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南小鹿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別誤以為那是愛情

(2020-07-02 07:26:30) 下一個

莎士比亞戲劇《冬天的故事》(The Winter’s Tale)第四幕第四場中,牧羊女珀迪塔(Perdita)對前來的賓客說:“這是給你的花:濃鬱的薰衣草、薄荷、夏香薄荷、馬鬱蘭,日落後花瓣閉合,日出後花瓣張開並帶著露珠的金盞花。”

Here’s flowers for you;

Hot lavender, mints, savoury, marjoram;

The marigold, that goes to bed wi’ the sun

And with him rises weeping.

故事雖發生在意大利,但從女主人公嘴裏說出的全是英國本土的流行花草。我把英文戲詞翻譯成中文時,一開始以為“Marigold”即常見的一年生草本萬壽菊。可仔細一想,萬壽菊沒有趨光性,不會在日落後閉合(即原文中的“與太陽一起睡去”),吸飽了夜裏從天而落的露水,於日出後重新張開花瓣並帶著珠露(即原文中的“隨太陽起床並哭泣)。女主角指的應該是俗名同為Marigold的另一種草本植物。

為了找出答案,我專門上網做了一番研究,發現古歐洲人最早將產於歐洲南部的向日葵屬的金盞花(學名Calendula officinalis)稱為“Marigold”。該草本植物長在莖端的花是黃色或橙色的,令人聯想到聖母瑪利亞頭頂上發散出的金色光芒,故而得名“瑪麗金”(Marigold)。英國人還將“瑪麗金”這個名字賦予了其他橙色的花,如“沼澤金盞花”(Marsh Marigold,學名Caltha palustris)和“玉米金盞花”(corn marigold ,學名Glebionis segetum 南茼蒿)。

  (金盞花)

大約在16世紀初,產於南美洲的萬壽菊(Tagetes)通過兩個途徑來到了英國:高種的Tagetes erecta 由北非引入,矮種的Tagetes patula由法國傳入,因而這兩大類萬壽菊分別被稱為“非洲瑪麗金”(African Marigold)和“法國瑪麗金”(French Marigold)。新來的瑪麗金極易生長並廣受歡迎,令早先的瑪麗金(金盞花)黯然失色。人們開始習慣性地稱萬壽菊為“瑪麗金”(marigold, 而把金盞花叫做“普通瑪麗金”(common marigold)、罐瑪麗金”(pot marigold ) 或“詩人的瑪麗金”(poet’s marigold )。故出現於1492年之前的古代文獻裏的“marigold”指的全是金盞花,之後的文獻裏的“marigold”則需通過上下文和基本的植物學常識來判斷。比如古羅馬最著名的詩人維吉爾(公元前70-公元前19年)的《牧歌》的第二卷有這樣一段詩行:“到這兒來吧,俊美的孩子; 看吧,仙女們為你帶來了一整個籃子的百合花; 為你,美麗的水泉女神采來淺色的紫香堇和罌粟果,把水仙花和芬芳的茴香花放在一起,用蠟葉芫花和其他香草將它們纏繞,然後把柔軟的風信子和金色的金盞花放在一起。

Come hither, lovely boy! See, for you the Nymphs bring lilies in heaped-up baskets; for you the fair Naiad, plucking pale violets and poppy heads, blends narcissus and sweet-scented fennel flower; then, twining them with cassia and other sweet herbs, sets off the delicate hyacinth with the golden marigold.

 

(萬壽菊)

這裏的Marigold 指的是意大利當地很普遍的金盞花。

所有的金盞花都是可食的,大多數的萬壽菊則有微毒不可食用,英文文章裏的 “edible marigold” (可食用的瑪麗金)一般指金盞花。同所有的向日葵屬的花草一樣,金盞花對陽光很敏感,通常在早晨九點張開花瓣,下午三點後慢慢閉合,又被取名solsequia (向陽花)或 solis sponsa。根據這些特點,我們可以判斷1611年首次公演的《冬天的故事》裏的marigold 是金盞花。

 

(金盞花)

在溫哥華,幾乎所有的居民都很熟悉萬壽菊,而金盞花的數量不多,沼澤金盞花則更不常見。金盞花的屬名Calendula來自拉丁語kalendae,意為“每月的第一天”,指的是該植物可以在一年中的大多數月份開花的事實。金盞花很容易栽培,每年四五月份播種,兩個月後就能開花,花期較長,而且對土壤沒有太高的要求。

金盞花早在基督教時代就由地中海地區傳到了英國,其花和葉可食用,新鮮和幹燥的花瓣被用來給食物(特別是黃油、奶酪、蛋奶凍、麵包、餅幹、湯和米飯)著色或添加風味,在曆史上被稱為“窮人的藏紅花”(poor man’s saffron)。 金盞花花瓣也被添加到色拉中,亮橙色的金盞花色素還被用於當今的製藥業,使某些藥物製劑具有令人愉悅的顏色。

  (金盞花)

