青的啦,有的時候是咖啡色的臉,所以鬼都很難看,不是他裝出那個怪樣子來嚇你,他自然隨著屍體變,說“這就是我,我就是這個樣子”,他心裏想,他就是這個樣子了。所以火葬比較好,火葬的鬼魂不是青麵獠牙,他跟活著一樣的,他看不到了,不隨著它(屍體)變。
我們不說廢話,做個結論,你的發心很好,慈悲為懷,但是效果不好,沒有什麽效果;平常不修行,臨死的時候念阿彌陀佛,不靈的。就我們安祥禪的立場來說,如果說平時他沒有安祥,到時候我們給他安祥,這個不合乎因果法則,也沒有辦法給的。
二、一超直入如來地
問:在修行的過程中,常發生許多超常識的事情,或是常理不可解釋的事情,是否可以直接麵請 師父開示,或者如何因應?
答:《證道歌》說“一超直入如來地”,一超就到了如來地了。“如來地”是個什麽地呢?你要先懂得如來,如來就是如其本來 —— 天地未判,宇宙未分,一超就到了那個境界。
那個境界跟我們修行的境界有什麽關係呢?就是說你要頭正尾正,也就是說你先要建立最正確的信念,也就是你具備了正見,你就沒有這個東西了,我保證你沒有這個東西;有的話,你也不執著它。你說這個杯子、這個講台,它是死的、冷冰冰的,你被眼睛所欺騙了;為什麽呢?因為萬物都是原子堆積的,原子裏都有電子,若沒有電子,原子會失掉向心力,它會解體。所以說萬事萬物沒有靜止的,都是動的,所以佛說“諸行無常”。
你所見的這些東西,有的是瑞相,它分三個來源:第一個是你前世的,在第八識裏麵,你的功德加深了,它的壓迫力減少了,它又主題重現,又出來一次,那是前塵緣影。第二個,這個宇宙有許多層,不止一層,三兩句話講不清楚,我們隻說有多重(層)。我們的眼睛分五眼 —— 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不光是這五種。我們的肉眼也發通的,肉眼的通可以看得到浩瀚的世界,那跟佛看宇宙的全體是不一樣的,所以有的時候我們心境好,會看出我們現實之外的現實。第三個,你對超現實的東西有興趣,你在追求它,它有時候就會出現。
對治的方法就是一切不執著,一超直入如來地。我們禪宗說“觀心”,其實“觀即不觀,不觀即觀”。什麽是觀心呢?時時自覺。“覺”是你的心,佛是大覺,你要以“覺”為真實,以“覺”為自我,以“覺”為心的正態、常態,那這個東西就會消失。這個東西來,不是個壞事;這個東西消失,那是更好。
這個問題,我隻能這麽答複你。你若要當麵問我,可以不用再問了,因為我都已經告訴你了。以後若有人問你,你也可以告訴他了。
三、如何忍受及享受寂寞
問:學法過程中,應如何忍受寂寞及享受寂寞?
答:寂寞就是不寂寞,不二法門嘛!不寂寞就是寂寞。甘於寂寞的人永不寂寞,那是享受嘛,不甘寂寞的人是常常寂寞。我隻能這麽抽象地答複你。
實在來講,你修行沒有上路。你若上路,你就知道《證道歌》說的“常獨行,常獨步,達者同遊涅槃路”。涅槃,“涅”是不生,“槃”是不滅,常常到那個不生不滅的路。什麽不生?外在的一切不從我們心裏浮現;什麽不滅?我的覺性絕不消失,我不會就變成木頭人,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沒有東西,這是《證道歌》講的“了了見,無一物,亦無人,亦無佛”,連佛都沒有了。
你們若是有了安祥,這裏頭有兩種人,一種是隨緣,另一種是有了安祥產生欣厭心,也就是說有了安祥,沒有人來感覺很好,有人來很討厭。這就不對了,違反中道,這不叫隨緣。隨緣就是任何條件我都能適應,這個叫隨緣。你若說“沒有人,最好,有人來,就生氣”,這就不對了,這就不隨緣了。隨緣就是說隨順條件,現實的條件是怎麽樣,我們就怎麽樣去適應,這個就叫隨緣。
所以你問“如何去享受寂寞”,你有了安祥,就享受寂寞了;你沒有安祥的話,寂寞就很難過。我也寂寞過,味道不怎麽好,不但不好,而且容易墮落。何以見得?“小人閑居為不善”,一個人在的時候,做壞事的機會就多,因為要消遣。消遣,有的是好的消遣,有的是不好的消遣,有的時候打個八圈的衛生麻將,這些都是消遣;有的時候租個錄影帶看看,毛病就出來了。
