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結交了幾個台灣朋友,大家經常聚在一起擺龍門陣,但盡量避談兩岸的時政,唯美食是大家無忌無禁盡可暢所欲言的話題。當然有時聊著聊著就難免要 PK, 我們大陸有八大菜係,肯定是勝卷在握,但是台灣朋友也很聰明常采用迂回的戰術,拿他們的小吃 / 甜點與我們 “較勁”,由於沒有領略過寶島的風光,也就任又他們 “人雲亦雲”,因大家在一起圖的是快樂開心,而且無論如何它們都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近來一個台灣朋友從寶島省親歸來,送了我們一盒台灣點心 ---鳳梨酥(見圖)。
名字倒是挺好聽,但沒有接觸過。看到精美的包裝,想必是人家一片心意,於是就表示十分的感謝。可是還是好奇鳳梨是何許物也,梨子(或鴨梨)?前麵加個“鳳”字是不是為了錦上添花,圖個好聽和吉利?想必鳳梨酥就是梨子酥?於是就問朋友我的猜想靠不靠譜,他沒有馬上解釋,反而鼓勵我們先打開嚐一嚐。於是按他說的我們取了一塊,慢慢品嚐,果然香甜可口,但是沒有一點梨子的味道,倒是品出菠蘿的滋味。朋友一聽高興說,菠蘿在台灣就叫鳳梨,鳳梨酥主要成分就是菠蘿, 但為了口感需要,通常會添加少許冬瓜,當然製作工藝各家自有長短。
他見我們有興趣,又仔細給我們介紹鳳梨酥(Pinnaple Cake) 的來龍去脈 -- 鳳梨酥是台灣的著名點心,主要原料為麵粉、奶油、糖、蛋、冬瓜、鳳梨醬,它是外皮酥、內餡軟,有鳳梨甜香。因為鳳梨的台語諧音為“旺來”,帶有吉利興旺之意,常被當做逢年過節時所送或饋贈客戶親友的最佳伴手禮之一。中秋節時期,台灣人將鳳梨酥視為月餅禮盒之一。
可歎,中國吃的文化到那都能開花結果,這不也讓台灣鳳梨酥給俺上了一課。真可謂哪裏有中國人,哪裏就有美味佳肴(這話是不是有的大??? ).
覺得他們口語更"文雅"一點.有的人會認為是"爹",口字邊的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