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唐詩賞析﹕菊叢

(2014-11-19 12:55:08) 下一個
唐詩賞析﹕菊叢

本人飽讀詩書,學問很高,但平時一般都比較低調,唯唯諾諾,不敢放言吱聲。別人高談闊論時,我都不自覺地保持沉默,主要是因為我膽子比較小,臉皮兒特薄,最難為情,心中雖有千言萬語,經常迸不出來,所以隻能自己悄莫聲地找樂子,那其實也是非常愜意的。這不,本來已經看得很熟的《全唐詩》,又有一搭沒一搭地重新溫習了大半,反正閑著也是閑著,讀詩既能娛樂又能消磨時光,說不定還能碰巧尋到點有意思的東西,何樂而不為呢?果然,俗話說得好,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就這麽隨便翻翻就給我翻到一首好詩。雖不起眼,但意境優美,用語精煉,讀了之後再一次被唐詩的博大精深所懾服。所以不敢藏私,特地錄出來與大家共同欣賞欣賞﹕

菊叢(唐朝五言律詩)

樓上吹簫罷,尋芳到菊叢。
歡情猶未極,深淺又如重。
日弄長飛鳥,高空欲叫鴻。
人間無此樂,來比後庭中。

剛一讀完這首詩,你可能會懷疑,這是唐詩嗎?怎麽沒有讀到過。而且似乎用詞直白,要在大雅之堂吟誦恐怕還不太夠格。你的想法可以理解,不過我可以向你保證,此篇絕對是唐詩,而且出自高手之筆,作者名字說出來,即便不是震耳欲聾,也至少是耳熟能詳那種。我這裏先賣個關子,暫時不講誰寫的,等賞析完再一並奉告。

說到欣賞古詩,和欣賞白話文是不同的。白話文章一篇怎麽也得千把字吧,講求的是敘述清晰,段句流暢,道理嚴謹,情節抑揚。古詩則不同,朧肱胴六十字不到,你要用這些個字把事情的前因後果,背景知識都講清楚,非常困難。尤其是律詩,作為古詩中的一種重要創作形式,規定特別繁複。什麽平啊仄啊韻啊部啊對啊粘啊借韻啊拗救啊起承啊轉合啊等等,我就不贅述了,真的講詳細起來,估計用不了十分鍾,你帽子就戴不上了。正是由於規定太多且字數太少,造成律詩裏所用的每一個字都有講究。必須反複咀嚼才能得其真諦。

比如這首五言律詩,第一句就非常巧妙。“樓上吹簫罷”,短短五個字,交代了地點時間人物。地點是樓上,時間是剛剛吹簫結束,人物似乎沒有講清楚,但其實已經很明顯了,是一個風情致雅的人。因為簫這東西不是一般的樂器。如果是彈雞獺,即便不十分懂音樂的人,實在要彈的話,也不難。隻需單腿一跪,左手輕輕把柄握好,文藝一些的可以仰臉甩一下頭發,同時拿右手手指有節奏的來回撥弄,就行了。平時給人砌磋,應該沒什麽問題。

簫則不同,按現在話來說是一件冷門樂器,琴棋書畫裏是沒有的。從技術上講難度也大很多,因為不單需要手,更重要的是在唇喉運氣上下功夫。一個人要能吹簫,必須對輕重節拍,吐納參差等高級的音樂技巧都有深入淺出的理解,並用嘴巴不經意地自由地表達出來,不容意。何時吸氣,何時屏息,何時急奏,何時暫歇,何時緊張,何時放鬆,何時蜻蜓點水,何時重抵直搗,都非常有講究,並不是愛誰誰就能吹的,必須要有品味,才算能吹簫。而且,您再看後麵一個“罷”字,其用法和“飯罷”“說罷”“看罷”類似。充分反映出吹簫對本詩主人公來說跟吃飯說話看電視一樣常見,興致來了便獻吹一曲。請想,能隨時將一件大長管子玩弄於唇掌之間,舉重若輕,履艱難如平地,那是何等了得。所以一個“罷”字充分體現了此人吹簫技巧之高超,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如果您有興趣,再深一點去品,就會發現這句詩還有一個值得推敲的地方。表麵上好像隻提到了吹簫者,但從實際推測,本詩很可能寫的是兩個人,因為如果是孤獨一人,應該比較傷感,似乎同後麵的許多有關歡愉的描寫格格不入。如果是兩個人,有吹有聽,歡快流暢就比教容易理解了。我個人傾向於是有聽眾的,至少得給一個人吹簫吧,也很可能同時給很多人吹簫。性別不限,可能都是男的,亦或有男有女。不過詩作於唐朝,年代久遠,究竟是什麽情況,估計上去也無從考證,算是詩詞界一個懸案吧。

