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詩卷

放眼古今,遊心書海。
個人資料
正文

兩岸抗戰爭議,北京的氣度, ZT

(2015-08-31 19:42:51) 下一個

 

一個抗戰,兩種表述。

 

「九三閱兵」的種種亮點非但沒有緩解兩岸的積怨與對抗,反而激化了積怨與對抗。原因何在?

      兩岸抗戰史最大的爭議,是對國共抗戰功過的爭議。中國官方最權威的說法出自毛澤東,即中共一直中流砥柱,國民黨則躲到峨眉山上「一擔水也不挑」,消極抗日,積極反共,抗戰勝利才急著下山摘桃子。


      這說法寫進了毛時代的歷史教科書,家喻戶曉,代代相傳。但它顯然不合史實。僅舉一例:位於南京的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兩個月前公布的20萬份抗日陣亡將士檔案,全部是國軍將士的檔案,中國官方迄今拿不出一份較大規模的中共抗日陣亡將士的檔案。

      這不奇怪,抗戰主力本來就是領導合法政府的國民黨。八年抗戰期間,國軍陣亡將領二百餘人,作戰傷亡及病亡總計365萬餘人,毀機2468架;海軍艦艇全部打光……。

國軍犧牲最大,貢獻也最大:總共擊斃日軍48萬人,包括日本將官129人。而據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回憶,中共軍隊擊斃日軍總計不過5萬人,擊斃日軍將官僅阿部規秀一人。

     即便根據中共的宣傳,到抗戰勝利時兵員總數佔全國三分之一的中共軍隊,八年抗戰傷亡總計也不超過60萬人,僅及國軍六分之一。對比國軍,其犧牲和貢獻都不成比例。

國民黨的憤怒也就不言而喻。如果北京尊重歷史,九三閱兵是個機會。趁此還原真相,承認國民黨主導抗戰,中共處於輔助地位,無疑是對抗戰最好的紀念,不僅國民黨服氣,日本人也不得不服氣,全世界都會服氣。但就北京目前的表現看,這一設想不切實際。北京回歸真相,兩岸在抗戰史上和解,為時尚遠。

北京的氣度

       可資印證的另一個信號,是北京對國軍抗戰老兵的態度。固然九三閱兵有國軍抗戰老兵參加,但北京一直刻意迴避的是,大陸的國軍抗戰老兵幾乎每人都有一本血淚賬,在整個毛時代,他們都是政治賤民「地富反壞右」的一部分即「歷史反革命」,不僅本人飽受迫害,而且株連九族。

      但對這大規模的迫害,北京迄今沒有一聲道歉,遑論國家賠償。今天因統戰需要,對國軍抗戰老兵召之即來,無非基於政治實用主義,缺乏對歷史負責任的態度和人道關懷。

      北京九三閱兵,不僅如通常說的那樣,是向全世界尤其向日本秀肌肉,炫耀大國崛起的自豪,同時也想展示所謂軟實力,才刻意安排了一些亮點。但這些亮點終究不過是技術性的,在根本問題即抗戰領導權問題上,北京仍嚴防死守。郝柏村的國共抗戰功績論,即因為跟中共中流砥柱之說衝突,曾招來北京一位少將的痛斥。

       黨的偉光正形像不容動搖,這是北京的底線,也是北京的自我綁架。北京紀念抗戰70週年,口號之一是「珍愛和平」,但和平的前提是和解,如果不敢麵對真相,沒有跟歷史和解的勇氣,談何和平?徒然刺激對抗而已。

     九三閱兵不僅無力改變這一現實,反而更烘托一黨之私。本來,抗戰是國家的抗戰,民族的抗戰,國家和民族才是第一位的。但迄今為止,北京的宣傳口徑,對抗戰紀念及閱兵主持人習近平的介紹,仍隻提中共總書記的身份,不提國家主席的身份,而國家主席才是他的最高身份,才最適合抗戰紀念。

      政黨必須忠誠於國家、服務於國家,是現代政治倫理的基本原則。但即便在抗戰紀念這樣的場合,也隻有黨沒有國,黨淹沒國,違反起碼的政治倫理。

       北京如此氣度,如何讓人服氣?何來軟實力可言?如果缺乏軟實力,隻靠拳頭,九三閱兵展示的所謂大國崛起,又如何不讓人驚懼?

撰稿:旅居台灣的中國時事評論員 笑蜀

BBC中文網 2015年08月31日 20:37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