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閑扯南北差異

(2015-02-17 19:50:14) 下一個
閑來無事,我常會看看國內的論壇,比如”天涯論壇“。那裏經常有關於南北差異的討論,像“過年該吃餃子還是吃湯圓?”、“吃餃子該蘸醋還是蘸醬油?”、“豆腐腦該吃甜的還是鹹的?”、“管爸爸叫爺還是叫爹,管爺爺叫dia還是叫爺?”、“冬天南方好過還是北方好過?”。。。這類討論貼往往開始很熱鬧,樓越砌越高,但慢慢地會摻雜地域歧視,接著開罵,然後板磚橫飛,雞毛遍地。。。

其實這種地域差異的討論是蠻有趣的,隻要不是惡意歧視,相互調侃一下也無妨。中國畢竟太大,即便現在交通和傳媒都發達了,大多數人也隻對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兒熟悉,何況很多人一輩子也沒出過遠門兒。

我小時候家在東北一個大兵工廠,住的工人小區還是日偽時期蓋的樓。門是日本人那種拉門,地板,進屋脫鞋,兩家共用廚房和廁所。廠裏還出了個全國聞名的勞模尉鳳英。那時候廠裏有些南方人,而且多是搞技術工作的。街坊鄰居的說起這些南方人,往往既好奇又羨慕,有時候還嘲笑一下。

“哎,你看人家張工程師家,全家人兒呲飯,那菜盤子就這麽大(一比劃),像貓食,哪像咱們,呲啥都可勁兒造。。。”
“那馬副廠長家,上海人,真等整事兒,他家做菜還放糖呢啊。”
“嗯呐,就那李技術員,南方人,半夜撒泡尿還洗手,真能窮講究。”
“可不咋地,那張工程師家,每天睡覺前兒都洗把臉。。。”

這裏的“南方人”多半指的是江浙一帶的,特別是上海人。對於其他地方的南方人,就不那麽羨慕了。有人從四川出差回來,鄰居們吃完了飯都到他家聽他白活四川人。

“四川菜賊辣,根本沒法呲。”
“那地兒人窮啊,穿的破破爛爛,可整塊兒好布吧,不做衣裳,他纏頭上了,你說扯不扯。。。”

那時候東北到了冬天就是大白菜、土豆、蘿卜,家家挖菜窖。有一年我爸探家帶了幾節藕,我看到就喊:“這個蘿卜還帶眼兒啊!”成了全家的笑談。我爸總笑話我媽是“土包子”,他自己畢竟走南闖北。他說他們南下,第一次見到桔子,不知道是啥,從老鄉的樹上摘下來,沒剝皮,一吃,“這麽苦,這南方人就吃這個?!”, 扔了。後來老鄉告訴他們要剝皮,他們好一通笑話自己土包子。後來打到廣州,看到當地人把蘋果當寶貝,放在玻璃瓶裏賣,他們也覺得好笑。

有一次我爸帶了點兒涪陵榨菜,全家都喜歡,給鄰居們嚐了嚐,大家都覺得比東北鹹蘿卜好吃。後來我爸又托人帶了一整壇涪陵榨菜,那個小壇兒很好看,可是用水泥封的口。我媽稀罕那個小壇,可大家都不知道怎麽打開,最後還是把壇子打碎了,可惜了。

前些年,我回國在沈陽做項目。一次隨我堂姐夫一幫同學坐大客車旅遊,其中一位退休後在四川某軍隊酒廠當過廠長,全車都聽他白活四川人。

“這四川人當媽的啊,從來不給孩子做早飯,就給倆錢兒讓孩子到外麵吃。。。”我姐夫聽了直搖頭,跟我說:”哎瑪,真不像話,你看你侄女兒都上班多年了,你姐照樣每天早上給她做飯。。。“

我聽了笑了。南方人,比如武漢,都有在外麵”過早“的習慣,外麵攤點兒多,早點種類也多,價格還便宜,很少有人會在家吃早飯的。東北那麽冷,無論外麵支攤兒還是吃,都是很不方便的。說白了,還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有一年,我從底特律開到邁阿密,大概相當於從哈爾濱開到海南了吧?但感受到的南北差異一點兒也不大,或許很多細微的差異,我走馬觀花感受不到。但如果在中國,這一路的差異一定是很大的,無論是飲食、語言、還是房子式樣、人們的生活習性。這裏,Target 和Walmart在哪兒都是一樣的。人們追求效率的一個手段就是標準化,但標準化多了就少了多樣化,此事古難全啊。


---------------------

Disclaimer:此帖決無糟蹋俺們東北銀之意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