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很少上各種社交和網絡平台,除了與職業有關的LinkedIn (領英)時而關注一下,基本就在[文學城]掃掃新聞和博客。疫情以來,在家工作遠離公司,似乎也遠離了職場,因而訪問 LinkedIn 挺勤快,一是了解熟悉職友的流動情況,二是看看本行當就業前景,其次八卦一下新員工或某某就學及職業軌跡。
"領英"尋人的功能很強,它能將與你有關的人士通過 AI 搜來,連不連就看自己的選擇, 即使 connect, 通常彼此也不會有什麽更進一步的交互 。有時看到搜來的多年未見或失聯的同事,感慨萬分。他們之中有些人在咱記憶中已模糊淡忘,特別是老外同事,過往交互都在工作之上,少有私下來往,常常“人走茶涼”。現看著他們從 LinkedIn 彈出,一下構起咱工作幾十年曾與他們在不同時期的交集,一個個熟悉的臉孔折射出大家在一起的時光及發生過的故事,多少見證了咱的職業生涯。
近日不知何故,幾個與咱無關的 MM 發出 connect 邀請。起初好奇就進入她們的網頁, 頭像一副可人的模樣, profile 顯示均是業界精英,根據經曆算算年紀差不多三十歲左右。想著她們與咱無關,看過則過,沒去“招惹”。
中秋前後的一天,在家工作鬱悶之時,看到LinkedIn 中一位邀約連接的MM,咱就 “色膽包天” connect。MM馬上回複“每次團圓的時候內心都會忍不住孤獨”,咱也有句沒一句應著,她問的很直接“ 你是移民很久了嗎?“ ”我們使用 whatsapp 交流吧,你平時使用什麽軟件, 我可以添加你”....見此咱不想扯與職業無關的東東,趕緊打住,腦子馬上閃念是不是溫柔的陷阱,看頭像是個美女搞不好是條粗糙的漢子。 之後我說無興趣私聊,她也就知趣打住。
上周突然又見有MM 要 connect。有了上麵的經曆,咱心中自然有數,想著不防逗一逗看其有什麽新花樣,“手一欠”就連上。同樣的 case,MM即刻用英語發來問候,咱也簡單回應,不一會她落入主題,“那我們就用中文來交流吧,這樣更親切些呢,我來自廣州,現在居住在LA,你呢?”我看到你的教育經曆是在XX大學是吧,我們是鄰居,還有就是你的工作經曆資深,我抱著仰慕的精神來想你學習”。看到這差不多的路數我就回了一句“Sorry, 沒心思扯閑” ,就不再搭理。
隔天她叮的很緊 “是否有收到我給你發的消息呀?還沒忙完嗎?” 見其如此鍥而不舍,就想到前不久看到的一個報道,於是摘出來貼上去 “據悉,該華裔男子在今年6月間先後通過社交媒體WhatsApp和Linkedin認識了自稱叫陳愛琳(Ailin Chen,音譯)和吳愛琳(Ailin Wu,音譯)的華裔女子,隨後彼此之間展開熱聊,在相信了對方的美言後,盧姓男子先後多次按照華女提供的各種各樣的虛假鏈接(Link)向對方轉賬。” 最後咱補一句 “別忙了”, 自此 MM 就消聲靜音。
如此溫柔的陷阱,專門在 LinkedIn 上釣魚,對象均是有年頭的專業人士。但凡孤獨寂寞百無聊賴者,看著美美頭像,讀著溫柔貼心話,手一軟,自己的銀子就滑入MM的包包,被騙了還不知誰騙的,最後“死”都不知咋“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