所以你要解決這個問題,唯一的方法,就是你修行上路,也就是說你有了安祥。“行亦禪,坐亦禪”,“常獨行,常獨步”,不是說你到沒有人的地方散步,而是說你走到頂好市場或西門町,很熱鬧,喇叭不停地響,好像你一個人在散步一樣。我想在座的很多人有這個境界,這個就是什麽呢?就是《證道歌》給你證明這個就是“道”。證道,證實你若是這個樣子,那就是你在行道。
假如你認為寂寞,感覺到寂寞,這個都是火候不到。若火候夠的話,“語默動靜體安然”,不講話、靜止也不叫寂寞,講話、在動也不叫不寂寞,不二法門,海水一味,隻有一種味道,沒有兩種感受,這個就是修行人到了一定的時間才有的境界。
要加油呀!加油到了某種程度,你就沒有寂寞感,你隻有安祥感。但是這個時候最怕“討厭別人來打擾你”,不要這個樣子。有很多人一被打擾,他就生氣,那是阿羅漢的根器,換一句話說是小乘根器。天下沒有見不得人的佛菩薩,佛菩薩是“眾生哪裏多,就到哪裏去”,所謂“十字街頭好修行”,也不怕人來煩我,也不討厭自己太寂寞。這樣就好了,不隨境轉。
四、不要自己亂看書去盲修瞎練
問:大約七個月前,和一個同學一起喝酒,那次的經驗很奇怪,全身發熱,感覺好快樂,後來瘋瘋癲癲地去亂攀緣一些東西;後來就感覺好煩好煩,然後就想把什麽東西都丟掉。後來我就休學了,不知道為什麽感覺很焦慮,到現在,我做什麽事情總是感覺很沒意思,生活也很沒有規律,不知道該怎麽辦?
答:你為什麽會有這種現象呢?是因為你沒有師父(老師),你也沒有學法,你自己自作聰明接觸一些東西。
外麵的印刷品,有的是對上根大器說的,有的是開悟的人互相聊天的,有的是對那些無明厚重的人說的。當然不止有這三類,還有程度不同的。所以你看錯了、體會錯了,會有這種現象。
發熱有兩種,一種是頭部忽然發熱,自己在發熱,那種恐怕要吃點鎮靜劑,因為身心不調和,像這樣子,睡一大覺起來就沒事情。一種是你在別人麵前,聽人說法,你感覺臉上在曬太陽,那個是別人的作用,那個與你無關。
總而言之,發熱,然後對一切討厭,那就不隨緣。這個佛法,佛講的每一部經,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經過了解眾生根器,麵對大眾而講的,他講那些話、那些經驗,就是預防你這些毛病發生。譬如有很多人說“天也空,地也空,妻也空,子也空”,一切都空,而做事也是多餘的,就懶得做了,但是蓬萊米不空呀,你不吃蓬萊米,肚子餓,所以你還是要吃飯。要吃飯,就要具備吃飯的條件,不能亂來的。
我想,你要治這個病,第一個,平常要從定、靜上下工夫,自己沒事,做一次反省,做一次反省很重要。第二個,學法一定要掃掉所有的神秘主義,超常識的或與生活無關的,把它掃掉,因為佛從來不講這些。佛講這些,那是在法會跟菩薩講的。而佛講的話,當時有太多的人不相信,我們舉個例子:佛講三千大千世界,誰相信呀?因為兩千五百幾十年前大家都講“天圓地方”—— 天是圓的,地是方的,全世界都是如此,你若說有三千多個天圓地方的東西,那是不切實際,沒人相信。而佛經上說:“阿羅漢看我們這個瞻部大(梵語,南瞻部州) —— 地球,好像拿在手上看無花果一樣,很小的。”我剛才不是講嗎?唯有佛用佛眼才能看得到三千大千世界。一千個小世界是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就是一中千,一千個中千為一大千,你說世界有這麽多嗎?經上明明講的,有恒河沙數世界。所謂世界,“世”就是時間,“界”就是空間,時空單元就叫世界,時空一個單元就是一個星球,有恒河沙那麽多,這是佛講的。佛拿一杯水,說“這一杯水有八萬四千個蟲”,大家一看,什麽都沒有呀,“你老先生年紀大,眼睛花了吧?”其實恒河的一杯水不止八萬四千個細菌,所以佛的智慧是很難比的。既然我們相信佛的智慧難比,而佛是慈悲的,“是諸眾生,皆是我子”,在《法華經》上佛這麽講的,“雖複教詔,而不信受”,我們隻要相信佛的教詔就對了 —— 他詔示我們,他教導我們,我們就接受。
如果你要學安祥禪,你不妨把我的講詞從頭到尾看一看,我教你怎麽做,你就怎麽做,我說“人要活在責任義務裏”,你就不要去討厭工作了;我說“人要有同情心”,你就同情別人,不要太關照自己了。如此走中道,你那些現象就會消失。
