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零一七年六月七日

(2017-06-07 18:40:11) 下一個

史有鑒鏡之喻,即爲“鑒”則必有不中聽之言,此爲當道者所不喜,是以出“禁區”。此不僅現今存之,自古亦然,非紅朝專得,中外如是者舉不勝舉。“郵”若讀如“史”則亦存禁區,此禁區對他人而言或非福,與吾則不然。因禁區之郵,非熱點,“集郵”者不得參展,研究文章無處可發,棄之;“愛好”者難以爆炒,且藝術價值不高,舍之。人或問,“禁區”何處?舉一例君即明,若“僞滿”郵品。十數年前,即“專家”若無上級“有關部門”批準,亦不得發表研究文章,各級展覧皆避之如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