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前兩天在飛機火車上太累了,到阿斯旺後的那天晚上我們倒頭睡下去後一夜沒醒過。次日早晨睜開眼晴一看,已經是早上六點過了。窗簾外麵天色大亮,朝陽下尼羅河對岸邊沙紅色的岩山頗為讓人矚目,但還是沒法和太陽初升時那種"日照金山"的景象相比擬的。
在酒店早餐,退房後出門去了酒店外麵的露天咖啡吧,等候遊船導遊早上9點來接我們,然後開始當天的遊程。河船是在Tripadvisor網站預訂的,4天3晚,下水船從阿斯旺到盧克索。訂單發過去後,電郵的回複來自一個名叫 Empire Egypt 的公司,挺響亮的,給人感覺頗有點來曆。
四周很清靜,不像前一天到處都是人,看來阿斯旺的人上午習慣晚出門。
等到上午9點半,路右邊過來了一個30來歲的當地人,挎著一個小皮包,舉止神態像一個導遊。他也看出了我們的身份,照麵後自我介紹說他叫麥他孜(Metaz),是我們的導遊。他說早晨發過電郵,說見麵時間推遲到九點半,因為另一位客人的航班晚點了。後來看Gmail,有他的電郵,看來他還是靠譜的。
麥他孜的長相更像邊界以南蘇丹那邊的人,頭大腦圓,膚色黝黑。他說他打小在盧克索長大,而我們後來發現,盧克索阿斯旺一帶尼羅河上遊的人看來黑人血統更多些。而開羅亞力山大那邊尼羅河三角洲的人,麵像更接近於阿拉伯人。他說我們這個英語組有5人,其中一位在機場附近相會,然後同遊阿斯旺高壩和菲拉神廟。其他兩位要下午才到,到時另作安排。不久我們上了公司的白色小巴,開始沿濱河路去上水的阿斯旺高壩和菲拉神廟。
出城後右拐,小巴上了一段筆直的公路。坐在駕駛右側的麥導轉過頭來介紹說,小巴開的這一段是1902年英國人建成的老阿斯旺水壩的壩頂公路。大壩外觀很普通,麥導他不說的話,還真沒看出來。水壩才54米高,蓄水防洪作用有限,以致1946年那次算不上百年一遇的大洪水來臨時大壩幾乎漫頂。所以幾年後的54年,通過政變上台的埃及民族主義領導人納賽爾最先做的幾件事之一就是興建更高的水壩。
過了壩頂是一個軍隊的關卡,路過的車輛都得接受埃及軍人的詢問。很懷疑這種口頭查驗的效果,感覺除了阻塞交通外,對安全或反恐都沒多大作用。
過關卡後開始上坡,坡度不大,沒多久就到了坡頂。小巴在一個三叉路口邊停住,麥導說我們原地等候另一位遊客從機場打車來此相會,然後同去附近的阿斯旺高壩。我環顧四周,前前後後都是起伏平緩的沙丘,不敢相信那座世上聞名的高壩居然就在附近不遠的地方。
機場打車過來的那位是一位獨行女俠,30多歲,說話行事快人快語。人還沒進小巴,就開始自我介紹說她來自紐約,然後又以自嘲的口吻補了一句,紐約客,你們是知道的。意思像是說咱紐約人獨來獨往慣了,如有冒犯的話,就請多擔待點。自嘲而又自負,這種說話的方式除了紐約客外,來自中國帝都的人好像多多少少也有那麽一點。表麵上自謙,骨子裏居高臨下。獨行女俠還說她在紐約作人力資源谘詢,這次來非洲獨自旅行已兩個月了,尼羅河船遊之後要去紅海邊與另一女獨行俠會合。
三叉路另一方向去阿斯旺高壩,中間要通過一個軍事哨卡,隻登記車輛牌照和駕駛姓名。然後到了大壩中段的遊客中心,公路邊的停車場已經停著幾輛旅遊大巴小巴。下車後,麥導帶我們去大壩麵向下遊的一側,然後開始了他的講解。小夥的英語很流利,再加上大壩那段曆史他不知重複過多少遍,可以說得上是倒背如流了。
