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懶,這個係列都一年多沒有更新了,這懶散的風格,倒是越來越像加拿大人。
上回書說到美加的幾個城市,這回書,咱試著談談美加的政治以及大選。
美國的總統大選現在正是如火如荼,馬拉鬆賽跑似的,一搞就是小兩年的工夫,鋪天蓋地的新聞,你想不關注都難,說白了就是燒錢,誰讓美國老大財大氣粗呢。加拿大大選就簡單多了,上次持續最長了,11周(一般也就持續五六周的樣子),還被老百姓罵了,說勞民傷財。當時保守黨仗著財力雄厚想把自由黨拖垮,沒想到小特魯多後程發力,一舉奪得總理寶座,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啊。
你看,小特魯多都執政半年多了,到處跑著刷臉走秀,這美國大選才走了半程,川普和希拉裏正互掐呢。
美國是選總統選一個人,而加拿大是選政黨。美國的共和黨和民主黨,執政理念上對應加拿大分別是保守黨和自由黨,其他的政黨都是打醬油,從未執政過。加拿大從東海岸到西海岸(from sea to sea是加拿大的moto,因為加拿大聲稱對北極擁有主權,現在已經改為from sea to sea to sea),劃分了338個選區,大選就是從這338個選區選出國會下議院參議員,獲得最多議席的政黨組成內閣,其領袖成為總理。不過成了總理也不如美國總統牛氣,加拿大因為曆史上和英國的淵源,還算是君主立憲製政體,名義上的最高國家元首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這老太太疑心重,派了一個總督作為自己的代表,來監督總理幹活(所以加拿大總理挺慘的,哈哈)。
加拿大總督以前得是英國人,至少也是爵士,現在必須是加拿大人。我也是google了一下才知道現任總督叫David Johnston,總督一般不怎麽露臉兒,也沒什麽事兒做,整天住在一所能讓人參觀的大房子裏。加拿大國慶節那天,總督總理一起出來溜,和人們大眾打招呼,總督這個位置找個機器人來當我看也行。
雖然都是民主體製,領導們受監督,都不能胡來,但相比之下,美國總統就牛多了,全世界都知道不說,指那打那,誰不服氣美國老大都不行。特魯多就慘了點,要不是長得帥,估計沒幾個知道加拿大總理是誰,到處秀肌肉和臉蛋。去美國訪問把美國人迷的不行不行的,還有人求他去美國競選總統,真挺逗的。
加拿大大選時,民眾投票選出本選區的議員。有個問題來了,如果你挺喜歡本選區的議員,但不喜歡其黨魁,怎麽辦?這很難取舍,卻又不得不取舍。還有一個風險,就是黨魁所在選區,如果連本區議員都選不上,即便是本黨獲勝了,也沒臉出任總理了。這時從未發生,但理論上是可能的。
所以,美國大選時,家家戶戶門前都插著牌子,表示支持誰當總統,候選人主要就那兩個。但加拿大,縱觀全國各個社區,牌子多了去了,都不一樣。我覺得,加拿大大選的更難選,哈哈。
美國雖然是聯邦製,各州都有很大的自治權,但聯邦政府還是有很強有力的領導力,尤其是對外事務。我個人感覺加拿大的聯邦製更為鬆散些,基本上各省都搞各省的。記得自從辦理了楓葉卡,再沒有進過聯邦辦公室辦事。最近阿省的大火,就省政府在滅火,聯邦政府也沒幫什麽忙。平時的雜誌上,大多是英國王室的封麵,小王子一家上鏡率最高了。
加拿大地廣人稀,也沒什麽心氣搞政治,隻要政治家別亂來就行了。國防也不擔心,看看地圖就知道了,南北都是美國,有什麽事美國先去操心了,加拿大落的清閑(想管也管不了)。
加拿大更自由,最近自由黨上台就更不得了了;同性戀,變性人什麽的都有法律保障一視同仁,學校都要建模糊性別的廁所;連大麻都要合法了。在加拿大,基本上隻要不礙著別人,想幹啥都行。不像美國基督教主流社會,還有些潛規則。
要說加拿大政治,有一股力量不能不提,就是魁北克法裔。魁北克由於曆史的原因,英裔和法裔一直互看不順眼。所以政治上得搞平衡,典型案例就是加拿大首都當年的選定,就是女王為了擺平兩個族裔,舍棄了魁北克城,多倫多,蒙特利爾和金斯頓,而選擇了渥太華,因為渥太華就在安省和魁省的邊境線上。英語法語都是加拿大的官方語言。
魁北克一直是加拿大一個異類,基本上很多事都擰巴著來。比如每年7月1日加拿大國慶日,其他省正在轟轟烈烈的慶祝呢,魁省卻正忙著搬家,因為那天是魁省傳統的搬家日,很多租約那天到期;又比如,上任財長突然去世,加拿大降半旗,魁省就沒有;好多公共假期也不同。渥太華這邊,路牌都是英法雙語,對麵魁北克隻有法語,很是不便。如果加拿大收緊移民政策,魁省移民可能很寬鬆,等等很多。聯邦政府每年都會撥款資助魁省,其他很多省也會不滿。
魁省總體是個很保守的農業省,從建築到生活,風格和其他省大不一樣。魁北克也是牽製聯邦政府的重要力量,但魁獨是沒什麽可能了。上一屆魁省省長就是魁獨,錯誤的認為魁獨支持率高,提前進行大選卻導致自己慘敗,丟了省長位置。魁獨就是喊幾嗓子,從聯邦要錢,要真的搞魁獨,恐怕連他們自己都不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