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來到一間學習的空間,今天的早餐是一杯豆奶。
今天聽Richard Koch 談掌握80/20 原則、非合理的成功和賭博的藝術。我對賭博是毫無興趣,吸引我的僅僅是數字:80/20 原則。
理查德科赫是一位企業家、投資者。他寫過四本關於如何在商業社會中應用80/20原則的書籍。在過去37年來,他的投資以每年22%增長率增長。1997年撰寫的《80/20原則》主要是向世人解釋了帕累托法則,該書被GQ雜誌評為有史以來最暢銷的25本書之一。他的新書名為《Unreasonable Success and How to Achieve it》,在這本書中,他繪製了一張新的成功地圖,並宣稱任何人都可以通過該書獲得自己事業的新高度。
第一個問題:你會給一個現在上高中的孩子提個什麽建議?
首先去發現你最擅長的事情,然後付出巨大的努力來磨練這項技能,每一天,每一個月,每一年,直到這項技能比別人強上很多。然後發揮這項才能去改變外部世界,不要太在意錢,隻要在意它是不是能讓外界變得更為有趣。如果你有一項與眾不同且有用的技能,你想要的一切都會隨之而來。
第二個問題,你自己是怎麽發現自己的特長呢?
我一直對曆史非常地感興趣,因為它使我能夠培養一定的分析技能,特別是非定量分析。我在工作期間常常會對曆史產生一些看似非常古怪的想法,我認為它們是合理的。在我看來,希特勒幾乎複製了列寧和斯大林所做的事情:希特勒是一個偉大的反共主義者,他們是偉大的反納粹分子,但他實際上遵循了列寧的政策,例如,列寧之前沒有人真正做到過一黨製。
第三個問題:你是怎麽發現80/20法則?
牛津有一座非常奇妙的建築:博德利圖書館,它離我就讀的學院很近,它的偉大之處在於它幾乎有你能想象到的任何一本書。有一天,我決定要讀一本叫《經濟理論課程》(作者是Vilfredo Pareto) 的書,這本書就是運用代數方程,顯示了17C~19C時期英格蘭、意大利、法國等國家的財富分配模式,結果發現:比例非常小的人占有了那個國家大部分的財富。我就是從那兒獲得靈感的,然後提出了80/20法則。
也許你覺得有些抽象,那麽我們用一個學生來舉個例子:比如一個牛津大學的學生說:“好吧,我知道我在期末考試之前得寫出11篇論文。” 隻有通過,才能獲得學位。於是我可以去查看學校的樣本論文,發現每篇論文大概有50個左右的問題。天啊,這太頭大了,我真的無法想象我可以完成50X11的工作量。 於是我換個思路,“好吧,也許我用這個80/20原則試試看。”於是我先拿到過去20年考過的試卷。考題範圍相當廣,有法國大革命、俄國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起因等。於是我再對自己說:“好吧,我不需要研究得這麽廣泛。我可以先寫三四個問題的答案,然後我對於每篇論文,我隻研究六個主題,不再涉及其他,但我會盡量研究得麵麵俱到。我會引用非常晦澀難用的語言。甚至我還會使用我實際上一無所知的的外語,但我會絕對完美無缺地學會它們,如果我這樣做,就不需要做太多的無用工作,然將獲得最高學位。
第四個問題:《80/20原則》是如何成書的?
我在從事谘詢工作中的一個收獲就是:知識很好,但原則更好。原則可以幫我對知識進行分類、分析,並快速了解問題的本質所在。
我寫過一篇小文章(《從A到Z進行管理》),認識了一位編輯, 他非常好、非常聰明。他對我說:“我拜讀了你的文章,它涵蓋了我能想到的所有原則,也涉及到商業領域的許多重要理家。我希望你把它擴展成寫一本書怎麽樣?寫一本關於80/20原則的,你看,你在這裏已經寫了半頁,憑直覺我想說這是很重要的。
我回複說,不,這不可能,我絕無可能寫一本關於80/20原則的書。我已經寫了半頁,如果需要的話,我可以填充為一頁。要是你拿著槍頂著我的頭,我可以寫成一章。但我絕對寫不出一本。因為沒有什麽可說的了。
他繼續鼓勵我說:“那可能是一本又厚而且會獲得成功的書。”我隻好繼續問:“好吧,也許吧。但你能告訴,我怎麽才能把它寫成一本書的長度呢?”他說:“你去研究一下。你提到Vilfredo Pareto,那麽先把書再讀一遍。然後再盡你所能查閱網絡上的所有內容。”事實上,互聯網真的有很多東西。結果就是我們在1996談起,而這本書第二年就出版了。有趣吧?這件事給我的啟發就是多去冒險。
第五個問題:什麽是不合理的成功呢?
我一直對成功學很有興趣,特別是在看待人和人之間的差異時。今天看來,成功在許多方麵具有隨意性、任意性,成功的人不一定都是最聰明,或者最努力的。
關鍵是兩點,第一個是自信,第二個是具有奧林匹克期望:即對自己和其他人的期望很高。這方麵做得最好的人可能是傑夫·貝佐斯,他經常說他相信自己團隊中的每個人都是絕對的A級球員。他說,如果你把一個不習慣高期望的人放在一個高期望的團隊中,他們會適應的。但反過來也是如此。貝索斯非常擅長做的一件事就是擁有盡可能高的標準。要是你不相信我的話,可以去翻翻過去所有亞馬遜年度報表,裏麵總是強調長期性。迪士尼公司的Bob Iger也是另一個很好的例子。Shopify公司的 Tobi Lütke更是個令人難以置信的例子。更令我震驚的是,這種長期願景最終往往都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