有些人講“天也空,地也空”,別人都看空,他不空,他自己不空,這叫魔呀!這樣的人活得很不快樂、很苦惱。
說法,一定要結合現實人生,所以我最近一次對較多的人說《佛法在世間》,六祖講的“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世間”就是我們生活的時空單位,我們要生存就要有生存的條件,你要做人就要有做人的條件,一切違反做人的條件,一切不具備生存條件的人,是活不下去的。
當然有個很好的人,他開悟了,他的太太在台灣的南部打電話給我說:“他現在有點不正常。”我說:“我知道。他那個現象就是正常,而且還有點過熱,過猶不及呀!熱度太高,一退溫就好了。”我說:“你現在也不要找醫生,給他買點鎮靜藥,吃了以後睡一大覺,他就沒事情,那是很好的事。”
像這些東西,不要執著它,照著佛經上說的做,照著我的講詞說的去做。雖然我講得亂七八糟,但是我都是結合現實人生的,沒有叫人脫離人生,沒有叫人厭惡工作,以工作為享受,就不寂寞。脫離工作沒有辦法消耗生命力,人就苦惱。因為八苦裏麵有五陰熾盛 —— 色、受、想、行、識都很旺盛;身體旺盛就想打架,不打人,挨打也很舒服;想陰旺盛,就睡不著,想入非非,就失眠,越想越興奮,幹脆不睡覺,泡杯咖啡,抽支煙,慢慢想,想得很有意思,很享受,但是明天頭昏腦脹,一出門一點都用不上,這叫妄想。所以不工作,他就五陰熾盛;五陰熾盛,人就變成神經病了。
我想你這個人還是很好的人,人不錯,很有良心。我沒有跟你相處過,我知道你這個人還是一個好人。但是你不要自己摸索,自以為是,還是要找一個你信得過的人,人家怎麽講,你怎麽做,那就對了,就這樣。
五、說法的尺寸很難拿捏
還有哪位有什麽問題?你們有問題,一定要事先在家裏想好、寫出來。你坐在這個地方,就不容易有問題了。(編者按: 耕雲導師的傳心力量不可思議,隻要不是業障深重的人,坐在他麵前,所有的邪思妄想都會瓦解冰消,乃至所有的問題都起不來。)
有人說:“老師!您怎麽會生病呢?”“我的業障重。”最大的業障 —— 喜歡亂講,所以這就有業障。
這個不是開玩笑的,因為說法的尺寸很難拿捏的,跟賣布一樣,人家買一丈,你給他八尺,他一定到公平交易委員會去告你。如果買一丈,你給他一丈五尺,你就要賠錢,你做什麽生意嘛!一定要關門嘛!所以跟你們講話,尺寸很難拿捏;給多了,自己會吃虧;給少了,你不願意,你會告我,最好的情況是要退錢。那我拿八尺布料去賣,我就倒楣了(編者按:被告、退錢或賣得便宜)。若我事先說“你要多少,給多少”,那麽價錢賣得高。如果我說“隻有八尺,買不買?在你”,那麽賣的價錢就比較低。
六、保持現在的心態,而且要相信因果
總而言之,修行一言可盡,保持現在的心態,而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不可告人的事斷然不做,不可做的事,想都不想,這是“相為”的話,是為你好。講通俗一點,這個話是為你好。你若是亂來,無所不為,那就糟糕了,自己製造自己的障礙,你修行不會成功的。否則的話,天下就沒有因果了,就沒有天律、天條了。所以你們一定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壞事雖然小,都不要做;善事雖然小,都應該做。
我這樣講,好像是老生常談,實際上,人生,你隻要留心一下,是有因果的呀,你說錯一句話,就會製造煩惱。這好像昨天我看的電視劇,梅芳演的那個醫院做飯的婦人,她跟一個住院的董事長講“閻王注定三更死,誰能留人到五更”,她就會說錯呀,那個董事長就發脾氣,其他人都說她不對呀。也就是說你有錯誤,就會帶來煩惱,千萬不要做錯事,千萬不要明知故犯。有力量能幫助別人的,盡量地幫助,幫助完,就忘了,不要說“我上次幫助他,他又沒有表示感謝,他也沒有講很感謝,他都沒有講呀。”這個人糟糕,是你錯,因為你錯,你就會煩惱呀!你做了好事還煩惱,那是自己找的,那叫“自尋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