那段曆史其實是上世紀50年代美蘇冷戰的縮影。之前的阿裏王朝國王法魯克一世是一個好色亂性的浪蕩公子,而52年政變後上台的以納賽爾為首的"自由軍官運動"是堅定的民族主義者,對以色列猶太複國政權及背後支持者英美勢力持敵對態度。大壩項目提出時美國最初同意貸款,後來納賽爾從東歐集團釆購武器,提高軍隊戰鬥力並對以色列形成了威脅,美方因此取消了資助。納賽爾於是轉向蘇聯尋求援助,包括施工使用的重型工程機械。大壩從60年動工,64年開始蓄水,70年大壩全部完工。講解中,導遊手指著宣傳欄上一張現場施工圖片,然後壓低聲音說大壩建設背後還有一個秘密。大壩工程其實很多都是人力施工,僱用的當地努比亞人因為沒經過正規訓練,安全事故很多,死亡了2000多人,但都被施工當局壓下沒公開過。
出行有導遊,可以聽到不少"內幕故事",但局限是自由活動時間少,沒機會去感受現場的氛圍。現在資訊發達,故事可以書上看,畫麵可以網上找,但氛圍還是隻有到現場才能感受。
離開高壩後,下一個看點是菲拉神廟(Philae Temple)。
菲拉神廟在高壩和老壩之間緩衝水庫的一個小島上。小巴往回走,通過老壩右轉後不久到了公園的入口。麥導去買票,再聯係上菲拉小島的機動船,四人一個船包來回。
菲拉神廟建於公元前3世紀希臘化埃及托勒密王朝二世,祭奉的是古埃及傳說中的生育女神伊西斯(Isis),鷹頭戰神荷魯斯(Horus)的母親。神廟其實是希臘異族統治者籠絡當時埃及百姓的一個招數,托勒密王朝首都在尼羅河出海口的亞力山大,但其統治者不怕麻煩,特地在千裏之外的尼羅河上遊建了一個祭奉埃及女神的神廟。可見其為了收買人心,費盡了心思,本錢也投了一大筆。
麥導說神廟原在旁邊500米的一個小島上,老壩建成後淹了一部分原址,而高壩會導致神廟全部被淹。埃及政府決定搬遷神廟,老址四周先建圍堰阻擋水位,然後把神廟逐塊拆下來,運到旁邊更高的島上複原重建。他指著遠處水麵上黑乎乎的鐵樁對我們說,那邊就是原址,鐵樁是專門留下的標記。
菲拉神廟主體建築群,正麵的廣場兩側是巨大的石柱柱廊。柱身雕刻著古埃及傳說中的神話人物,還有象形文字組成的圖案,上麵是花瓣或者蔬菜菜葉形狀的柱頭。
主體建築的正麵,是兩座高大的門樓之間夾著一個高窄的入口。入口左右兩側是頭戴牛角日輪的女神伊西斯的全裸雕像,說明在當時的托勒密統治者和古埃及百姓觀念中,裸體是健康神聖的。兩邊更遠的雕像都是托勒密二世的,右邊的雕像頭戴上下埃及雙重王冠,中間白色的葫蘆王冠代表尼羅河上遊盧克索一帶的上埃及,後麵紅色的靠背王冠代表開羅附近三角洲的下埃及。左邊高舉石槌狠擊敵酋的雕像也很經典,自埃及第一王朝首位法老納爾邁(美尼斯)借這個雕刻藝術宣示自己的強人形象後,以後的法老無論強弱都依樣畫葫蘆,外來的托勒密國王們也沒例外。
