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司的感度猶如戀人初吻的舌尖

壽司的感度猶如戀人初吻的舌尖,其鮮度又如同春日的櫻花般短暫,最佳的味道隻在舌尖的碰觸和轉瞬之間---千萬留心你的舌感。
正文

女兒節

(2015-03-02 20:39:15) 下一個

  
   三月三日是日本的女兒節,我家也在三月三日這一天迎接了兩個雙胞胎女兒的誕生。所以三月三日不僅是日本
,也成為我們家很重要的一個日子。
    三月三日也曾經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上巳節。上巳節大約起源於中國的周朝。“巳”是地支中的幹位,上巳,簡單地說就是每年夏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在漢代以後固定在農曆的三月三日,所以上巳節又有“三月三”之稱。
   上巳這一天,有春浴的習慣,即在水邊祭祀、沐浴,稱為“春禊”, “禊”是祓禊,就是清潔淨身,通過洗濯身體,去掉身上的汙垢和晦氣,以達到消除災厄的目的。這種“春禊”在周朝是由朝廷主持、並由女巫執掌的重要活動。後來也擴散到民間,《論語》說: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沐乎七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寫的應該就是這種暮春三月裏民間的春浴情況。
    上巳節還是中國古人踏青遊玩,唐代大詩人杜甫在《麗人行》中描寫了這一盛況:
 
   三月三日天氣新,
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濃意遠淑且真,
肌理細膩骨肉勻。
 
唐代詩人殷堯藩在《上巳贈都上人》中也這樣描寫過三月三的盛景;
 
  三月初三日,
  千家與萬家。
   蝶飛秦地草,
  鶯入漢宮花。
  鞍馬皆爭麗,
  笙歌盡鬥奢。
 
三月三日上巳節,是朝廷民間、千家萬戶的重要節日。男子們高頭大馬,意氣揚揚,女子們打扮得光鮮亮麗,風情萬種,在水邊遊玩。她們的目的是要引起男子的注意。在這一天,青年男女不僅可以盡情遊玩,而且還可不受禮教約束,結伴對歌,互贈信物,跳舞求愛,自由交往,乃至私奔。因為這一天甚至連養在深閨的女子也可以外出踏青,和男子相會,男子也因此有機會與一年中深藏不露女子見麵及相識,所以上巳節又被稱為女兒節,這應該就是中國的女兒節的由來。
中國的上巳節的傳統大約是在在宋以後逐漸流失,南宋範成大《觀禊帖有感三絕》中說: “三日天氣新,禊飲傳自古。今人不好事,佳節棄如土”,可見宋時上巳節及其習俗已經不複存在。
上巳節這一中國的傳統節日及其習俗大約在公元八世紀也就是中國的唐朝時傳入日本。中國的唐朝是一個盛行交流的時代, 先進枝術、經論學說、孫子兵法、天文學、陰陽學等等都傳入日本,那時日本也開始有了與中國的上巳節類似的活動。日本的平安時代(7941192),首都京都的貴族女子間,已經盛行在偶人身上換穿衣服的遊戲。附帶說說,日本的繩文時代已經有偶人的存在,那時的偶人是用泥土等材料做的,那時起人們便相信偶人是有心魂的。平安時代開始有了偶人玩耍,平安時代和室町時代貴族女人不能去外邊,所以在房間裏消磨時間,打發日子。偶人遊戲(雛遊び)也不單純是玩,也有學習的意思,女孩用偶人玩兒著學習貴族的生活道理。在日本的室町時代(13381573)又出現了投放到河裏以求去除災厄的漂流偶人。這種漂流偶人是用紙做的,紙上寫著名字,然後撫摸身體,再向紙上吹氣,這樣人身上的不適便轉移到偶人身上,然後將偶人放入河中漂走。那時紙很寶貴,所以有些地方是用草木來做這種漂流偶人的。
漂流的偶人用草和紙做成,放到河裏衝走,這就是通過洗濯來祓除疾病,清潔身心,並且將災難轉移到偶人身上以除去災厄,把災難漂得遠遠的。大概日本人認為女性自出生以來就要承受更多的災難吧,所以這樣能使女性所受的災難得到減輕。這一習慣與中國上巳節祓禊即到河裏淨身去除災厄的方法是一致的,隻是日本把人到河裏淨身改為由偶人娃娃代替,偶人娃娃成了人們去除災厄的一種重要替代。在偶人娃娃身上,寄托了父母的的良好願望,即希望女兒能健康美麗地成長,能遠離災難,最後能有一個好的歸宿。
 
