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詩卷

放眼古今,遊心書海。
個人資料
正文

曆史筆記, 魏源《海國圖誌》與明治維新

(2015-01-27 05:07:19) 下一個

  鴉片戰爭之後, 魏源受林則徐之托,編寫成《海國圖誌》,但出版後乏人問津。但《海國圖誌》傳入日本之後,對明治維新前夕的日本思想界起了作用。
“師夷長技以製夷”也成名句。

曆史筆記:著書獻策見心丹(《海國圖誌》)

“夢中疏草蒼生淚,詩裏鶯花稗史情。”            魏源

 

    何紹基(1799~1873) ,字子貞,湖南道州人,以書法聞名於世。他18歲初進闈場,37歲才中進士, 19年間,四度落第。1822年第二次落榜後,他作詩《柬魏默深》給魏源:"蕙抱蘭懷隻自憐,美人遙在碧雲邊,東風不救紅顏老,恐誤青春又一年。"說科舉功名,有如遠在雲端的美人,遙不可及;而他們的青春則逐年而去,誤此一生。明清的科舉製度,令許多讀書人皓首窮經,至老仍在功名之外。

    魏源(1794~1857)湖南邵陽人,字默深,也是考場的失意人,1822年中舉人,道光五年(1825)受江蘇布政使賀長齡之聘,輯《皇朝經世文編》120卷;又助江蘇巡撫陶澍辦漕運、水利諸事。道光九年(1829)應禮部會試,與龔自珍雙雙落第,房考劉逢祿作《兩生行》哀之,從此“龔、魏”齊名。劉逢祿稱魏源為“無雙國士長沙子,孕育漢魏真經神。”直到1845年,魏源五十二歲,才殿試中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道光二十一年(1841),魏源入兩江總督裕謙幕府,參與抗英戰爭。同年,魏源在鎮江與即將發配往新疆的林則徐會麵,兩人對榻傾談,林則徐將自己積累的資料《四洲誌》交給魏源,《四洲誌》是根據美國公理會的(E.C.Bridgman裨治文)所著的《聯邦誌略》再編成的。以此為基礎,魏源”博參群議以發揮之”編成《海國圖誌》六十卷。又說:“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製夷而作。” 《聖武記》 及《海國圖誌》分別完成於鴉片戰爭末期,魏源自述以“愛國憂邊老未閑,著書獻策見心丹。”之心,希望所作能有用於救亡圖存。       

 

    魏源批評當時人對外國所知太少:“儒者著書,惟知九州島以內,至塞外諸藩,則若疑若昧,荒外諸服,則若有若無……皆徒知侈張中華,未睹寰瀛之大” 。 他在《海國圖誌後敘》說:“聖人以天下為一家,四海皆兄弟。故懷柔遠人,賓禮外國,是王者之大度;旁谘風俗,廣覽地球,是智士之曠識。彼株守一隅,自畫封域,而不知牆外之有天,舟外之有地者,適如井蛙蝸國之識見 。”又引前人之言:「欲平海上之倭患,先平人心之積患。」 

    1850年,日本人就擇要翻刻出版了《聖武記采要》三冊。《海國圖誌》初版50卷於1843年1月刻印於揚州,但出版後乏人問津。書商設法運到日本販賣,當時的德川幕府有禁教令,禁止散布基督教之教義,由於書中有基督教的記事而被查扣。之後被幕府的官員買去。

    1853年,美國的佩裏將軍率船來到日本,提出與日本通商,稱之為“黑船來襲””。閉關鎖國的幕府被迫與美國簽訂了《神奈川和親條約》。接著,日本又和英、俄等國分別訂約。《聖武記》和《海國圖誌》的傳入日本,其內容恰合當時日本之時局,受到重視,紛紛翻譯、訓解、刊刻。在1854至1858年之間,各種翻印本加上日文譯本刊行的版本竟高達三十多種 ,對明治維新前夕的日本思想界起了作用。幕府末期的思想家佐久間象山說:“嗚呼!予與魏,各生異域,不相識姓名,感時著言,同在是歲,而其所見亦有暗合者,一何奇也,真可謂海外同誌矣!”其弟子吉田鬆陰,被視為是許多明治維新功臣的思想導師。

    魏源重視人才與工商業的發展。他在《聖武記敘》中說:”財用不足國非貧,人才不競之謂貧。”魏源主張培植和保護稅源,指出“善賦民者,譬植柳乎,薪其枝而培其本根”。並說:“士無富民則國貧,士無中戶則國危,至下戶流亡而國非其國矣”。強調富民對國家之重要。

    張維屏《清代詩人藝談錄》,評:“默深學問淵博,才氣縱橫,其性情兀傲,幾若目中無人。……其詩文發揚縱肆,字句紙上皆軒昂,洵一代之奇才也。” 又說:“魏默深、龔定庵皆奇才,然使得位使權,其剛愎自任亦宋代王安石也。”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談《海國圖誌》,說:“由今觀之,誠幼稚可笑。然其論實支配百年之人心,直至今日,猶未脫離淨盡,則其在曆史上關係,不得謂細也”。張維屏收到魏源寄來的《海國圖誌》,在書上題詩述感:
憶昔握手向京華,別久來書豁眼花,
氣壯群推魏無忌,心孤誰識賈長沙?
九州島縮地憑揮翰,四海披圖當泛槎。
太息繞朝終不用,為君一讀一長嗟
。”
讚賞魏源著作之內容豐富和眼光獨到,也惋惜他的懷才不遇。

      魏源的詩,多遊曆名山佳水之作,自題詩集說:“應笑十詩九山水。”魏源《金陵懷古》其二:“照殘今古秦淮水,磨滅英雄晉石頭。地氣輒隨王氣盡,前人留與後人愁。春秋吳越燈前壘,台榭齊梁霧裏謳。淒絕多情天上月,年年長戀冶城秋。”痛心國勢衰微,也預言清王朝氣數將盡。 “沉沉萬夢中,中有一人曉。置身天地外,何羨紅塵浩。” 則顯出眾醉獨醒之心。郭嵩燾作《古微堂詩集序》說:“默深先生喜經世之略,其為學淹博貫通,無所不窺,而務出己意,恥蹈襲前人。人知其以經濟名世,不知其能詩,----- 先生所著書,流傳海內,人知寶貴之,而其詩之奇偉,無能言者。”

    魏源晚年皈依佛教,虔修淨土法門,六十四歲時逝於杭州僧舍。佛教的彌陀信仰,長久成為民間文化。但存世的《無量壽經》各譯本之間差異甚大,魏源取自漢迄宋的譯本,會成一經,仍名《無量壽經》,魏源並將其同《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合編為《淨土四經》。同治五年(1866),楊文會(1837~1911,號仁山)在南京創辦“金陵刻經處”,首刊即為魏源編的《淨土四經》。《普賢菩薩行願品》也因此成為中國佛教信眾早晚課誦的通行內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