幾乎每一個來訪者看到左邊牆上兩座遭到鑿毀的雕像時都會有一個疑問,麥導說是古羅馬人入侵埃及,推翻托勒密王朝後幹的。古羅馬人和古希臘人全然不同,前者是入侵者而古希臘人是保護人。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的亞力山大率兵打敗了波斯王朝,從波斯人手中解救了埃及後,其部將托勒密封為埃及總督,於公元304年建立了托勒密王朝。他自稱為法老,敬重埃及祭司,重修埃及神廟,保持埃及傳統。這種懷柔政策還真有效,托勒密王朝從公元前304年托勒密一世立國直到公元前30年克利奧帕特拉七世(埃及豔後)自殺,前後存在了兩百多年。王朝雖然遭推翻了,但托勒密王朝興建的希臘化埃及神廟卻存留了下來,埃及今日看到的神廟中不少都是那個年代的遺跡。而此後統治埃及長達七百年的東西羅馬人,卻沒多少痕跡留下來。古希臘與古羅馬,文明與野蠻的分野,看來上蒼早有定論。
菲拉神廟這種建築,稱之為神廟更為形似。高大的外牆,密不透風的牆壁,感覺廟這個漢字就是專為這種建築形式而創造的。而廟字的部首廣像屋頂,由字形如木頭的橫梁立柱,所以廟這個字更適合中國那種粱架結構的佛寺和道觀。
進了廟堂,麥導開始發揮他的強項,一個段子接一個盡情往外抖。
他指著牆上一幅浮雕說右邊那個男子是托勒密二世,雙手做出崇拜的姿態,左邊戴紅白王冠和牛角日輪的女神都是伊西斯。浮雕要向當時埃及百姓傳達的意思是,托勒密他也崇拜埃及的女神,接受她是上下埃及的最高主人。
他告訴我們最裏的一間稱為"產房",當地人到這裏祁求伊西斯賜給他們下一代。牆上全是上麵圓圈下麵十字的圖案,他說圖案叫key of life(生命之鑰),圓圈代表孕婦的子宮,十字是產道。
牆壁上柱體上還常見另一種圖案,圓頭長條形,他稱之為Cartouche(刻印)。框裏是古埃及象形文字聖書體,獅子對應字母L,倒掛的生命之鑰對應O,立鳥是A,其它的是EVRA,所以翻譯出來就是Loeavra這個字。
回程離開機動小艇前,麥導囑咐我們記住給船主小費,每人10埃磅,其實就是船費。
回城裏時,看到左邊當地人的房屋很多像是沒完工,最上一層柱頂露出長長短短的鋼筋。麥導解釋說當地人建房時頂層總是留出鋼筋頭,當兒子達到結婚年齡時才接著建上麵一層,同時留出鋼筋預備著給後麵的兒子。
路上的交通工具形形色色,城裏最常見的是小巴,檔次高的還有空調。鄉間是改裝的小貨車,兩邊長板凳,後麵有梯子供上下。
回到城裏是下午一點,麥導說當天的遊程結束了,他領我們上船報到。同時沒忘提醒我們給小巴駕駛小費,一人20埃磅。
下了碼頭,通過三條並排停泊在一起的遊船大廳後,到了最外麵的我們那艘遊船。船名Princess Sarah,陳設格調都是喜歡的款式。當然最喜歡的還是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裏的那種,白色的船體,原木甲板和竹製桌椅沙發。船舷是一圈走廊,既可看風景,又方便和其他船客閑談。
午餐是自助餐,歐美大眾菜式,酒和水需要另買。
然後去艙房補睡眠。艙房很大,窗邊還有一塊起居空間,可以坐在那裏喝茶喝咖啡,還不誤看外麵的風景。
下午三點睡醒後,去船上船下閑逛。一層後半部是餐廳,二層前半部是酒吧,晚上改作舞廳。頂層是日光浴甲板,前部有一個泳池,但大小隻適合小孩們玩水。
站在甲板上看日落,河上蕩舟自己很享受,別人看著也美。
尼羅河四天的船遊,第一天的感覺不錯。
哎喲,又一個黑幫的嘛, :))))))
船上床的木架子,有沒有那個子彈孔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