英國詩人和曆史學家托馬斯·巴賓頓·麥考利(Thomas Babington Macaulay1800-1859年)在他的著作《英國曆史》(History of England)中記述了當時英國農村的某些傳統活動:“他們釀造鵝莓酒,醃製金盞花,並製作鹿肉餅脆皮。”(They brewed gooseberry wine, cured marigolds and made the crust for venison pastry)。金盞花被廣泛地用作調味品,是“所有濃湯的萬用草藥”(herb-general of all pottage)。什羅普郡的家庭主婦甚至用金盞花製作了一種特殊的奶酪, 先以脫脂牛奶做成彩色凝乳,然後添加金盞花的花瓣來著色和提味。

英國著名草藥學家尼古拉斯·庫珀(Nicholas Culpepper)在1863年的經典著作《草藥綱目》(The Complete Herbal)中寫道:“新鮮或幹燥的花朵常被用於牛乳酒甜品、肉湯和飲料中,是心髒和精神的安慰劑,並能消除困擾他們的任何惡性或瘟疫性疾病。”(The flowers, either green or dried, are much used in possets, broths, and drink, as a comforter of the heart and spirits, and to expel any malignant or pestilential quality which might annoy them.

 

(金盞花)

金盞花學名中的“officinalis”表明該植物是一種通用的草藥,花朵具有收斂和消炎作用,輸液和藥膏用來治療瘀傷、燒傷、割傷等,有止血、防止感染和加速愈合等功能。古歐洲的形象學說(Doctrine of Signatures)認為植物特有的形象特征或顏色是上帝賦予的,為人類提供了利用植物的線索。許多向日葵科植物被用來治療眼疾,因為它們的花朵看起來像眼睛。同理,黃疸使人的膚色呈橙色或淡黃色,故黃色或橙色的花似乎被標記為治療黃疸的草藥。由於金盞花沒有已知的禁忌症或副作用,中世紀的歐洲醫師也用它們治療眼疾或黃疸。

直到近代,金盞花仍在軍隊中被廣泛使用。金盞花軟膏是愈合傷口和減少感染的最重要藥物之一,在南北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的部隊醫院就有賴於此藥作為抗出血劑和防腐劑。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著名女園林設計師葛楚德·傑克爾(Gertrude Jekyll)曾發起倡導,讓民眾廣泛種植並收集金盞花,提供給法國的部隊醫院。不過自上世紀四十年代抗生素問世以來,這個故事已經被大多數人遺忘了。

 

(金盞花)

今春心冠疫情期間,溫村居民被迫長時間呆在家中,許多人的園藝和廚藝水平大為精進。如果你是吃貨,不妨在園子裏種上幾排金盞花,閑來泡金盞花茶。一大匙幹燥金盞花花瓣用滾水衝泡,燜約35分鍾,花茶便大功告成。茶水清香嫋嫋,飲來甘中微苦,濃烈的味道讓人聯想到不加糖的可可。一杯暖心暖手的金盞花茶握在手中,飲罷,心底的抑鬱和疲憊一掃而空。盡管大多數現代草藥學家並沒有將金盞花作為主要的抗抑鬱藥,但是多種曆史文獻都提到了這種特定用途。此外,你還可以製作大補湯,食材包括金盞花、雲芝(turkey tail,學名Trametes versicolor)、黃芪(astragalus ,學名Astragalus propinquus)、蕁麻(stinging nettles ,學名Urtica dioica)、海藻、有機牛肉骨、冬菇(shiitake mushrooms ,學名Lentinula edodes)等。放在大鍋裏用文火慢慢熬煮,溫和的草藥湯可以補充體內的礦物質,提高身體的免疫力。

不管是食用還是藥用,宜在晴天收集金盞花朵。將整朵花從莖幹采下,一片片摘下花瓣,擺在紙張上幹燥。花瓣之間避免相互接觸,以免導致變色。

不過我最感興趣的還是關於金盞花的各種傳說和文化內涵。大約在公元1200年,德國人就認為金盞花具有大功用,你如果在某天見到了盛開的金盞花,就表明那一天不會感染瘧疾並發燒。威爾士人認為,如果某個清晨金盞花沒有開放,必將迎來一場風暴。金盞花製成的水如果揉在眼瞼上,可以在幻覺中見到精靈。把金盞花塞在枕頭裏,會做有啟示性的夢。特別是每年1018日的聖路加節(St. Luke's Day),金盞花可以用來做愛情占卜,姑娘們將花瓣一片片摘下,嘴裏念著“他愛我,他不愛我……”

  (金盞花)

中世紀期間有一本廣為流傳的《秘密之書》(The Book of Secrets),作者阿爾伯特·馬格努斯(Albertus Magnus,約1200年-1280年)是德國天主教多明我會主教和哲學家。他在書中探索了野獸、草藥、石頭和人體的真實或想象的神秘特性,並講述了如何施放咒語和混合藥劑等。該書於13世紀末以拉丁語出版,並翻譯成所有主要的歐洲語言,於1550年左右首次以英語出版,此後多次重印。書中的草藥篇、石頭篇、野獸篇,占星術篇和“世界奇跡”篇有著許多精彩的描述,其中有一段是關於金盞花的:在8月份收集金盞花,然後將其包裹在月桂葉中,並在上麵加一個狼牙,可以防止人們對你撒謊。

