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208)
2016 (282)
2017 (172)
2018 (137)
2019 (122)
2020 (121)
2021 (93)
2022 (52)
周末有朋友來訪, 於是一起到一家新開的中國餐館盡地主之誼,菜味道還不錯,隻是服務的質量差一些, 上水上菜單的次序不對,點菜時顯我們羅嗦, 而他們忙亂之中還上錯菜,搞得我們以為是免費贈送 -:)。臨了去付賬, 他們倒是客氣問對新開張的餐館意見如何,俺還是含著微笑說還可以, 待收錢時, 我給了幾張大票子,waitress 看著我的眼神似乎等待我轉身或是說些什麽, 我一動不動,她就說不找了好不好, 哇, 這不是明搶 -:) 那遠遠超過了 15%, 根據他們今天的服務遠沒有到達這小費的水準, 我說你找了錢再說......
剛來海外讀書時, 咱也在餐館幹過, 知道小費的意義, 有時幹一晚上的小費多過人工 , 但那也是服務客人,倆腿走到發酸,滿臉笑的發麻後的報酬。在餐館幹過的都曉得, 這活人工不高, 都靠客人給小費幫補收入。無論給予或接受小費的人都是根據服務質量而定,態度友善、服務良好小費一定少不了。給小費一般有約定俗成的習慣,在各種慣常給小費的服務行業中,餐館的小費最具代表性,也最富爭議性。北美大概都有常規 ,一般以 10% 至 15% 為原則。
咱們給小費大方還是小氣? 有人統計過 ,華人中從事服務性行業的人比其他行業的人大方;藍領階級比白領 階級大方;中產階級比有錢人大方;年輕人比年長者大方;中國大陸移民比台灣移民大方。在所有 光顧華人服務行業的外族裔中,猶太人比較精於算計,印度人大多不給小費或給較少的小費。
海外一些國家實施小費製度,本意是對服務品質的一種評估,小費的多寡視乎服務品質好壞而定,給多少小費是平心而定。事實上,無論那一個地方的人,中國人也好,老外也好,都有小氣和大方兩類。當然吝於給小費的人,要以一顆包容的心體諒靠小費生活的人的心情;希望獲得較多小費的人,要檢討自己是否“值得”多拿小費。
不拍磚,特同意。歐洲的餐館服務也不差。
在美國留好消費,多數時候並不是因為服務好,而是為了自己的麵子而已。
個人認為:小費隻是對優質服務的一種褒獎, 可如今成了老板壓低薪水及控製菜價的工具,餐館老板和服務生的"約定成俗"(小費是薪水的一部分或絕大部分),扭曲了小費原本的意義。對消費者抱怨小費的多少,其實是搞錯了訴求的對象!設法徹底改變這一現狀,如歐洲絕大多數國家的服務生都有相對穩定優厚的收入,才是正解。
本人閱曆初淺,歡迎拍磚。
常見一家四五口,點三個菜,給一塊錢小費.哪個民族我就不說了.
我曾經也在餐館打過短工,所以理解並且從不吝嗇小費的付出。但現在接連受到這種接待,使我想到,站在經營者和侍者的角度,哪怕賴小費的人越來越多,也有必要調整自己的寬容度,比方說,以前考慮自己能承受10%的賴賬比例,現在我調整到15%甚至20%的比例,小費收入的減少如何彌補?通過增加客流量來保障。
文中所言是一般大眾的體驗,對於那些認為已“深入”到社會主流的,怎麽給小費隨你們心情 -:)
//////////
我敢保證哪些天天把墨黑墨黑掛在嘴邊的川粉兒不會給超過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