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祥禪

時時自覺,念念自知,事事心安,秒秒安祥!
正文

禪園導覽(作者:澄海)

(2014-10-18 04:18:41) 下一個


禪園導覽


作者:澄海(台灣)




  佛教的經典可以分為兩大類:即分解說的經教與非分解說的般若係。分解說是條理清晰,邏輯分明。我們平常的知識都是分解說的,佛教的經典也是分解說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得懂,可以抉擇,可以依理傳播。類如《楞伽經》,那是一部邏輯緊嚴的論述,《楞嚴經》說理層層入扣,又延請其他的菩薩說明親身印證的經驗,提供參考。而《圓覺經》說理淺易,結論清楚。這些就是分解說的經典,義理分明,邏輯通暢。


但是般若係經典即《大般若》,走的是非分別說的方式,雖然說了好像沒有說,卻要在這裡麵由人悟得,完全避開邏輯思考。例如《般若經》常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這種句法無從推理,也無從分析,龍樹稱為「異法門」。


「宗教」兩個字,「教」指涉的是一切分解說的經典,而「宗」指的是非分解說的禪。自六祖惠能大師完全根據《金剛經》來發揚般若精神,即中華禪的產生。以後就把禪宗稱為宗乘。「宗」代表了禪,「教」代表了經教。


其實《楞伽經》也說:經是佛口,是佛親口所說的經典,禪是佛心,直達佛的心源。禪宗代表了非分解說的說法,所以採用「教外別傳,不立文字」,這是般若的特殊性,講禪非懂般若不可,因為禪就是般若,是佛心,所以《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稱為《心經》。又因為非分解說沒有義理的說明,又擺脫邏輯的慣性,必須在瞬間表露無遺,才可以避免邏輯思考的侵奪,而陷入分解說,必須採取非分解說的「教外別傳」,才能「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這一點學禪的人都疏忽了,所以學禪學得很辛苦。學術界也疏忽掉了,宗與教不分,喜歡在理上做學問。


禪是般若,般若經典講得很多,但不容易了解,想了解又患了分解說的套路,分析說明,說這一句話是什麼意思,那句話是什麼意思,整段整篇是什麼意思,運用分解說來說明般若經典,把般若弄得麵目全非。最多是相似而非真味。


禪宗是依據般若經典來自證的,不是要來解釋的。禪師在禪堂上常有藝術性的言行,幽默諧趣,吹氣成風,捏手成火,千般萬般在突顯非分解說的內涵。所以我們研究禪宗公案,一定要有這般的基本認識,才知道禪師常說:「凡有言說,都無實義」,你在堂上喋喋不休的時候,禪師一棒打下:「你又說些什麼了?」就是要回過神來,不要被識神帶走了。


最著名的公案是大慧宗杲參訪圓悟克勤,要了解什麼是祖師西來意,圓悟要他參「東山水上行」這個公案。大慧宗杲用盡精神,前後答了四十九次參禪心得,可是圓悟每次對他說:不是這樣,不是這樣。宗杲心裡真的憋得十分狠狽,又不知如何是好,慘苦。


有一天上堂,圓悟提出「東山水上行」要大家參,並呈心得,鬧了一陣,快下堂了,圓悟突然說:「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就下堂。宗杲一下子震撼住了,原來東奔西跑,問南問北都是瞎搞,回首那人竟在燈火闌珊處,那麼親切,那麼微妙。真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有口難言。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見於《壇經.行由品》:「佛佛唯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也經過了無數禪師的親身體證,捨此之外,所謂次第禪、四禪八定、止觀雙運、文字禪、五味禪等等,都不是禪宗正脈。


既然密付本心,不假文字,不歷階梯,故稱密法,禪是大密法。所謂顯密二教指的是禪宗與其他大乘佛教兩種,即非分解說與分解說。但俗稱顯密,密指藏密,似有待商榷。


秘密瑜伽在佛教興起前一千年,就在印度萌芽,世尊在世的時候是禁止弟子學習的。佛滅後,佛教集經,同時開始分裂成各種部派。秘密瑜伽與佛教的融合
是自然的事,稱為秘密佛教。


公元七世紀,秘密佛教擴大傳教範圍,北支由善無畏、金剛智、不空在長安附近活動,即今廣化寺(洛陽)。頗受唐朝皇室的尊重,不空傳給惠果,建天龍寺後,將《大日經》與《金剛頂經》圓滿融合成唐密,又傳給日僧空海,東返日本稱為真言宗,即東密。此支唐密本來興盛,又曾經在五台山舉行灌頂,廣收弟子,但武宗之後,典籍蕩然,儀軌殘破,至宋時失傳。


另一支秘密佛教由蓮華生同時傳於尼泊爾與西藏,吸納了當地傳統宗教而壯大,稱為藏密。


唐密及藏密都是秘密佛教,主要經典是《大日經》、《金剛頂經》及《蘇悉地經》,與佛教有別。他們傳法灌頂必在蔓荼羅前舉行,外人不得窺視,故稱為密教。可參考空海的《秘密蔓荼羅十住心論》、《辨顯密二教論》、《即身成佛論》及《三教指歸》。因此,密教是秘密瑜伽與佛教結合的新興宗教,應該有受人尊重的獨立地位。


唐密東傳日本,稱真言宗,又稱為東密,另有最澄將天台宗與密教綜合而成台密,即天台密的簡稱,唐密的回歸及禪宗的重建,是當今宗教界或關心宗教人士應該努力的目標。禪宗、唐密與法相、天台、華嚴等宗,是中國僧侶對佛教的貢獻,非常特殊,不能忘本。


密教可分有相密、無相密。有相密的修行,包括:經典、論典、唸咒、手印、觀想及種種儀軌,非常熱鬧。無相密完全沒有這些形式,隻有大手印、一味瑜伽、無上瑜伽、大圓滿灌頂等。這些和禪宗的「直指人心」是同一個模子的,都屬於無上密。可惜,無相密與禪宗都失傳了。


釋佛所傳般若,一般人譯為智慧,致使人人重視經典的研究,大背般若異法門的奧旨。般若講的是純生命的內涵,禪宗稱為本來麵目,它的內涵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諸法實相」。諸法講的實相是法的真實,它無始無終,當然不生不滅;它本來清淨,放大光明,所以不垢不淨;它大至無邊,故萬象崢嶸,小至不見,故空寂無聞,但一切從空裡來又回空裡去,不是不增不減嗎?這也是禪者不斷精進的生命永恆相!說悟不悟?實在令人啼笑皆非吧!


 


最後,研究佛教當做是知識或興趣的一種選擇,無可厚非,如果要踏入佛教的精微領域,必須保持一門深入的態度,持久精進。不可以自認為聰明絕頂,可以顯密兼通,禪密雙修或禪淨共修,可以預言:一事無成。隻要一門深入,不要幻想開悟,身體力行,身心會不斷獲得美好的感受,光彩奪人,喜悅自心源湧出。如果不是這樣,那你可能走錯路了,還不如學學心理學、哲學、音樂,有益身心發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