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說幾句“公道話”------看柴靜“霧霾”的隨感

(2015-03-04 16:47:39) 下一個
前些年,也是網上討論某話題,我因為沒有站在政府的對立麵,想說兩句我自認的公道話,結果被人好一通挖苦:“哎喲喂,自己在這兒給資本家打工,還把自己當成國內利益集團的一分子啦?真不把自己當外人哈~~~”我頓時無語,就差“淚水頓作傾盆雨”了。

這次柴靜的“霧霾”視頻我沒看完,當看到她問孩子“你見過藍天麽?”孩子說“沒見過。”,我便不看了,不為別的,因為覺得孩子太可憐,我的心情有些沉重,所以不忍再看下去了。

還有一個不看的原因是時至今日,霧霾問題已經非常嚴重了,是人人關注的話題,已經不需要什麽人再去喚醒他人的覺悟了,哪怕是利益集團。因為利益集團可以吃特供,但他們也是要呼吸同樣的空氣的。有錢人更關注自身和家人的健康,對治理霧霾的要求可能更迫切。

問題是如何消除霧霾?答案也簡單,APEC峰會不就見到“APEC藍”了麽?其實,稍微有點兒common sense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個發展和環保的兼顧問題、平衡問題。可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就不那麽簡單了。

90年代初,很多地方爭上小冶金項目,比如鐵合金。鐵合金俗稱“矽鐵”,是煉鋼輔料,生產工藝簡單。有礦的地方,如果還有小水電,買個電弧爐,聘幾個大廠的老師傅,再建上必要的輔助設施,就能上鐵合金項目了。當時鐵合金國際市場很好,產品主要出口日本。日本冶金業發達,但鐵合金靠進口,因為鐵合金冶煉高汙染、高能耗,他自己不搞。

那時冶金部還在,但這類小項目根本不需要冶金部審批,隻要當地計委和行業主管部門批了就行。論證項目的時候,計委、經委、財政局、冶金局、環保局、設計院等多個部門同堂會審。領導們關心的是資金、是產值、是投資回收期、是投產後能上繳多少利稅,有誰關心環保?設計院作的”可行性研究報告“裏關於環保的結論,往往是擦邊球,像“不符合國家某排放標準和規定,但企業將在二期擴建和配套中解決。。。”

你說:不行,你必須達標!沒問題啊,冶金的除塵技術早就是成熟技術,什麽袋式除塵Baghouse、靜電除塵ESP、幹法、濕法,不一而足。但錢呢?那些環保的東東可不便宜啊!上項目的錢都是七拚八湊的,政府撥一部分(扶貧款、庫區移民款),銀行貸一部分,再加上地方自籌一部分,你要我還上除塵,成本咋算?用老鄉俗話:“你讓我豆腐盤成肉價啊!”

你敢實行環保一票否決權?當地特產就茶葉、柑桔,再好也難賺錢,俗話說:無工不富,可工業除了個酒廠、煙廠啥也沒有,好不容易找個合適的項目,你給否了?領導指望政績,指望GDP,鄉親們也指望著能到工廠上班,多掙倆錢兒呢。

最後各地小鐵合金項目一哄而上,出口競相壓價,好處給了日本,汙染留給了自己。武鋼等大集團也煩透了這些小企業。小企業和大企業爭原料,擾亂市場價格,質量還不穩定。所以那種以為多引進些玩兒家就能解決問題的想法,實在是太欠考慮。

中國的事情就這麽難,煽情、喊口號都容易。出國這些年,越發認識到:中國的根本問題就是人與資源的矛盾太尖銳,很多地方根本不適合人類居住,不要什麽都往體製上靠。國外一樣在發展和環保的問題上糾結著,加拿大的Keystone Pipeline (phase 4)項目不是也遲遲得不到美國政府批準麽?油砂礦項目不是也總被人詬病麽?如果你、或者你的家人在這些項目工作,要指望工作養家糊口,你是要環保呢,還是要工作呢?

小平的“發展是硬道理”是千真萬確的,霧霾的問題也必須在發展中解決,也一定會解決。過去環境倒好,可“青山綠水枉自多”啊,不發展,窮了你也不幹不是麽?

----------------------------------------------------------------------------------------------------------------
看看幾年前參與搞的一個鎳合金冶煉項目的除塵係統。項目在巴西,離亞馬遜不遠。

爐子在房裏,但看看光除塵係統有多大。不是大企業根本玩兒不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