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詩卷

放眼古今,遊心書海。
個人資料
正文

剩有詩心鬱未平(俞明震,1860~1918 )

(2014-11-17 18:45:56) 下一個

剩有詩心鬱未平(俞明震,1860~1918 )

“讀史難通今日事,聞歌不似少年聲。                俞明震

 

俞明震(1860-1918),字恪士,號觚庵。浙江紹興(山陰)人。甲午年除夕,俞明震登台北城樓有詩:“寥天有此登高興,暮雨飄殘隔歲心。役役談兵清議在,冥冥入世幾人深?”乙未割台時,俞明震以刑部主事充全台營務處署理藩司,躬與其役,負傷,寫了密函給唐景崧說:「天不佑中國,無可奈何!公心蹤可告無罪,惟既不退守新竹,公且自為計,不可貽笑天下,電奏本震已帶出,心酸不忍多寫,負公知遇,此恨千古。」,後來寫了《台灣八日記》,記日軍登岸後,台灣局勢的變化。

 

俞明震回到大陸後,與八指頭陀﹙寄禪法師,釋敬安,俗名黃讀山﹚見會話舊,八指頭陀作詩《大海篇贈俞翰林明震》:“大海何涯涘,孤懷寄遠深,徒勞精衛力,誰見魯連心?鯨浪吹難息,鵬博勢易沉。滄桑今昔事,回首一沾襟。1947年,俞明震的學生章士釗遊台,作《台遊懷俞觚庵師》:“燕居未肯言台事,我自南來便恍然,不是遺才也同慨,得逢歸雨定隨緣。江山無改風雲地,忠孝難禁憂患年。誰向師門潛印證,白頭弟子古城前。

俞明震先回天津任官,1901年被任為江南陸師學堂總辦兼附設礦務鐵路學堂總辦。魯迅在〈瑣記〉一文回憶他在陸師學堂求學的日子,如是說俞明震:“但第二年的總辦是一個新黨,他坐在馬車上的時候大抵看著《時務報》,考漢文也自己出題目,和教員出的很不同。有一次是《華盛頓論》,漢文教員反而惴惴地來問我們道:華盛頓是什麽東西呀?……””

19021月,魯迅該校畢業後,俞明震親自帶魯迅與其他四名同學去日本留學。

1903年,“蘇報案”發生,俞明震因為擔任江蘇候補道,受命前往上海處理此案。但是俞明震同情革命對辦案不很配合,約見了吳稚暉,暗示他們好自打算 ,讓蔡元培等避開了追捕,才二十多天就被撤換。辛亥革命後,俞明震一度退隱,後來又到北洋政府中任職。1915年時,他擔任平政院肅政廳肅政史。

 

俞明震曾在《小說林》發表〈觚庵漫筆〉,漫談其對中外小說的看法。俞明震有《觚庵詩存》,時人評其詩說:“其詩百意鍛煉,多有警句” 。〈曉發廬陵〉的“人間萬事閑經過,剩有詩心鬱未平。 可說是其詩作的風格。〈和李公子經邁〉的“君家憂樂關全局,天下低徊想中興”,是對李鴻章一家牽連國家命運的感慨。 “讀史難通今日事,聞歌不似少年聲。概括了他對晚清到民初政局演變的感慨,常被人引用。

 

俞氏家族和曾國藩、陳寶箴家族俱有聯姻,俞大維、黃敬、俞正聲都是其後人。俞明震有〈送大維侄赴美國入哈佛大學〉:

“爾往晰新理,淑身即救國,
並世無學人,人心遂蕩決,
常懍風俗憂,勿與性情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