該書出現在知識和懷疑論不斷發展的時代,說明當時的公眾對魔術和不可思議的事物抱著極大的興趣。即使在今天,神秘學的從業者和研究人員,以及普通讀者仍對書中敘述的奇妙事物感到著迷。他們會告訴你:擁有金盞花的人注定會受到很多溫柔的祝福,這些祝福非常母性化,包含著理解、寬容、接納和慈悲。有時人們會誤以為那是愛情,其實這些祝福的深度和廣度早已超越了愛情的範疇。

 

(金盞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vacantlot 回複 悄悄話 金盞花:嫉妒,惜別,迷戀,離別之痛,盼望的幸福,不變的愛情。



marigold, Mary gold

基督教傳說,瑪利亞在誕下耶穌後,由於遭到希律王的追殺,舉家逃亡埃及,途中被竊賊偷去錢包。當竊賊打開錢包後,發現裏麵掉出的不是錢幣,而是一朵朵金盞花。



誤以為那是愛情

由於金盞花是通知聖母瑪利亞懷孕的花朵,因此它的花語也是「救濟」。

凡是受到這種花祝福而生的人,非常母性化,洋溢著能包容一切的溫柔光輝,理解、寬容、接納和慈悲。有時這種溫柔也會被人誤以為是愛情。



每年10月18日的聖路加節(St. Luke's Day),金盞花可以用來做愛情占卜,姑娘們將花瓣一片片摘下,嘴裏念著「他愛我,他不愛我……」

「聖路加,聖路加,仁慈於我。讓我在夢裏見到我的真愛。」

“St Luke, St Luke, be kind to me. In dreams let me my true love see”

年輕女孩們也在這天睡前塗上金盞花油膏,呼喚聖路加讓她們在睡眠中與愛人相遇。甜夢由此形成。



相傳它還有預測天氣的功能:如果花在早晨7點以前綻放,當日必定是睛天,反之就將要下雨了。



「這是你不要的向陽之花,我的太陽,因你冷漠的火焰而枯萎。」

「我不願回想我與她的關係;在一個女孩因為痛苦於自己無信無義的愛人而被變成一株向日葵的時候,她就失去了芬芳,那些時分過去了。我不想和她告別;對於我,再也沒有什麽東西比女人的哭泣和女人的哀求更讓我厭惡的了,這種哭泣和哀求改變一切但其實毫無意味。我愛過她;但是從現在開始我無法再讓我的靈魂花費精力。如果我是一個神,那麽我會為她做尼普頓為一個仙女所做的事情,將她變成一個男人。」

《非此即彼》誘惑者日記 - 克爾凱郭爾 京不特譯
金盞花學名是Calendula officinalis,但它的拉丁名來源於“calendae”這個詞,意思是“一個月的第一天”。這大概是因為它在每天開始時開花,幾乎全年開花。它的陽光明媚的橙黃色花朵也被稱為全天跟隨太陽,然後在晚上關閉並在第二天再次開始它的路徑。

文藝複興時期,在英格蘭,男人向他們傾心的年輕女性提供一籃子金盞花。

這個傳統無疑來自一個古希臘的傳說:年輕女子克萊緹亞愛上了太陽神阿波羅(赫利奧斯),每天早上天一亮坐在草原上昂首張望太陽神經過,無謂等待著,整日隻以露水充饑,用淚水代茶,希望阿波羅看到後會被她所感動,從而愛上她。

但是,經過九天九夜不眠不休的盼望,她的雙腳竟然變成了根,並紮在土壤裏,而她瘦弱的身軀則變成了綠色的枝葉,蒼白的小臉則變成了金黃色的花朵,她被自己的熱情所吞噬,在死後變成了一向著太陽的金盞花。

雖然克萊緹亞已經變成了一株原野上的花,但她愛太陽神的心卻永遠沒變。她的臉龐始終仰望著太陽,阿波羅駕著馬車載著太陽在天空上來回,她的臉龐和眼神也跟隨著阿波羅的方向,癡癡地望著……這朵癡情的花據說就是今天的太陽花。

太陽花的花語是沉默的愛,說不出口的愛。

另一版本:克呂提厄是一位海洋女神。她曾是太陽神赫利俄斯的情人,但後來赫利俄斯又愛上波斯公主琉科托厄。妒火中燒的克呂提厄向波斯王俄耳卡摩斯告發了琉科托厄與赫利俄斯的關係。

俄耳卡摩斯下令將不貞的女兒活埋。赫利俄斯得知此事後,徹底斷絕了與克呂提厄的來往。癡情的克呂提厄一連數天不吃不喝,凝望著赫利俄斯駕駛太陽車東升西落,日漸憔悴,最終化為一株太陽花(向陽花)。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