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炎炎夏季,引領中國互聯網金融大潮的先頭兵——“餘額寶”卻一路降溫, 年化收益率從年初6.39%,一路下滑,眼看破4%指日可待,這使得注重收益率的“餘額寶”用戶有點按耐不住了。7月17日,一款年化收益率高達9.8%的票據理財產品“票據寶”橫空出世,引起市場熱議。
深圳市票據寶金融服務有限公司推出的“票據寶”,主要為企業及個人用戶提供票據融資、票據理財服務。票據融資是指以未到期商業匯票為媒介的資金融通行為,即資金融入方為獲取資金,將所持有的未到期票據轉讓(或限期轉讓)給資金融出方的融資行為。票據融通是指金融機構通過買入或賣出票據所進行的短期投資或融資行為。中國票據市場的主體包括商業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企業以及中央銀行。
“票據寶”的創新之處在於兩方麵:首先,通過票據寶在線平台,將互聯網金融投資者帶到傳統銀行的核心業務層麵,使得普通人也能享受到“票據”這一銀行核心業務的相對高收益。在此之前,普通散戶投資者一般不具備投資銀行承兌匯票資格,需要通過金融機構購買。通過“票據寶”,投資者可以實現對銀行承兌匯票的間接投資。
其次,給中小企業票據融資提供了一種方便快捷的途徑。相對其他金融市場而言,票據市場利率市場化程度較高,因此也成為企業融資的重要選擇。中國票據市場規模已達45萬億人民幣,且逐年增長,而銀行是這個市場絕對的壟斷者。大企業的大票據通常是銀行優先服務的對向,往往更受重視、能享受較低的貼現利率和更完善的服務。而小微企業的票據由於額度不高,很難得到銀行的青睞,導致流動性不高,貼現利率較高。通過“票據寶”,中小企業能夠以銀行的承兌匯票作為質押擔保,通過互聯網平台直接向投資者募集資金。
“票據寶”創造性地跳過銀行,通過互聯網平台直接對接融資雙方——小微企業和互聯網投資者。它不僅給這些小微企業提供融資便利,同時將較高的貼現利率回饋給互聯網散戶投資者,從而實現融資企業與投資者的雙贏。
不過,雖然有人稱,“票據寶”將互聯網理財從過去的“1.0基金時代”帶入到“2.0票據時代”,但它的商業模式,以及市場、用戶體驗和營銷操作,都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它的意義遠遠達不到劃時代的“餘額寶”。
首先,雖然“票據寶”在票據細分市場上開創先河,但其商業模式並非首創。“票據寶”率先把個人投資帶入票據市場,其模式並不像“餘額寶”的“前端銷售渠道+第三方支付+基金公司”模式,更像P2P(Peer-to-Peer)的進化版P2B(Person-to-Business),類似於P2P裏的陸金所把平安的擔保產品證券化,通過在線平台,將產品賣給普通投資者。隻不過“票據寶”的資產證券化裏的資產不是擔保產品,而是銀行票據。
其次,規模有限的市場將會限製從業者的發展空間和用戶參與度。中國票據市場規模達45萬億元人民幣,其中98%以上都牢牢掌握在大企業和大銀行手中。 大企業的票據更容易在銀行裏貼現並得到更低的貼現率。樂觀估計,隻有2%左右,即1萬億元的票據市場屬於小微企業。小微企業票據市場具有高回報、高風險、操作成本相對高等特性,因此這個市場目前銀行是覆蓋不到的。不過,隨著傳統銀行的互聯網化,加上市場利率化程度不斷提高,小微企業票據市場麵臨傳統銀行業務擴張的威脅。而“票據寶”平台在技術上不存在壁壘,因此還麵臨新的非銀行機構入侵的潛在競爭。從最新“票據寶”推出的幾期產品可以看出,利率也一路下滑到7%,而且每期產品數額都在10-100萬區間,用戶購買競爭激烈。
第三,“餘額寶”牢牢抓住用戶,並非僅僅依靠它的回報高,還靠它的用戶體驗——從“T+0”,到餘額寶和支付寶的無縫連接,打通消費和理財的界限,最後融入到阿裏整個體係中。這樣一個生態圈,極大提高了用戶體驗,增大了用戶粘性,這也是為什麽雖然“餘額寶”收益率一直下滑,甚至低於其他傳統銀行推出的貨幣市場基金收益率,但它的用戶和體量仍然牢牢占據龍頭地位。“票據寶”上線時間很短,用戶體驗有待改進,特別是與第三方支付企業國付寶的合作銜接也不是很流暢。整體上除了高回報,沒有特別吸引用戶的地方。另外,高回報雖然看上去很美,但用戶並不一定能搶得到,挫傷了一部分用戶的參與積極性。
最後,“票據寶”的營銷操作,包括“無門檻、無風險、高收益”、“百分之百零風險”,都在走監管的邊界,冒著違規的法律法規風險。而且廣為流傳的、讓人怦然心動的9.8%高年化收益率,其實包括了渠道方微財富補貼的1%,發行這款產品的公司再補貼的1.8%,真正回報才7%。這種靠貼補提高回報率吸引眼球終的方式,短期可達到宣傳廣告的效果,但如果沒有真正紮實的回報,長久難以為繼。
當然“票據寶”也有成功之處,比如在票據市場上的先發優勢,後端有多年積累的票據市場的數據優勢,企業個人客戶的資源優勢,同時還有銀行票據相對高的安全優勢。可以說,它最主要的成功,在於開發了票據這個特定市場,這樣帶有市場特性的成功,很難在其他互聯網金融領域被複製。
它也帶來一個啟發:互聯網金融創新其實不難。你隻要仔細研究傳統銀行的業務,看哪個領域是銀行忽略的、沒覆蓋到的,且是老百姓和中小企業需要的領域,如果能結合互聯網技術提供這個領域的服務,你就找到了下一個互聯網金融創新的爆發點。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責任編輯郵箱:tao.feng@ft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