在日本的江戶時代(16031867),33日才被正式定為“上巳節”。由於日本的曆法不同,不用中國的農曆,所以就將中國的農曆三月三改為西曆的三月三日。由於三月正是桃花開放的季節,人們相信桃花有驅邪的作用,所以女兒節又被叫做“桃花節”或“雛祭”。“雛”就是偶人,“祭”是節日、盛會的意思。“雛祭”就是以偶人娃娃為中心的盛會。偶人在日本人看來是有心性、有靈魂的,所以也被看作是具有魔力的咒具。“雛祭”的偶人娃娃模仿宮廷人物裝束製成,有天皇、皇後、宮女、樂師、大臣、侍從等,陳放在以紅布覆蓋的階梯式木壇上,並配以屏風、六角紙燈、車駕、坐轎、鏡台、櫥櫃、箱匣等裝飾器具,極為精致。偶人娃娃一般以木頭或塑膠製成,木製的偶人比塑膠的格調要高,價格也更昂貴。
每逢三月三日,有女兒的家庭就要隆重地擺出這種穿著錦衣,漂亮華美、做工精湛的偶人娃娃,來祈求女孩子的健康成長。
 
   
    
偶人娃娃是模仿日本天皇和皇後結婚的場景,一般有七段。最上麵的一段是一對穿著衣冠束帶的天皇和穿著十二層單衣的皇後,他們倆中間放著一對插著花的瓶子, 他們的背後是金色的屏風。這種“親王雛偶人”的擺法是男左女右,因為日本人認為左比右的地位高。後來在明治維新以後,人們的觀念發生了變化,偶人們的擺放位置也變為男右女左。第二段是三個宮女,分別拿著酒壺、酒杯和放在盤子裏的糕點;第三段是一個五人樂隊,分別拿著蕭、笛子、小鼓、大鼓和太鼓。第四段是左右大臣,他們中間還放著菱形粘糕餅、彩色米餅和白酒。第五段是三名仆人,他們右邊是櫻花盆栽,左邊是柑橘盆栽。第六段是一個梳妝台,上麵有鏡台、剪刀箱等梳妝用品。第七段是車仗、燈籠、轎子等。一般來說這樣一個七段雛壇至少需要15個偶人娃娃,再加上其他裝飾品的話,是一筆很大的花費,所以後來的偶人也有三段、五段的,總之是奇數,日本人視奇數為“吉數”。也由於偶人娃娃越做越大,越做越奢華,後來不得不規定了不得超過24厘米的規定。
   偶人的層次,能反映出各個家庭的富裕程度和社會地位。偶人娃娃一般是由女兒的外公外婆贈送的,33日之前一、兩個星期就要選擇吉日在家中的顯著位置上擺放出來,三月三日過後一兩天也要趕快將偶人娃娃收藏起來留待來年重新擺放。據說不趕快將偶人娃娃收起來的話會影響到女兒的婚期。偶人娃娃很貴,便宜的也在10萬日元左右,貴一些的達到上百萬日元。所以偶人娃娃也成為女兒出嫁時的重要嫁妝。我們從這樣豪華、考究的偶人娃娃,可以看出日本人對女兒節的重視及女兒節的講究和奢華。
 
33日這一天還要吃散壽司飯和蛤蜊湯,在白白的壽司飯上放上紅的三文魚魚籽和黃的蛋絲,鮮豔華麗,象征著女兒的富貴和豔麗,很適合女兒節的氣氛。蛤蜊湯則是因為蛤蜊是兩片兩片緊緊結合在一起的,象征著女兒對愛情的執著、專一與堅貞。


    上麵說過
,日本上巳節的漂流偶人與中國上巳節在河中洗濯祓禊的意思相同,都是讓河水將人身上的災厄病痛帶走。在現在的日本,這種漂流偶人的習俗也還存在。如日本東京的隅田川,每年三月三日都要舉行“江戶偶人放流節”活動。前來參加活動的人們將偶人放到隅田川裏讓河水飄走。當然,為了保護自然環境,放流的偶人們都是用自然溶化的材料做成的,在河裏漂流兩個小時就會自然溶化。
鳥取縣的“流雛”也是很有名的。每年三月三日,人們便會在千代川舉行盛大的“流雛”儀式。放流的偶人娃娃並不以天皇和皇後為對象,而是民間普通的夫婦。具體做法是將兩對夫婦雛放在雛壇上,留下其中一對,另一對與去年留下的一對一起送走。夫婦雛的材料十分簡單,除紙以外隻需要少數泥團和顏料,竹子就可以了。
九州應該是日本女兒節最熱鬧、最隆重的地方。九州的各個縣都有盛大華麗的女兒節展示。比如福岡柳川叫做“禦花”的大型雛壇(除偶人娃娃外還有49個垂吊裝飾和兩個繡球),還有豪華的“禦雛公主水上行”,船上載有公主、女仆、三名宮女和五人樂隊,在柳川河上緩慢地行駛80分鍾,將九州的女兒節推向高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