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古人努力獨立的過程中,巴布紮布及其子女是一條非常鮮明的綫索,通過這個家族才能把近代的內蒙古問題從渾濁的蒙古、滿洲、日本、沙俄、蘇聯、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潭泥漿中清洗出一些眞實的綫條並串起來。
蒙古人的獨立運動分成了兩個部分,在滿清與沙俄的密約完成的前後,沙俄一直策劃並支持外蒙古獨立,同時把手伸向新疆及中亞地區,而日本就著重於經營朝鮮半島、關東及內蒙古。旣然外蒙有獨立運動,那日本亦就有樣學樣地搞起了內蒙古的獨立運動,當時有些人管內蒙古獨立的事件總合爲滿蒙自決。
説到滿蒙自決的近代歷史,大多數著作和文章的眼光都注重在蒙古人的身上,這並沒有什麼不妥,但我認爲不全麵。滿蒙問題、特別是內蒙古東部的近代史與滿洲國同樣是與日本分不開的。日本關東軍及日本浪人不僅僅是滿蒙問題的催化劑,而且是肇始者及推動者。
在滿蒙獨立的歷史中很多日本人起到很大作用,其中最有名者之一的名字是川島浪速,這個日本浪人在知道點關東歷史的人中是不陌生的,但大多數人通過他是川島芳子這個具有傳奇色彩的女間諜之養父而得知其名的,實則他是滿蒙獨立運動的主要發起人之一。他早年一直在華夏內陸遊蕩,甲午戰爭他加入日本軍隊,曾是日治臺灣早期的官吏,後隨八國聯軍之日本派遣軍進入北京,參與警察事務,庚子義和團事變後爲滿清政府任命操持北京警務學堂,其最著名的貢獻是參與最早的滿清警察培養事務,並成效優異,由此而在滿清所僱傭的外國人中薪俸是最高等級那一個層次的。
也就是在那個時期,川島浪速結識了滿清的很多上層貴族,什麼鐵帽子王啊、蒙古王公等等。他這個人似乎還有些講義氣,比如他與肅親王善耆爲結拜兄弟,當滿清滅亡後就讓善耆秘密從北京逃往旅順,並計畫擁戴善耆去實行滿蒙獨立運動,推其稱王,不巧的是這與日本政府的意圖不符合,被下令中止了計劃。但這絲毫未影響他們兩人的關係,因爲接著善耆就將自己與第四側妃所生的女兒,名爲顯玗的第十四女送給川島浪速當養女,最先給她取名川島涼子,後改爲川島芳子。川島芳子在七歳時隨養父川島浪速渡洋去了日本,接受了相當完整的日式教育,成爲日本人。據傳川島芳子是在養父川島浪速那裏接受了政治、軍事和情報等多方麵的專門訓練,如果這一點確實的話,那川島浪速本人的精力應該相當驚人。然後大家就知道了,她又回到滿洲國來興風作浪。但不知何原因,川島芳子的日本國籍最後成疑,而且在生死關頭,其養父川島浪速亦未提供有利於她的證明材料,此爲歷史一迷,由此民間有太多的傳説,眞做假時假亦眞。善耆還有一個孫女名廉鋁,後來也被川島浪速收為養女,取名川島廉子,並加入了日本國籍,不過資料中未見到她的更多記載。
當然光憑川島芳子一個人是不可能讓川島浪速在關東歷史上占據明顯一席的,他除去有好幾個養女外,還有數個養子。前文提到的內蒙古獨立運動領頭人物巴布紮布有三個兒子,名字分別爲農乃紮布、甘珠爾紮布及正珠爾紮布。巴布紮布陣亡後,川島浪速收養了他們並帶到旅順口的日本學校受教育,幾年後三兄弟皆至日本留學。
這三兄弟中,最著名者當爲老三正珠爾紮布,漢名韓紹德、韓信寶,日文名川島成信、田中正。川島成信是川島浪速所起,據説“成”摘自成吉思汗,“信”取自日本歷史名將上杉謙信。在日本他一直使用川島成信這個名字,但畢業回滿洲國後不知爲何卻一直以田中正爲名任職。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滿洲事變發生,十九日正珠爾紮布就在奉天宣佈成立了“蒙古獨立軍”。在滿洲國存續期間,正珠爾紮布一直爲蒙古獨立而努力掙紮,亦算有其父有其子。他幻想著依靠日本人實現獨立夢,但漸漸地察覺到了日本人的本心並非如此,日本人堅持內蒙古隻能自治而不能獨立。由此而心中生恨,並與日本人産生了摩擦,關係也逐漸惡化,最後在日本戰敗時下令殺死了蒙古自治軍(當時又被更名爲興安軍)中的所有日本人,向蘇聯紅軍投誠。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渡過十年後,他被特赦到海拉爾林場工作,最後於文革中自縊身死,據説是一九六七年的年末。大陸漢人定性他爲“死心塌地的日本走狗”,日本人又説他是“背叛者”,以我所觀這太口號化了,正珠爾紮布的一生不是這幾個字所能槪括的,也不是日本人、漢人的口水所能淹沒的。缺少歷史事實的映照及蒙古人自己的評價你很難全麵地去看待正珠爾紮布的形象,對待“蒙古自治軍”也不是一句“僞軍”就能了事的,這個武裝力量與滿洲國由漢人組成的“僞軍”有著比較明顯的區別。成王敗賊是歷史的寫照,但卻彰顯不出歷史的本來麵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