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看了個曆史劇《瑯琊榜》,故事時間是南梁大通年間。 南梁是曆史上真實存在的朝代。東晉滅亡之後,南朝共經曆四個朝代——宋、齊、梁、陳。梁是南朝第三個朝代,建於公元502年,史稱“南梁”,也稱“蕭梁”。“大通”是梁武帝時期使用的年號,即從527年3月至529年9月。我原也就是漫不經心的看,反正是網絡小說改的劇本,怎麽胡編亂造都可以原諒。看著看著最不能原諒的地方居然出來了,就是那個高大巍峨、名頭響亮的“武英殿”,梁帝朝見大臣的地方。啥殿不能叫呢?非得叫個“武英殿”,這不是找死嗎?!
這個武英殿其實是建於明朝初年的宮殿,位於北京故宮外朝熙和門以西。明初帝王齋居、召見大臣皆於武英殿,後移至外朝之東的文華殿。到了清朝,清康熙皇帝對刻書很重視,在武英殿設修書處,於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開館校刻《佩文韻府》,從此武英殿成為內府常開的修書印書機構,是清帝的禦用出版機構。武英殿刻書又好又快,僅乾隆一朝,就刻了一百多種。所刻印的書開本之大方,寫刻之工致、紙張之優良、墨色之光澤,堪稱盡善盡美。武英殿刻的書叫“殿本”,是清代影響最大的官刻本。武英殿也因“殿本”而廣為人知。《瑯琊榜》的作者和導演其實犯的是簡單的常識錯誤。
看著《瑯琊榜》裏的“武英殿”,就像看著古代人住現代房子、穿現代衣服一樣地紮眼和不自然。不禁納悶:《瑯琊榜》的作者和導演怎麽會犯這麽簡單的常識錯誤呢。
最近又一口氣看完了81集的《羋月傳》(感謝《文學城》,使我們能在國內播到50集時,就能在城裏看到全劇終),越發暗笑。曆史上確有羋月其人,也是中國曆史上的第一個太後,是最終能導致秦統一天下的關鍵人物,武則天、慈禧太後這些人跟羋月比也就小菜似的。
羋月原為楚國公主,後成為秦惠文王的姬妾,在後宮侍妾中排序第五(王後、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不知為什麽一直不能升上去,看來並不是很得寵的。羋月與秦惠文王育有三子,長子為贏稷,也確在燕國做過質子,然羋月並未陪同前往。前307年,秦武王因舉鼎而死,因秦武王無子,惠文王諸子爭奪王位。羋月此時應是施展了非凡的政治手腕,使得趙武靈王派代郡郡相趙固將在燕國作為人質的贏稷迎入趙國,再送回秦國,成為秦昭襄王,羋月則成為中國曆史上的第一位太後秦宣太後。即位三年,宣太後即平定了王室內部爭奪王位的“季君之亂”,誅殺惠文後及公子壯、公子雍,肅清了與秦昭襄王不和的諸公子。
宣太後的成功得力於兩位情人,一是她的異父同母兄弟的穰侯魏冉,魏冉舉薦白起擔任將軍,為秦國打敗韓、魏、趙、楚四國,攻城掠地,大大擴張了秦國版圖。穰侯因此而專權獨斷,出入宮庭,與宣太後幽會,成為其重要情人之一。宣太後的另外一個重要情人是相好了34年、並育有二子的義渠王。宣太後與義渠王的相識是在秦昭襄王繼位義渠王前來朝賀時,宴席上二人一見鍾情,一拍即合,此後幹柴烈火,延燒34年。34年後,在秦國勢傾天下,將成統一大業時,又將義渠王和所生兒子誘殺。宣太後晚年還有一位非常出名的情人魏醜夫,喜愛到要將魏醜夫帶去黃泉殉葬,幸為大臣庸芮設法阻止。
宣太後最大的本事應該不是在宮鬥而是在政治才幹上,《羋月傳》於此處並不擅長,而寫起婦人間的勾心鬥角、下套陷害,則細致入微,活靈活現,非常得心應手。這裏不是說《羋月傳》寫得不好,隻是造出了一個與曆史大相徑庭的羋月,這樣一個山寨貨,又非要打出曆史著名人物的名頭,隻怕是作為文藝作品也非為妥當,其實就象羋姝、羋茵等虛擬人物一樣,再造出個虛構的名字又如何呢?中國曆史本來已經很多假貨,不去偽存真也就罷了,不應再添枝加葉,再在本來就有水分的曆史上摻假。
記得前幾年安陽曹操墓出土時曾有個非常搞笑的段子叫《曹操答記者問》,當記者問:“出土的那幾個石碑,到底是不是你的?”曹操答:“說真話,我也看不出來。你們也知道,河南人手藝好,古代好,現在更好。”從最近流行的幾個電視劇上看,現在的手藝真是越來越好了。
國內現在不光是曆史劇,影視都是如此.
猜是大眾的喜好這樣吧.
本人看來,是社會整體的浮燥,急功近利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