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海島冰輪初轉騰

(2015-02-13 20:57:23) 下一個

現如今北京城堵車之慘烈,是遠非久居海外的人所能想象的。

晚7點半前門建國飯店“梨園劇場”的戲票,我和妻6點就從亮馬橋坐出租,可臨了還是沒按時趕到。本來我也知道現在隻有地鐵不堵,可想著如果擠一身臭汗去看戲,多少有點兒給咱海外華人跌份兒,所以就打了很多提前量出發,晚飯也沒吃,可最終還是晚了10多分鍾。不但錯過了開場,也錯過了看演員化妝和與演員合影的機會。“哇呀呀,真氣煞老夫也~~~~”。

“梨園劇場”是京城有名的“旅遊劇場”,是專門給老外看京劇的。老外遊北京一般少不了三大節目------“登長城、吃烤鴨、看京劇”,這“看京劇”多半是在這種地兒。劇場雖然設在酒店裏,但不算小,裝修得很精致。那天的戲是四個折子戲,“霸王別姬”、“三岔口”、“坐宮”和“貴妃醉酒”。演出的都是北京京劇院的青年演員,勉強稱得上“角兒”的,隻有壓軸演貴妃的梅葆玖的弟子譚茗心一個。當晚也隻有她一人的名字打在了舞台兩側的字幕上。

待引座員把我倆引到八仙桌旁,我坐下來喘勻了氣兒,喝了一口蓋碗茶,又往嘴裏胡亂塞了點兒京式小點心,這才氣定神閑地開始看戲。這時候,楚霸王項羽已經開始唱“力拔山兮氣蓋世”了,我扭頭看了一下字幕,英文字幕打出的是“Farewell, My Concubine!”------再見了,我的小老婆!平時很多不雅的字眼,用了英文詞兒,仿佛就文明了許多,但在這兒怎麽這麽別扭。可細想想,“霸王別姬”似乎也沒有更好的譯法了,不知道錢鍾書、楊憲益、戴乃迭等大師們有沒有高招?。我胡亂思忖著,扭頭看了看前後左右的老外,他們都還專注地看著,有的拿照相機、攝像機拍著。可看到精彩之處,您得拍巴掌叫好啊。估計他們以為這和看意大利歌劇一樣,隻有一幕結束了才能鼓掌。我本想帶頭叫個好,可又怕他們以為我是個不懂規矩的傻小子,本來就晚來了,還瞎出風頭搗亂。

看章詒和的《伶人往事》,其中一個事兒印象挺深。說尚小雲夏天演出,一晚上的戲,無論多熱,隻前後胸和腋下會略微汗濕,而臉上無汗。等演完了戲,卸了裝,那汗“嘩”地全下來了,靠得全是內功。現在的歌星,沒唱上兩句,就青筋暴露,作痛苦狀,大汗淋漓。我盯著貴妃 -----又一個concubine譚茗心的臉,見她唱、念、扭轉、舞動、甩袖、彎腰,也是紋絲不亂,如閑庭信步一般,京劇靠的是真功夫啊。

我對京劇不算內行,畢竟受過了多年樣板戲的熏陶,多少也知道一點兒。像“坐宮”裏的對唱,也算耳熟能詳了。手機裏有李維康和李玉剛兩個版本的“貴妃醉酒”。可老外們懂嗎?知道這些故事的曆史背景嗎?知道京劇程式化的東西,比如執鞭駕馬,置椅為牆的意思嗎?能欣賞得了這台步、這身段、這水袖嗎?他們也隻有通過英語字幕來看看熱鬧罷了,可這詩詞一般的唱詞又怎能翻譯得了呢?

台上裴力士道:”娘娘,我們乃是誆駕。“ 字幕:"you honour, we false reported." 楊玉環一愣:"啊?" 高力士:"我們乃是誆駕。" 楊玉環醉態中猛地一驚,然後又非常幽怨、失望而又惱怒地,一字一板地:”哎~~~呀~~~呀!”,字幕霍然打出:“Oops!"。我的天,這準確與否且不說,美感何在啊?

我盡管比老外強點兒,可對於京劇這樣博大精深的傳統藝術,也不過隻知道點兒皮毛。但無論知道多少,京劇之美卻是容易讓人感受到的。或許這種美在人到了一定年齡後,心慢慢沉靜了,感受得才會更真切。可如果有一天,京劇在旅遊劇場裏也看不到了,那可真是莫大的遺憾呐。

看完演出回來,妻的伯父問:“今晚給貴妃打幡的幾個人啊?”“一邊兒仨啊。”伯父笑道:“偷工減料嘍!”我忙問為何?伯父道:“當年京、滬、漢號稱京劇三大碼頭;50年,梅大師在漢口人民劇場演“貴妃醉酒”,轟動三鎮,一票難求,當時給梅大師打幡的可是一邊四個噢!”。

就算偷工減料,蒙我這種外行也足夠了。隻要感到了美,我也夠本了。

“海島冰輪初轉騰,
見玉兔,見玉兔又早東升。   
那冰輪離海島,乾坤分外明。   
皓月當空,恰便似嫦娥離月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