解釋完第一句,說不定您會發出感慨,好家夥,才五個字,就能分析出這麽些許東西,是否研究得過細了。我認為不然。看古詩就是一定要細細研究的,而且要一個字一個字的看。中文是一種相當複雜的文字,如果不字字細讀,很容易產生理解錯誤。請看第二句,“尋芳到菊叢”,您就可能讀錯。首先,“菊叢”指的是菊花叢,一個詞。千萬不要把它分開理解。分開了,就變成菊和叢,也就是一朵菊花和一叢毛草,豈不是詩意盡去了嗎?另外,根據上下文,在這裏作者是采用了行文的常見手法﹕移步換景。已經從樓上尋芳尋到了後院,也就是尾句所說的後庭。我不認為兩人還在樓上。請想,菊花是戶外植物,樓上怎麽會有?當然,也許有人會說在菊花可以種在陽台嘛,陽台上也可以賞菊吹簫。這個我沒有證據辯駁,但總還是覺得不要在陽台上為好,否則好像有點招搖過市的感覺,多了些拘束,少了些意境,感情放開都比較困難一些。

分析到此時,您可能已經有一些明白我要講的是什麽。你一明白,我就不用多說了。寫賞析也要求點到為止,不需要把每一句話都說的太白。給讀者留下一些想象琢磨的空間其實也很重要。所以,後麵幾句如果您有興趣可以自己尋思,說不定有更好的心得,我就不多嘴了。不過為了減少理解錯誤,幾個關鍵詞字,我還是要提醒一下。比如,“深淺又如重”中的深淺二字指的是音律中的輕重。古語裏音重為深,輕為淺。不要搞錯。這裏深淺的意思和“九淺一深”那個深淺是不一樣的。另外,“日弄長飛鳥”句中“日”和“弄”都不是動詞,千萬小心了,不要把很嚴肅的唐詩弄得搞笑起來。最後,請注意尾聯,“人間無此樂,來比後庭中。”裏麵有一個多音字“樂”,必須讀“yue”,指音樂,而不是“le”,你要是讀錯,弄得自己思緒亢奮,難以自抑,不要怪我言之不預也。

賞析完,揭曉一下本詩作者。也許您已經猜到,這首詩不是一個人作的,而是唐朝八位大詩人一起寫就。分別是﹕李世民,李白,賈島等等,其中不乏千古名帝,詩壇巨匠。經過他們精誠合作,共同研習,而終於吟得出來的詩,其文學價值之高,意義之深遠自非一般唐詩所及。我那時候剛讀完便為之耳目一新,為之心潮澎湃。自忖此等樣詩極其少見,普天之下恐怕再也找不到類似的佳作。不過我腦子裏雖然這樣想,心裏總也放不下來,整日家東翻翻西找找。嗬嗬,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昨天又給我發現一首,不但類似,而且用的竟是同一個韻,堪稱姊妹篇。也錄下來供大家欣賞。其中妙處我不說了,就由感興趣的人自己體會吧。

菊叢  (之二)

簫聲生左右,蜃氣壯仙宮。
獸逐銜波湧,繁霜濕菊叢。
洞庭猶在目,雲雨已生風。
誰解伊人趣,雙飛翠幕中。




──────────


注﹕

菊叢  (之一)

樓上吹簫罷,          ——  (唐)  權德輿【玉台體十二首】
尋芳到菊叢。          ——  (唐)  耿湋【寒蜂采菊蕊】
歡情猶未極,          ——  (唐)  李世民【冬日臨昆明池】
深淺又如重。          ——  (唐)  裴澄【春雲】
日弄長飛鳥,          ——  (唐)  萬楚【詠簾】
高空欲叫鴻。          ——  (唐)  賈島【晚晴見終南諸峰】
人間無此樂,          ——  (唐)  李白【贈曆陽褚司馬(時此公為稚子舞,故作是詩)】
來比後庭中。          ——  (唐)  劉方平【橫吹曲辭?梅花落】


菊叢  (之二)

簫聲生左右,          ——  (唐)  李華【仙遊寺(有龍潭穴、弄玉祠)】
蜃氣壯仙宮。          ——  (唐)  徐凝【送日本使還】
獸逐銜波湧,          ——  (唐)  李紳【渡西陵十六韻】
繁霜濕菊叢。          ——  (唐)  李端【夜宴虢縣張明府宅逢宇文評事】
洞庭猶在目,          ——  (唐)  杜甫【宿青草湖(重湖,南青草,北洞庭)】
雲雨已生風。          ——  (唐)  韋渠牟【雜歌謠辭?步虛詞】
誰解伊人趣,          ——  (唐)  虛中【贈秀才】
雙飛翠幕中。          ——  (唐)  李嶠【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