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司的感度猶如戀人初吻的舌尖

壽司的感度猶如戀人初吻的舌尖,其鮮度又如同春日的櫻花般短暫,最佳的味道隻在舌尖的碰觸和轉瞬之間---千萬留心你的舌感。
正文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2016-04-23 20:06:36) 下一個

      南京是一個令人懷不由不懷舊的地方。今年三月,正是江南草長,群鶯亂飛之時,我們利用講課之餘,在朋友的協助下,尋訪了清時的芥子園遺址。 

      芥子園是順治十四年至康熙十六年(1650-1677),李漁主要生活在金陵時,建造的一所名園。李漁(1611-1680),號笠翁,浙江蘭溪 人,在日本最有盛名的中國戲劇家之一,對造園藝術亦有極高的造詣。 在他一生中構築的眾多園林中,以其寓居金陵時建造的芥子園最能代表他的造園才能和成就。 芥子園以其卓越的造園藝術和巧思橫溢的園林巧異,在我國園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芥子園的規模並不大,因“地止一丘”,故名之。從李漁《閑情偶記》上看,芥子園前有一片竹林,茂密青翠,園內房屋有兩進,有棲雲穀、浮白軒、月榭、歌台、一房山,來山閣、佩蘭亭等諸景。李漁蓄養家伎,歌台是李漁家班排演、觀賞戲曲的地方。李家班風靡一時,組建7年,巡演了大半個中國。    

      此次尋訪,最大的發現是探知了芥子園遺址上有一塊碑,碑上有題記,估計是記載著芥子園的由來及舊日繁華。這塊碑現在原封不動地嵌在某住戶牆上,由於此住家白天無人,我們隻見到了鄰居收藏的照片。這塊碑記的重要性,在於它標識了芥子園的準確位置,並將揭示芥子園深藏的諸多謎團。在上海時,我們將此事告知了複旦大學中華古籍文物保護院的楊院長,希望能借助他們的力量使這塊碑記得以重見天日。

      這麽一所江南名園為何未能得到保護呢?我想一是舊址上現有眾多民居,動遷絕非易事。二是李漁是個享樂主義者,所謂“年少馳騁,自命江左風流,選妓填詞,吹簫跕屐,曾以一曲之狂歌,回兩行之紅粉”,國內對曆史遺跡的保護是有政治與思想教育麵上的考量的,這也是芥子園未能得到保護和修複的原因之一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